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0章 屠殺!吳三桂反水!
- 明末:開局百門紅夷炮,梟雄崛起
- 開門問策
- 2062字
- 2024-11-02 23:58:18
在青龍河爆發交戰之時,常心也立即展開了支援。
經過和多爾袞的幾番交手。
他也大概摸清了多爾袞的打仗風格。
最大的一個特點就是謹慎。
另外就是機動性極強。
實際上常心就忽略了清軍行軍速度的問題。
歷史上李自成能把北京弄丟,有一個原因也是因為行軍速度太慢。
多爾袞用一天時間就能從山海關打到北京,但李自成可做不到用一天時間就趕到山海關。
包括清軍的追擊,李自成根本逃不過人家。
以前的常心就想過大規模訓練騎兵,但是騎兵確實不是那么好培養。
好馬能找到,但騎射卻很難訓練。
所以他修建了一條完整的從南到北的鐵路,用于加快行軍速度和糧草運輸速度。
現在他的鐵路從南到北,大致路線如下:
武昌——九江——襄陽——汝州——西安——北京。
可現在他所處的位置,在北京東面,想借火車的優勢也做不到。
“高一功,現在我們的糧草還有多少?”
常心朝之前自己在谷城俘獲的將領高一功問道。
高一功并沒有屬在農民軍麾下,而是被常心編入了常家軍內。
“大概還能支撐五日。”
高一功給了一個很清晰的答案。
常心聞言,暫時放下心來。
“從到山海關這的糧道已經疏通,將軍不用擔心糧草不夠用。”
高一功對自己這邊的糧草還是很自信的。
他們一路從襄陽行軍到山海關,糧草一直都是帶夠了的。
并且山海關內,本就有糧倉,龍武營下的士兵都要吃喝,作為天下第一關,糧食還是管夠的。
“那就行,只要糧草夠,不怕他多爾袞。”
常心清楚的知道,多爾袞的軍隊雖然迅猛、謹慎,但卻有糧草上面的硬傷。
人要吃,馬要吃。
他要是一直待在對面的遷安縣,保不準真會被餓死。
盛京都給他端了,多爾袞哪還有什么糧草補給?
兩邊似乎保持了默契想要干耗。
在青龍河兩岸,一天就爆發了五六場小規模的交鋒。
“哼!還真跟本王耗上了。”
多爾袞并沒有繼續耗下去的底氣,按照他的計劃,三天之后就必須撤軍。
這第一天,看到對面這樣的架勢,他就隱隱感到了一陣不妙。
“為何他對北京的局勢毫不在意?”
“他也在耗?他在等什么?”
到了夜里,多爾袞清點著自己這邊的損失,一邊捉摸著常心的目的。
“十四爺,要不別耗了吧,我們這邊也沒多少糧草了。”
“肅清王那邊也沒半點消息,現在到沒到朝鮮還不知道呢。”
吳三桂依舊在勸。
“你給我閉嘴!”
多爾袞怒目而視。
“要不是你搞不清形式,謊騙于我,我們現在又豈會面對這種局面?”
“皇上也丟了,太后也丟了,山海關還沒破。”
“你當初可是說要放本王一路直通山海關的!”
多爾袞似乎終于忍受不了吳三桂的耳旁風,直接把吳三桂拎了起來。
“你們這些漢人,沒一個靠譜的。”
多爾袞對吳三桂本就失望至極,現在吳三桂還在一個勁地勸他,這誰能忍?
但是許久之后,房間陷入了沉默,多爾袞也開始反思起了自己。
實際上,他沒有做錯什么,唯一的過錯就是低估了李定國,在盛京部署的守軍太少。
“豪格不給我們送糧食,這偌大一個遷安縣,不還有這么多漢人嗎?”
“抓!搜!”
本就一腔怒火的多爾袞,決定將怒氣全部發泄在遷安縣的百姓身上。
當夜,大火在青龍河西岸燃起,百姓的慘叫聲不絕于耳,韃子在大肆搶掠。
吳三桂看著已經縣內瘋狂的場面,身心都在戰栗。
這些韃子,簡直就是禽獸!
在清軍攻入遷安縣時,大部分百姓都逃出了遷安縣,但是依舊還有少部分人留在了城里。
這些人,大多是從他山海關退役下來的老兵,退到了永平府內,在這遷安縣謀個生活。
這些老兵中,有斷腿的,斷手的,瞎了眼睛的,聾了的。
他們拿著農具,站成一排,在和韃子浴血奮戰。
“媽的,吳三桂,你這個滿清走狗!”
“我們當年袁總督帶著咱們奮力殺韃子,守護山海關,你卻當了韃子的狗!”
“啊——”
一個老兵,在烈火中,看見了吳三桂的身影,怒罵不已。
“你們這些建奴人,毀我家園,害我親人!”
“你們該死啊!”
一些老兵,揮舞著手上的鋤頭,朝著滿甲的建奴士兵砍去。
這無疑是蜉蝣撼大樹,完全沒有半點效果。
他們曾經在山海關,跟隨著袁崇煥在戰場上殺敵,那時的他們是何等的風光。
在他們眼里,韃子就是一群沒有人性的禽獸。
在當年的己巳之變中,他們誓死捍衛京城,斷了手,斷了腳,從此退出兵營。
回到家鄉,可是建奴卻依舊沒有放過他們,依舊在殘害他們的妻兒。
于是,在遷安縣,便是出現了極為壯烈的一幕。
一個個僅有殘肢斷臂的老兵們,猶如一座城墻一般,死死攔住了建奴騎兵的追擊。
他們都知道,城外還有他們的妻兒、家人。
若是被韃子抓住,那必然是一頓折磨,遭受非人一般的虐待。
他們對吳三桂這種人,怨恨到了極點。
而吳三桂看到這一幕,也是心頭極為不忍。
同為漢人,他怎么會真的當了多爾袞的走狗呢?
要知道,在這三萬騎兵中,可還是有兩萬遼東鐵騎的。
他們此時并沒有參與這一場大規模的屠城行動,而是保持了沉默。
他們同樣不忍殘害當初的戰友,如今的同胞。
“草!這個時候不翻臉,還等什么時候?”
吳三桂知道,自己確實是一個反復無常的人,時常改變立場。
但是,這一次,有足夠多的優勢,加上多爾袞對他的欺壓,他已經不準備藏了。
“兄弟們!”
“跟我反攻絞殺多爾袞!”
吳三桂,終于徹底反水了。
實際上,他一直都是常心的人。
包括之前朝多爾袞送請戰書,以及向魏藻德等人送情報,這都是他在常心的指示下所做的事。
那時常心的兩封信,一封寄給了李定國,一封則是寄給了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