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章 成為正使
- 我,大唐異姓王,從揭皇榜開始
- 孟七年
- 2956字
- 2024-09-24 00:21:33
杜如晦眼里滿是對顏末的喜愛,一聽到顏末要出使東突厥,緊接著站出來反對道:“陛下,李靖將軍所言極是。顏末乃國之良才,不可輕易置于險地。且東突厥局勢變幻莫測,稍有不慎,便會陷入萬劫不復(fù)之地。陛下當(dāng)慎重考慮。”
顏末嘴角微微上揚(yáng),昨日做出這個決定之時,他就猜到了眾大臣會反對,只是沒想到會那么激烈。
但他毫不退縮,再次上前一步,言辭懇切地說道:“陛下,李將軍和杜大人的擔(dān)憂草民明白。但草民以為,正因?yàn)榇巳ノkU,才更需要草民前往。草民對那四步策略了如指掌,只有草民前往東突厥,才能更好地施展這些策略。”
說罷,顏末開始分析局勢:“陛下,如今東突厥連年侵?jǐn)_我大唐邊陲,百姓苦不堪言。若不采取果斷行動,東突厥之患將永無解除之日。
草民前往東突厥,可以深入了解他們的內(nèi)部情況,尋找他們的弱點(diǎn),為我大唐制定更加精準(zhǔn)的戰(zhàn)略。同時,草民可以利用談判之機(jī),爭取更多的時間和機(jī)會,讓我大唐做好充分的準(zhǔn)備。”
接著,顏末又闡述了自己的計劃:“據(jù)說東突厥內(nèi)部并不是鐵桶一塊,他們之間存在嫌隙。尤其是突利可汗,草民打算從他身上入手,假以好處,動之以情,他定會成為一枚很好的棋子。”
李世民聽著顏末的分析和計劃,心中的糾結(jié)依舊沒有消散。
顏末的才能和決心,但也擔(dān)心他的安危。
如此良才,大唐的未來必有一席之地。
此時,大殿內(nèi)一片寂靜,眾人都在等待李世民的決定。
李世民沉思良久,最終緩緩開口道:“顏末,你可知此去東突厥,生死難料?”
顏末毫不猶豫地回答道:“陛下,草民深知此行危險,但為了大唐的安寧,草民甘愿冒險。草民相信,只要陛下給予草民支持和信任,草民一定能夠完成使命。”
李世民看著顏末堅定的眼神,骨子里像他,像他年輕的時候,那個站在潼關(guān)城墻上,俯視底下十萬大軍的少年秦王。
就在這時,顏相時站了出來,一開始聽到顏末的話,大為震驚,但仔細(xì)一想,似乎這件事只有自己的兒子去做,才會有意想不到的結(jié)果。
他沒有第一時間站出來,還有一個原因,那就是王沁。他怕王沁知道會承受不住。
但看到顏末如此執(zhí)著的面容,他笑了,由衷地笑了一下,這個孩子展現(xiàn)出了顏家風(fēng)骨
他邁出一步,這一步很堅定,拱手道:“陛下,臣相信末兒的能力和決心。身為大唐子民,理性為陛下和大唐效力。其次他是臣的兒子,臣希望他能成長,他能出去看看。所以懇請陛下準(zhǔn)許。”
李世民靜靜地看著顏相時,這位老臣跟隨自己多年,歷經(jīng)無數(shù)風(fēng)雨,始終忠誠不渝,為大唐舍生忘死。
李世民微微頷首,目光緩緩轉(zhuǎn)向顏末。這個年輕人眼中閃爍著堅定的光芒,勇氣與決心在他身上展露無遺。
“顏末,你確定要出使東突厥?”李世民再次問道,聲音中帶著一絲凝重。
顏末毫不猶豫地回答道:“陛下,草民確定。”
李世民沉默片刻,而后緩緩開口道:“好!顏末,朕準(zhǔn)你出使東突厥,為正使。朕相信你定能不負(fù)眾望,為大唐帶來和平與安寧。”
顏末和顏相時聞言,連忙跪地謝恩。“臣等謝陛下隆恩!”
然而,就在眾人以為此事已定之時,顏末卻突然一改往態(tài),開口說道:“陛下,草民斗膽,有一事相求。”
此言一出,大殿內(nèi)頓時一片寂靜。
眾人皆驚訝地看著顏末,不明白他為何在此時提出要求。
李世民笑了笑,年輕人就應(yīng)該如此,張弛有度。他問道:“顏末,你有何事?但說無妨。”
顏末深吸一口氣,緩緩說道:“陛下,草民此去東突厥,深知任務(wù)艱巨。為了更好地完成使命,草民懇請陛下賜予草民一些東西。”
李世民饒有興趣地看著顏末,問道:“你想要什么?”
顏末鄭重地說道:“陛下,草民懇請陛下賜予草民一道圣旨,授權(quán)草民在東突厥可便宜行事。此外,草民還希望陛下能賜予草民一些糧草和金銀,以便草民在東突厥能夠更好地開展工作。”
李世民微微思索,而后說道:“顏末,你所求之事,朕需斟酌一番。便宜行事之權(quán),非同小可,朕需考慮其后果。至于金銀財寶,朕可以賜予你一些,但你要記住,這些財物是為了大唐的利益,不可濫用。”
顏末連忙說道:“陛下放心,草民定當(dāng)謹(jǐn)慎使用這些財物,為大唐謀取最大的利益。至于便宜行事之權(quán),草民深知其重要性,也明白陛下的擔(dān)憂。但草民此去東突厥,局勢變幻莫測,若沒有一定的自主權(quán),恐難以應(yīng)對各種突發(fā)情況。”
李世民沉默不語,陷入了沉思。
此時,杜如晦站出來說道:“陛下,臣以為顏末所言有理。東突厥局勢復(fù)雜,若顏末沒有便宜行事之權(quán),恐難以施展拳腳。”
李靖也點(diǎn)頭說道:“陛下,杜大人所言極是。顏末此去東突厥,肩負(fù)重任。賜予他一定的權(quán)力,有助于他更好地完成使命。”
李世民聽著兩位大臣的話,心中漸漸有了決斷。
他看著顏末,說道:“顏末,朕可以賜予你便宜行事之權(quán),但你要記住,你的權(quán)力是為了大唐的利益,不可濫用。若有違朕命,朕定不輕饒。”
顏末大喜,連忙跪地謝恩:“陛下圣明!草民定當(dāng)不負(fù)陛下重托,為大唐鞠躬盡瘁,死而后已。”
李世民微微點(diǎn)頭,而后說道:“顏末,你此去東突厥,要時刻牢記自己的使命。你不僅要為大唐謀取利益,還要保護(hù)好自己的安全。朕期待著你的歸來。”
顏末說道:“陛下放心,草民定當(dāng)不辱使命。”
他昂著腦袋盯著李世民,糾結(jié)了好一會兒,說道:“陛下,那個……草民還有個請求。”
李世民無奈笑了一聲,第一次見如此年輕人,倒是新奇。他說道:“但說無妨。”
顏末撓了撓后腦勺,有些不好意思,在眾人的注目下,他開口說道:“陛下,既然糧草和金銀都有了,那草民斗膽在要三個人,兩名武將,一位文臣,武將要年輕一些的,文臣不超過三十歲。”
李世民一愣,這個要求倒是新奇,年輕的武將,現(xiàn)在長安城有幾位,至于不超過三十歲的文臣……
他好奇追問:“哪三個人?”
顏末道:“具體人選還不確定,還是請陛下圣裁。不過,武將要膽子大,年輕,服從命令的優(yōu)先。文臣嘛,能說會道,膽子也要大。”
年輕且服從命令的武將?
李世民會心一笑,心里已經(jīng)有了一個人選,至于另一個,他倒是沒有印象。
至于能說會道的文臣,若不是年齡有限制,他能找來一大堆。
但三十歲的文臣,能力突出的好像沒有幾個。
大殿之上,氣氛瞬間變得活躍起來,誰都知道顏末的意思,這要是成功回來,那這三個人可就不能同日而語。
這可是實(shí)打?qū)嵉墓凇?
他們都是跟隨李世民征戰(zhàn)沙場的老人,一個個跟人精似的,哪里會放棄這么好的機(jī)會。
只是顏末的要求的確奇葩,直接把他們掙功勞的想法扼殺在腦海里。
但卻不影響他們舉薦自家人。
程咬金率先站了出來,他那洪亮的聲音回蕩在大殿之中:“陛下,老臣舉薦表弟程大眼。這小子平日里是天生的服從命令,你讓他往東,他絕不往西,膽子也大得很吶!若讓他隨顏末出使東突厥,定能助其一臂之力。”
程咬金滿臉自豪,仿佛對自己的表弟充滿了信心。
尉遲恭也不甘示弱,急忙上前一步說道:“陛下,臣的堂弟尉遲炯亦是頭聽話犬。平日里雖有些頑皮,但關(guān)鍵時刻絕不掉鏈子。讓他與顏末一同前往東突厥,必能有所作為。”
尉遲恭瞥了一眼程咬金,這個家伙每次都比自己快一步,真是氣死老夫了。
長孫無忌微微皺眉,想要舉薦家族之人,一想到自己和妹妹被趕出來時的場景,他放棄了。
不過他心里恨啊,恨自己現(xiàn)在沒有孩子。
若是他現(xiàn)在有個十五六歲的兒子,一定讓他跟著顏末出使東突厥。
也不至于,這么關(guān)鍵的時刻,沉默不語。
其他大臣們見程咬金、尉遲恭和長孫無忌都舉薦了自家孩子,也紛紛開始舉薦起來。
一時間,大殿內(nèi)熱鬧非凡,各種聲音此起彼伏。
李世民看著群臣們?nèi)绱朔e極地舉薦自家人,心中既欣慰又糾結(jié)。
欣慰的是大臣們對國家大事如此上心,愿意讓自己人去冒險。
糾結(jié)的是,這些舉薦的人,去了真有用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