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章 軍民齊心渡湖!暴雨來臨!
- 明末:開局百門紅夷炮,梟雄崛起
- 開門問策
- 2188字
- 2024-10-03 08:00:55
此時的九江南面和北面,簡直就像是天堂和地獄之間的差距。
南面的百姓,被左家軍用武器頂著腦袋,一隊又一隊地關進了籠子當中。
“大人……放過我們吧——”
一個四十多歲的男人,一身纖夫打扮,皮膚黝黑,拼命護在自己的妻子和孩子身前。
他的膝蓋已經跪在了地上,額頭不斷地往地上磕著,一聲又一聲地哀求著。
但是這對于左家軍而言,卻讓他們更加興奮。
直接將這纖夫捆綁了起來,一人將他的眼睛死死按住,另一人則是直接一刀朝著他那還不過三歲大的兒子刺去。
纖夫絕望地哀嚎,想要將眼睛閉上,不愿看見如此殘忍的一面,卻因為被左家軍的士兵按住了眼睛,即便是想要閉上眼睛都閉不上。
他的兒子,就這樣死在了他的面前,他永遠失去了自己的兒子。
可緊接著,這群畜生,又將他的妻子抓了出來,妻子還懷著五六個月的身孕。
“不——”
纖夫的嗓子都極盡沙啞。
在左家軍沒來之前,在這大災之年,他能夠靠著自己的手藝養活家人,已經算得上是幸福。
可左家軍來了之后,他的一切,都被毀于一旦。
像這樣的場景,在甘棠湖的對面時刻都在發生,一幕又一幕,觸目驚心。
“羽鳴,你去找找有沒有快速渡湖的小路,我們必須要盡快攻陷南面才行。”
常心實在不忍心再看到南面的百姓受到更多殘害,他必須盡快想辦法越過這道防線。
“少爺,不行啊,我已經帶人尋訪過這一路的百姓,都說只有陸路,沒有水路。”
“要過甘棠湖,沒有十天八天怕是難。”
在常心詢問這個問題之前,翁羽鳴就已經做好了足夠多的準備,皆是徒勞無功。
此時的常心,已經帶兵來到了甘棠湖的湖岸,望眼看去,這寬闊無比的湖,攔住了太多希望。
而此時,更是天公不作美,細微的雨點飄飄而下。
這對于攜帶著大量火藥和炮彈的常心而言,并不算一個很好的征兆。
若是下起暴雨,他的火藥被淋濕,僅憑著七千人的力量,要想再打下九江南面,無疑是癡人做夢。
“李定國,你專門派一支小隊,保護我們的火藥不受雨淋,我去前面看看有沒有渡湖的路徑。”
常心安排之后,獨自繞著甘棠湖走了起來。
渡湖不像渡江那么容易。
渡江可以砍樹修橋,畢竟河面只有這么寬,但是渡湖卻是必須要有艦船作為輔助。
“小將軍,可是在尋找渡湖路徑?”
也就在此時,一個老者悄然出現在了常心的身后。
他身穿蓑衣斗笠,身軀佝僂,白發蒼蒼,也不知活了多少年歲。
“萬歷二十六年,那時我還是李化龍將軍手下的一個小兵,跟隨將軍出兵播洲,追擊楊應龍。”
“我們的大軍行至九江,追擊楊應龍殘部,卻被這甘棠湖攔住去路,那時的李化龍將軍也和小將軍你現在一樣,四處尋找渡湖之法。”
老者緩緩地說著,慢慢將往事吐露。
常心聞言,不由驚愕。
萬歷二十六年,距今已有四十五年,而當時的這個老者卻已經成年,在當兵。
那這老人家的年齡,最低也是六十歲起步了。
如此高齡,在明末實在罕見。
而他所說的那場戰役,正是萬歷年間最著名的播州之役,這一場戰役,也幾乎掏空了大明的軍事底蘊,間接導致了后來的各種叛亂。
“老人家,那最后李化龍將軍成功渡湖了嗎?”
常心繼續問道。
“他渡湖失敗了,只能繞路行軍,但是繞路后,楊應龍殘部已經逃之夭夭,最后花了極大的力氣才將其剿滅。”
“作為一個九江人,退伍回鄉后,我便來到了這甘棠湖邊上,開始組織修橋事宜。”
“崇禎八年,這座橋才徹底竣工,修建多年,卻從未有人過來此處渡湖。”
“但老夫覺得,遲早有一日,這橋或許會派上用場。”
“今日,便是等來了小將軍你這位有緣人。”
老者手朝著西面一指,卻見一架木橋橫立湖上,在茫茫霧靄中,遺世獨立。
“這……”
常心的心里有著難以言表的震撼。
好像冥冥之中,有這么一股力量,推波助瀾,無形之中就在幫助著自己。
“多謝老人家!”
常心面露驚喜,連忙道謝。
“不必言謝,也許老朽活到如今,修建此橋,也只是為幫助小將軍這一回了,老天有眼,不愿見到九江百姓死絕。”
老者喃喃自語,好似如釋重負。
與老者道別后,常心開始組織大軍渡橋。
按照老者的描述,這座橋的對面,是甘棠湖的東側,可以直接從側翼追入潯陽湓浦江岸邊。
潯陽湓浦,也就是當年白居易寫下《琵琶行》的地方,那時的江州,便是此時的九江。
眼見烏云密布,大雨將至,常心不敢再浪費時間,連忙帶隊上橋。
“快些走!要下雨了!”
李定國也在極力催促著自己的士兵。
但是推著大炮的炮手,卻行軍緩慢,上橋后更是寸步難行。
“大人,推不動啊!”
一個個炮手已經是焦頭爛額,但是炮車卻不動彈絲毫。
“將士們,我們來幫你們。”
此時,卻見一群群百姓接連上橋,開始協助炮手推動著跑車朝前行駛。
“大伙加把勁推!咱們的同胞就在對岸!”
“咱們絕不能看著他們被左良玉所殘害!”
一個鄉長揮起手臂,高聲吶喊。
百姓們紛紛使勁,再度加快了行軍速度。
只是……
常心最擔心的事情還是發生了。
行軍到湖中,大雨傾盆而下。
“老天爺,讓我安然渡湖吧……”
“別再為難我了。”
常心只能在心中祈禱,這雨不要下太久。
如果真的武器彈藥全部受潮,那即便能夠渡湖,卻徹底失去了和左良玉作戰的底氣。
可他回頭朝身后看去,卻見到了令他終身難忘的景象。
狂風暴雨之中,木橋搖搖晃晃。
但是士兵和百姓卻一同行軍,百姓們脫下布衣,皆是光著膀子。
他們的衣服去哪了呢?
那一層又一層的布衣、蓑衣正將火藥、炮車死死包裹著。
百姓們拼命用身體護著火藥,不讓其受到雨水淋濕。
暴雨拍打在他們瘦骨嶙峋的身軀上,卻無法動彈他們絲毫。
就那樣堅定地走著,仿佛懷中的并非火藥,而是世上最珍貴之物。
這樣的一幕,深深烙印在了每一個常家軍的心中。
而在這樣的眾志成城下,常心的大軍也終于看到了木橋的盡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