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章 張儀樓
- 三國,曹操竟是我兄弟
- 申城毅叔
- 2004字
- 2024-10-04 07:34:23
趙恒毅猛一抬頭,一時間竟愣住了,聲音如此悅耳動聽,笑容如此明媚動人,不是張蘭蘭又是何人!
“發什么呆啊!不是餓了嗎?快吃吧。”張蘭蘭在對面坐下,拿起筷子,一邊往趙恒毅碗里加肉,一邊說“本來說請你吃大餐,現在還是你請,嘿嘿…”
“我還以為,你之前偷跑出來,被家里禁足了,一時間沒想到你會來,哈哈…”趙恒毅回過神來,慌忙找借口掩飾道:“老板,有醋嗎?醋是靈魂。有大蒜嗎?吃面不吃蒜,香味少一半。”
“咦…那胡蒜還是算了吧!味道有點大。”張蘭蘭慌忙制止。
事已至此,還吃啥蒜啊,說不定吃蒜還要加錢。單身狗一個,還有人管著吃蒜,也是沒誰了。
趙恒毅往碗里放了幾滴醋,用筷子把面高高夾起,反復幾次,才開始吃。
都是以前吃面的標準動作,省得燙嘴,還可以讓面吸足湯汁、省得坨了。
“嗯,這面真是勁道。”趙恒毅忍不住贊嘆道:“按理說你這趟回家應該被禁足才對,怎么又跑出來了。”
“那聽你的意思,晌午時分就做好了分道揚鑣的準備了,是不?”張蘭蘭打趣道:“確實被禁足了,不過我把你畫的圖紙交給兄長,他找來幾個工匠,無不嘖嘖稱奇。都夸你是個人才,還有個兄長說要花大價錢請你哩。我說毅哥哥有鴻鵠之志,可不會久居人下。”
趙恒毅被夸的都不好意思了,現在也沒個棲身之所,這高帽子一戴,想去也不好去了。
“還是你了解我,好男兒志在四方,不能整天去打鐵煮鹽。”
張蘭蘭也不再說這個事,關切的說:“聽說你跟人打架了?我這才走多久啊!真不讓人省心。”
趙恒毅心想,真是好事不出門,壞事傳千里,這么大的城池,就藏不住事嗎?
正欲答話,張蘭蘭搶先道:“我收到消息后,縱身一躍,幾個起落,就飛出來了。想著去給你助陣,到地方后就看見幾處血跡,還有牙齒。”
“那張勛、李貴真是皮癢癢,敢打我的人。我剛才又教訓了他倆一頓,看誰以后還敢欺負你。”
趙恒毅已經把面扒拉完了,張蘭蘭只顧著說話,也沒動幾口。
“其實吧,我也沒吃虧,反而因禍得福,功力又漲了。我很想謝謝他倆的,只不過給人腿打折了,再去說謝謝,多少有點惺惺作態。”
張蘭蘭噗嗤一笑,把面分給趙恒毅一半,又把肉都給了趙恒毅。
欣然道:“多吃點,確實沒想到是你打贏了,猛一看還以為是你被打的滿地找牙。那張勛、李貴肯定有點托大了。”
“不提他們了,那張修是什么情況,就因為我會點正一道心法?他要是再找我麻煩,新仇舊恨遲早跟他算清楚。”
眼下所慮者,還是那張修,張修自稱“仙師”,又是張蘭蘭二師兄,多少有點真才實學,肯定不好對付。
張蘭蘭嘴角微微一笑,說:“放心吧,張修再厲害,為師也能護你周全。他只是看你和我走的近,想試探你虛實。他總是懷疑父親沒教他核心功法,其實大家學的功法都差不多”
趙恒毅深以為然,說:“同一事物,仁者見仁智者見智。同一本經書,每個人的領悟也各不相同。那臭鞋仙師,多少有些心術不正,與正一之名背道而馳,豈能領悟正一道心法精髓。”
趙恒毅想了想,又說:“曾聽聞,佛家塑金身佛像,供世人參拜,吸收信仰香火之力。破鞋仙師廣收信徒,信徒跪拜逢迎,或許也是這種練功法門。”
張蘭蘭暗自點頭,深以為然。
“如此也說的通,張修吸收的是信仰香火之力。那日你在河中,周身被淡藍色光球籠罩,我能感受到你也在吸收某種東西。或許跟水有關,我領悟許久,總是差那么一絲。”
“我也是誤打誤撞,才有所領悟。你是我的救命恩人,要是想學,我肯定教你。”趙恒毅環顧四周道:“只不過法不傳六耳,這里人多耳雜,找個機會再告訴你。”
張蘭蘭會心一笑,說:“還是自己領悟的最好,每個人都有自己的道,你的方法只能借鑒。當然啦,也不讓你吃虧,我找些貨真價實的功法給你換。比如說上乘輕功,以后打架,就算打不過,逃命無憂。”
經過今天的戰斗,趙恒毅確實感覺自己能拿得出手的東西太少,就那打狗棒法,還是當初看了幾遍少林棍,偷學了幾招。
要不是靈臺境意識離體之法,玄妙無窮,能放慢敵人身法速度,肯定被那李貴收拾的服服帖帖。
未幾,兩碗面、一碗肉吃的干干凈凈。
“跟我走吧,毅哥哥。”
“去哪啊?”
“去我家,不能讓你露宿街頭。”
“我等會找家客棧。”
“住客棧?那多浪費錢。再說了,你不怕張修找你麻煩嗎?”張蘭蘭起身,自顧自的走了。
“怕他張修作甚?臭鞋仙師來一個打一個,來兩個打一雙。”
趙恒毅嘴上如是說,還是慌忙起身追了上去。畢竟英勇無畏是一回事,找死又是一回事。現在和張修打,和找死有什么區別。
趙恒毅追上了張蘭蘭,轉身對老板說:“老板,錢給過了哈。面不錯,就是肉放那么多能掙錢嗎?”
老板一邊和面,一邊笑呵呵的喊道:“肉不掙錢,面掙錢,小伙子,加油。”
隨即小聲嘀咕道:“現在的年輕人,看見漂亮姑娘,那眼睛都直了,四周的危險都忘了,哈哈哈…”
隨即手一揮,十八枚銅錢,皆飛入抽屜內,嘩嘩作響。
……
……
大城少城之間有城墻相隔,中間有城門相通。少城西南宣明門之上有一望樓,高逾百尺,臨山瞰江,名曰“張儀樓”,以紀念張儀修筑成都城之功。
后世有詩云:
傳是秦時樓,巍巍至今在。
樓南兩江水,千古長不改。
曾聞昔時人,歲月不相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