- 裴度傳
- 楊西江
- 3728字
- 2024-10-10 17:10:27
第三章 香山還帶
父親帶著裴度,冒著連天烽火,好不容易,才將他送到了洛陽姨夫家。建中二年(781)歲次辛酉,十七歲的裴度在洛陽學(xué)宮苦讀圣賢經(jīng)書,學(xué)問日見深博。
建中四年(783)十月,德宗征發(fā)調(diào)集京西涇源一萬二千兵馬救援河南襄城,又引發(fā)了另一場大亂。亂兵擁立朱泚稱帝,占領(lǐng)長安,哄搶府庫,德宗匆忙逃往奉天,又遭亂軍圍攻,幾乎使德宗蒙難。這一事變,史稱“奉天之難”。裴度父親主政的地方,正當(dāng)其要沖。他馬上組織兵民,加強城防。但亂軍卻折回去了。雖說提心吊膽了好一陣子,幸虧安然無恙。
其父親在澠池,率眾守城,抵抗亂兵,不久便為國捐軀。裴度要去尋找父親遺骸,姨夫姨母堅決不許。從此,裴度心中便埋下了對叛亂藩鎮(zhèn)的刻骨仇恨。裴度只好在姨夫王員外家寄居。姨父感慨:“寧為太平犬,莫作亂世人。”但裴度卻說:“姨父可也知,亂世出英雄呀!”裴度感慨:“偌大天地,竟然難以安放一張書桌!”他想投筆從戎,姨夫不準(zhǔn),說:“賢甥大才,豈能僅充行伍一卒!”
裴度本來寄身在東都洛陽其姨夫王員外家。王員外家財巨萬,后來何以讓裴度廁身寒寺?這里還有一段故事:
話說這王員外本為汴梁人氏,字彥實,原來于洛陽開了一家解典庫,即后世的當(dāng)鋪,半世經(jīng)營,故頗有些資財。于是,人們遂稱其為王員外,即沒有具體職事的編外官員。父母雙雙亡故后,族人就將孤苦無依的裴度依然委托其母親的妹妹劉氏與妹夫撫養(yǎng)。這也是河?xùn)|裴氏家族的一個家教傳統(tǒng)——易子而教。因為,親不見怪,孩子在父母面前,容易肆無忌憚;而父母總是出于長輩之愛,往往將孩子的缺點錯當(dāng)優(yōu)點,溺愛嬌慣,養(yǎng)成一身壞毛病。而養(yǎng)在別家,可以讓他從小不敢驕縱,懂得謙虛謹(jǐn)慎,忍讓處世,看臉色行事,懂得愛心,寬以待人。而且,還可以讓他從小懂得生活的艱難,以便寒門出貴子。
安史之亂中,河南慘遭兵燹,王員外便舉家逃到河?xùn)|聞喜的湯王山。姨姨和姨夫見裴度立志于學(xué),怕家中雜務(wù),耽擱他讀書,欲激他早日成才,就想試他一下。一天,二老問他:“度兒,常言道,太平讀書亂從軍。外甥呀,連年科舉停考,眼看功名無望,你還不如去當(dāng)兵吧?”裴度說:“讀書雖未成,但還有望。小甥從未看過兵書,如此去從軍,當(dāng)不得將帥,不過行伍間一介小卒罷了。姨夫、姨娘,依小甥之見,還是不去的好。”聞言,二老心中暗喜,但不露聲色。姨夫又試著問他:“現(xiàn)在我家資助你一筆錢,你自己去做點小買賣如何?”裴度說:“自古,萬般皆下品,唯有讀書高。二老豈不聞‘書中蘊有千鐘粟,秀才前程不可量’。我裴度雖然身無分文,卻心懷天下,眼觀蒼生難,胸卷風(fēng)云際,志在青霄外。豈能去算兩撥斤,做一個奸商?”聞言,姨夫勃然大怒;“豎子,竟敢這等無禮。我家供養(yǎng)著你,你倒好,居然看不起我這買賣人。罷,罷,罷!從今后,你走你的青云路,我撥我的算盤珠。你簡直就是一只白眼狼,你,你,你,還是走吧!讓你這窮酸餓醋,做你的發(fā)跡白日美夢去吧。”沒想到事情會這樣,一氣之下,裴度就包起書籍,分文不帶,憤然離去。
二老見他出走,也不阻攔。姨娘叫了一聲“度兒”,裴度也沒應(yīng)聲。等他去遠(yuǎn)了,二老這才笑出聲來,并說:“外甥真是個有出息的。”他們馬上讓家童悄然跟蹤。半日后,家童回報說:“裴度寄居在香山寺中。”隔了兩天,王員外著人給香山寺方丈暗中送去百兩紋銀,托他好生關(guān)照裴度,只是不讓他知道。不料,這一住,就是八年。直到裴度中了進(jìn)士,才從老方丈口中獲知了真相,如夢方醒,立即去登門致謝。但他當(dāng)時不知這激將法,只是一心苦讀。
裴度因兵荒馬亂,屢誤科考。當(dāng)?shù)赜形幌鄮熩w野鶴,被縉紳譽為“神算”。裴度偶爾經(jīng)過,相師對他左瞧右看,露出詫異的神色,自語道:“老父閱人無數(shù),但這個年輕人怎么讓我越看越不明白。”非要送他一卦。裴度也只好故妄聽之。相師說:“郎君形體神色,稍異于常人,不入相書。恐無科級的緣分。若不至貴,就當(dāng)餓死。現(xiàn)在看不到可貴之處,可別日垂訪,為君細(xì)看。”裴度不待聽他唬人,徑自離去。
十二月的一天,裴度于香山寺廊廡間徘徊讀書。忽見紛紛大雪中,一老一少兩位素衣女子,匆匆進(jìn)得院來,隨手將緹褶放在僧伽欄桿之上,就到佛前膜拜祈祝,過了許久才離去。裴度只顧讀書,過了好大一會兒,才看見兩個女子的緹褶落在原處。知是她們遺忘,又料想追趕不及,只好暫且收起,等婦女再來。裴度眼巴巴地瞅著,但直到日暮,竟然沒見個人影。裴度只得將東西攜歸住處。傍黑,裴度才回到耳房門前。突然,積雪竟然將他所住的耳房壓垮,轟然倒塌。幸虧等候失主,拖延了一陣,否則,想必已經(jīng)葬身斷梁碎瓦之下了,這真是不幸中的萬幸。當(dāng)晚,他只好借宿僧舍之中。
第二天天剛亮,他就攜緹褶前往。寺門剛開不久,就看見兩個女人匆匆趕來,一路連聲哀嘆。裴度迎上去,問她們:“二位女施主,為何這么早來拜佛?”,老婦人還在喘息,未及應(yīng)聲。小女子說:“家父韓御史,被奸人誣陷系押大獄。幾天前,求告老父故友汾陽王郭令公后人,借了犀角玉帶兩條,去請托通天人物,伸張正義,為父親平反昭雪。路經(jīng)此處,聽說這里的菩薩特別靈應(yīng),便來布施禱告。不幸將寶物丟失在此。父親的殺頭之禍,恐怕難免了。”裴度細(xì)問物件品色,核對無誤,才取來交給她。那女子再拜飲泣,感激不已,請裴度留下其中的一條玉帶,以表謝意。裴度笑而不納。那對母女又問恩人尊姓大名,好日后重謝。裴度說:“幫人出于本心,并非日后圖報。不過,在下還得感謝二位女菩薩的活命之恩哩。”女子問:“此話怎講?”裴度說:“昨天為了等候二位失主,至晚方歸,如小生早回片刻,恐怕早葬身被雪壓塌的屋頂之下,已是故人了。這真是‘助人便是自助,救人也在救己。’”那女子說:“天下竟有此等巧事?”裴度說:“看來,凡人也有奇遇。”因有拾金不昧之恩,那姑娘便央求其母:“該問明恩人姓名籍貫,好日后報恩。”其母說:“嗯!”了一聲,便轉(zhuǎn)向裴度:“恩公,敬請留下尊姓大名。”裴度感恩戴德地說:“兩位救命的女菩薩,小生姓裴名度,就是這河?xùn)|聞喜人氏。在下也請賜下尊府貴姓。”那個女孩馬上接口說:“老母柳氏,家父姓韓。”互相通報姓氏后,方丈慧明正巧從身旁經(jīng)過,聞言,順便念叨了一句:“這恐怕當(dāng)算一樁善緣了。還是救人要緊。”母女一再致謝。方丈慧明、裴度便打發(fā)她們母女下山去了。送走兩人,裴度因該背的沒有背會,就又潛游在詩書的海洋里。
韓瓊英對這位英俊少年拾金不昧,施恩不圖報的品操,心生敬意。她扶母親下臺階時,剛走了幾步,便乘母親不注意,將親手繡的鳳蝶手帕,偷偷丟在臺階上。她在心中默禱,“如果有緣分,蒼天憐見,讓施恩人與受恩人再度相逢。如果無緣,絹帕就留于恩人他揩汗吧!”母親看她若有所思,便問她“咋的?”她見母親發(fā)問,才急忙答道:“沒事。”慌忙追上扶住母親。
入夜,瓊英見一彎新月初升,像嫦娥咧著嘴向自己微笑。她遙拜新月,暗自禱告:“懇請月下老人,能遙牽紅線,保佑自己能找到那個‘心中想’的如意郎君。”回房,她還在李瑞《拜新月》五言絕句基礎(chǔ)上,寫了一首小詩;
開簾見新月,即便下階拜。細(xì)語人不聞,清風(fēng)吹裙帶。遙望廣寒宮,欲訴口難開。月老請牽線,玉人可在猜?
話分兩頭,裴度于雪地里撿到那方絹帕,心想這真是個丟三落四的丫頭,恐怕明日就不好意思再來取了吧。他怎么也不會想到竟惹下了這位俏冤家。
香山還帶后,裴度又偶遇那位算卦先生無虛道人趙野鶴,乍一相見,其神色突變,直言相告,言其“相貌方顯出其君子本色,將來一定會有功名,可位極人臣”。
千年之后,王肖明《香山寺》還不無感慨地寫道:
古寺建山巔,下為晉公里。寶塔應(yīng)三峰,文筆插天宇。香山得佳名,百世同仰止。四朝唐業(yè)興,大半皆出此。恒言地有靈,地亦因人美。堪嘆近時人,晝夜徒爾爾。恣行愧先賢,忙忙何所底。
香山寺人杰地靈。寺因人稱圣地,地因人成名山。裴度的君子之風(fēng),歷代傳揚。
興元元年(784)初,裴度奔赴洛陽應(yīng)試,但不幸的是該年的科考因戰(zhàn)亂而停止,裴度等士子未能參加考試,只好羈留東京,等待開考的消息。
裴度羈寓洛陽,常乘跛驢。一次,他正要上天津橋,有兩個老人倚著橋柱,正在議論世道不寧,山東用兵日久,征發(fā)兵馬糧草,百姓困苦不堪,不知何時是個盡頭?他們一看裴度,相互擠眉弄眼,驚訝而退。裴度的書童攜書箱跟在后面,相距不遠(yuǎn),聽老人說,剛還憂慮蔡州難平,須等此人為將。回來后,書童把老人的話告訴裴度,裴度說:“他們見我羸態(tài)龍鐘,故意奚落我。”
直到四月,裴度等才等到參加州府試的機(jī)會。裴度于絳州參加四月科舉貢院復(fù)試,參考的為各縣學(xué)館生徒、私塾肄業(yè)諸生。
八月,裴度又赴晉陽參加鄉(xiāng)試,一舉高中,拔得河?xùn)|道頭籌,成了舉人,時稱解元。
十月,裴度等考取者,隨貢物一起送京師長安尚書都省,參加吏部秀才考試。這秀才選舉可謂難于登天。因為自唐高祖至高宗三十年間,全國只錄取了二十九名秀才,堪稱萬里挑一了。而進(jìn)士每年錄取多達(dá)三十名左右,明經(jīng)則可錄取百名左右,且分通五經(jīng)、三經(jīng)、二經(jīng)共三等,中式率甚高。故有“三十老明經(jīng),五十少進(jìn)士”之說。意思是,三十歲中明經(jīng)科,年齡已顯老大了;而五十歲能考中進(jìn)士還屬于年輕的。另外,還有俊士、明法、明字、明算、通一史、通三史,或通開元禮、道舉、童子科等。秀才科測試“方略策”八道:明經(jīng)科先試帖經(jīng)文,然后測試時務(wù)策三道。自武則天長安二年才開設(shè)武舉,科目有馬射、步射、馬槍、負(fù)重等。眾舉人議論各自科目,裴度欲棄秀才而考進(jìn)士科。
- 鄭成功:中華先賢人物故事匯【中宣部2022年主題出版重點出版物】
- 知行合一王陽明4: 輕輕松松讀懂《傳習(xí)錄》
- 創(chuàng)新教程
- 王陽明
- 羋月式宮廷傳奇
- 中國保險保障基金制度研究
- 人類群星閃耀時
- 衛(wèi)國英雄:戚繼光(青少版)
- 中國優(yōu)質(zhì)農(nóng)業(yè)發(fā)展與農(nóng)產(chǎn)品質(zhì)量安全控制
- 張居正:中華先賢人物故事匯
- 完美武將:趙云
- 品中國文人:蘇東坡三百篇
- 李叔同傳:從風(fēng)華才子到云水高僧
- 在西方發(fā)現(xiàn)陳寅恪:中國近代人文學(xué)的東方學(xué)與西學(xué)背景(新史學(xué)&多元對話系列)
- 地方財政預(yù)算權(quán)與預(yù)算行為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