聽說在我們家鄉,過去盛行童養媳,這與貧窮落后很有關聯。
解放后,實行新的婚姻法,主要是家鄉的經濟日見發展,童養媳逐漸減少,社會風氣越來越好。很多地方已經看不到童養媳這種劣跡了。
因為社會變革不是一朝一夕的事,人們的舊思想,時有抬頭。
戍光他爸,就是鉆了這個空子,作出了這個遺臭萬年的傻事。
然而,一些老人還在戀戀不舍,在為童養媳說教,尤其是同情作童養媳的女子。
農村里一些作童養媳的孩子,也想逃離夫家,尋求自由戀愛。尤其是男方稍有見識,就拒絕這種婚姻。
童養媳的當事者,長大后,想不維持這種關系,往往是男方想讓自己的童養媳回娘家去,女孩子則不愿意離開夫家。
小兩口一天到晚,就是吵啊,鬧啊,說去離婚。
父母挽留,女方不走,事情不了了之。
老人左勸右勸,既然走到一起,那么多年,人家當童養媳的都是窮人家的孩子,同情她們,可憐她們。
童養媳的家庭比較快生兒育女,一般都是多子女家庭,就這樣得過且過,終老完事。
孜英已經被固定在這個家庭,成為未來媳婦。對于她來說,命運所定,只等準老公長大。
戍光說;
“我小時后,你們看我小,不懂事,瞞著我,接來了這個女孩,我和她沒有共同語言,即使說上兩句話,一個扯東,一個說西,怎么能有感情呢?!現在我長大了,在學校里我有很合得來的女同學,人家那么優秀,還很愛我。我們才是自由戀愛,人家張寵茗要比你何孜英強一百倍。”
但是,家法定數,安排就緒,就等你肖戍光長大成人,園房成家。
對于家法,肖戍光能怎么樣?!
爸媽知道兒子大了,不喜歡這個童養媳,但是,何孜英已經來家生活了十幾年,她已經是地地道道的家里人了。眼看到手的兒媳婦,這叫我們作父母的怎么動員她回娘家去呢?兒子雖然有文化,有文化又怎么樣,你有文化,還不如我們實實在在。
按說,戍光要體諒四個老人的苦心,順從老人的心意,自己已經二十好幾的年紀,那方面的要求,已經具備。你怎么能不回家來看一眼那么一個年輕女子,滿足她對你的獻身呢?
這是水到渠成的事,人家何孜英,穿上漂亮衣服,也是美的,她來到你的面前,難道你不動心?人家溫情脈脈,人家愿意做一輩子你的妻子,難道這還不夠嗎?!
過去幾多人作這種婚姻的犧牲品,默默無言地過一輩子,他們還不是一樣度過一生。
男女結合,人之常情,童養媳也是女人,窮人家選擇這樣的婚姻,也是出于無奈。
你肖戍光,雖然大學畢業,你要對抗這種舊勢力,家里四個老人,再加上何孜英五個人的力量,對付你一個單槍匹馬的人,你肖戍光只有就范的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