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章 伏羲三問
書名: 歷史長河:從問道伏羲開始作者名: 風天玄本章字數: 2025字更新時間: 2024-09-30 07:48:29
這,便是華夏上下五千年文明那如山般厚重、如水般波瀾壯闊的源流開端!
還有什么能比見證自己民族的歷史源流更讓人振奮呢?
一個民族,只有回首來時的道路,才能開創未來的輝煌,承前啟后,繼往開來。
屏幕中的伏羲此時似乎突然想起了什么,他的語氣中帶著欣慰,轉頭望向身邊的姜旭問道:“不知后世子孫如何評價我這感悟?是否對你們有所幫助?”
屏幕外的觀眾們心里猛地一震,一種莫名的酸澀感悄然涌上心田。
他們明明知道這只是一幕舞臺劇,是虛構的場景,但當他們看到飾演伏羲的演員那雙充滿希冀的眼神時,再聯想到社會上那些甚囂塵上的負面評論,心中竟涌起了慚愧與后悔之情。
如果不是在吃完晚飯后恰好刷到這個劇本,一般人又怎能知曉上古傳承至今的太極八卦的由來,以及吃穿用度中的器物原型竟與伏羲有著如此深切的聯系呢?
倘若自己處在姜旭的位置,又該如何回答才能讓伏羲安心呢?
這不僅需要通曉上古先賢的知識,更要具備上古先賢的修養,方能答好這一問。
此時的姜旭也迎上了伏羲那滿含希冀的目光。
他面色沉靜,微微沉吟片刻,然后一字一句,慷概激昂地答道:“后世典籍記載。伏羲,始定四海之廣,作八卦,分九州,制九宮,因此制九州。蓋九州之始也。
“太昊伏羲氏命昊英,作甲歷,定四時,起于甲寅,支干相配于十二辰,六甲而天道周矣。”
“歲以是紀,而年不亂。月以是紀,而時不易。”
“晝夜以是紀而人知度,東西南北以是紀而方不惑。”
“形而上者謂之道,形而下者謂之器。您發明的這些有形器具,都已被我們發揚光大!”
“它們哺育了千萬同胞的身體!華夏子孫無論男女老少,普同一等皆尊您為圣賢!”
“我國為農業大國,至今我們使用的二十四節氣依然是以您的發現為基礎修正天時。”
“我們的中醫理論一樣以您的思想為基礎指導實踐。”
“甚至后世有人以您的思想計算出了天外飛星的運行規律!”
“但更重要的是,您發現的這些無形的思想瑰寶,也已被后世圣賢繼承和完善!我輩華夏一族精神思想源遠流長!”
姜旭說到這里,緩緩抬起手,他的手上是那塊刻著兩儀圖的圖案。
“皆以此圖為源頭浩浩湯湯綿延八千年!后世我輩典籍浩如煙海!如一種生千樹,一樹生萬果!您的思想,一直傳承在華夏子孫的血脈中!”
姜旭的這番話,既有著歷史上對伏羲功績的真實評價,又有現實中伏羲思想的真實傳承。
舉例絲絲入扣,說理震撼人心。
而且,他所說的每一個字都是發自肺腑的心里話!
就算將來有一天,大部分人都被那些自詡為“真理”的西方文化擁護者誤導,認為中華文明的哲學起源是迷信,他自己也依然會堅守在文化戰場的第一線,御敵于前。
他堅信真理不會因時勢的變化而更改!
更何況通過這個節目,他能夠點燃更多中華民族同胞心中的智慧、勇氣與民族自信,又有何懼?豈曰無衣?與子同袍!
王于興師,修我戈矛!
當眼中充滿探尋意味的伏羲聽完姜旭的話后,他只是輕輕地點了點頭,然后緩緩抬起頭,望向山洞的頂部。
明明上方厚厚的石壁擋住了他的目光,將他的身體束縛在了這個小小的洞內,但他的目光卻仿佛穿越了石壁,望向了高遠的天空,望向了那比天更高的地方。
兩人默默無言,洞內恢復了史前的寧靜。
姜旭靜靜地站在他身邊,也沒有出聲。
洞里只有木材燃燒時發出的噼啪聲和洞外隱約傳來的嗚嗚風聲。
良久,伏羲的臉色柔和下來,輕輕笑道:“如此,吾道不孤。”
屏幕之外,彈幕如潮水般激增!
如果不開啟遮蔽模式,整個屏幕就如同一片文字的汪洋大海,連綿不斷。
“臥槽啊!這主持人!這表演!天菜啊!剛才老婆非要拉我進屋,我為了看這節目三十秒就結束戰斗了!”
“這節目寓教于樂,連我兩個月大的孫子都一下聽懂了八卦的由來!太燃了!推薦語文老師把這個當做給學生的文化科普節目!”
“比博燃!看的我剛才忍不住想騎著我家狗在街上溜一圈!”
“臥槽!剛才那特效,太真實了!伏羲劃火的卦象時,我女朋友都說真的能夠感受到那種卦象的氣息!她就把衣服脫了!”
“樓上你扯淡吧?倒是這名不見經傳的姜旭古文功底還真不錯!對伏羲的那幾段評價都是古書里的真實評價,他竟然出口成章?有前途!我覺得他越來越帥了!”
姚老頭看到這些彈幕時,嘴巴都笑歪了。
姜旭從小就跟著他熟讀經典,古人說“腹有詩書氣自華”,果然是真理啊!
屏幕中,伏羲轉頭望向姜旭。
他的眼神中帶著好奇,問道:“后世子孫,都是如此一表人才,豐神俊朗嗎?想來后世生活條件的確比如今好太多了。只是不知……”
伏羲微微停頓了一下,眼神中流露出思索的神色,接著開口問道:“既然你說從后世來,不知我能否問后世三個問題?”
姜旭恭敬地回答道:“風先生但問無妨,我必言無不盡。”
伏羲鄭重地說道:“我有三問。”
此時,觀眾們的好奇心被瞬間點燃。
“這個環節設計得有意思!一問一答,今古對話!不知伏羲大佬對于八千年后會有什么樣的疑問?他的境界必然問得十分有哲學意味!”
伏羲的第一問緩緩而出:“千年以后,華夏族群是否還有同胞為猛獸所傷?為病痛所困?為風霜刀劍所逼?”
當他問出這個問題時,眼神中似乎流露出一絲哀傷,仿佛想起了以前曾經犧牲的族人。
他們的繁衍,經歷了多少前輩的犧牲與付出,才能存活至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