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6章 羽扇綸巾談笑間(二)
書名: 宋昭作者名: 不見再不在本章字數: 2182字更新時間: 2025-03-29 22:47:01
相較于村頭的小混混劉玄德,諸葛亮就顯得十分有狀元相了
諸葛亮穿越而來到后世,自是也被灌輸了九百年的歷史,在了解到大漢被司馬家滅了之后,他的內心之中雖說也是起了一股子濃郁的悲憤,但若是細究,相較于悲憤,更多的.........卻是灑脫......或者用后世的話來說,是意滿離?
劉禪沒有妄自菲薄,郭攸之、費祎、董允等人也為匡扶幼主竭盡了全力,伯約雖說行事有所不妥,但那最后的離間計用來給四百年煌煌炎漢的國祚進行收尾也已是足夠了。
相較于劉備糾結于天命歸屬,諸葛亮還是更看重人為。
雖說益州自古以來就便是天府之國,都江堰灌溉了萬畝良田,但畢竟也只是一州,相較于中原來說,還是太弱了,太過疲敝了。
自老劉在白帝躺板板之后,即便重來一百次,能再造大漢的次數也是少之又少。
實在是太難了!
況且,對比后世南北各類奇葩皇帝你方唱罷我復登場的妖魔亂舞,咱們阿斗還算是乖的了,可以說得上算是一名合格的守成之君了。
我笑那司馬無德,司馬不忠,笑那伏惟司馬以孝治天下!
因此,諸葛亮來了大宋之后,活得很坦蕩,在工藝技術、書法詩詞等方面,一經接觸就充分發現了其中所蘊含的寶貴財富。
從蜀漢滅亡到此間,經過了863年,劉備看到的是百姓妻離子散,是神州陸沉,是歷史的輪回。
而諸葛亮,則在歷史相似的韻腳之下,不只看到了悲苦,更還是讀到了燦爛的旋律。
雕版印刷、火藥、高爐煉鐵.......諸如此類在他那個時代可以算是逆天改命的發明,像是扎了堆一般匯集于這個時代。
若是雕版印刷在當時就能普及,那些依靠壟斷經文典籍傳承壟斷話語權的世家大族,早就煙消云散了。
毫不夸張的說,歷史之文化,歷經數千載之演進,萬里蹀躞,造極于此!
拋開軍事不談,對,先拋開......即便金人就在不遠處了,這也是前所未有的盛世,不朽之盛世。
說到底,劉備相較于諸葛亮,還是吃了讀書少的虧。
“諸葛兄,你莫不是要去當工匠?整日見你拿著一本《營造法式》魂不守舍的.....再這樣下去,完成不了小種太尉的軍械要求,怕是要餓肚子了。”
沈墨起身,看著已經被諸葛亮吃得锃亮鍋碗無奈一笑,喚來下人將之收去。
“我是懂了,為何小種太尉遣你來我這,他是怕你把他的軍糧全吃光呀!”沈墨親自為諸葛亮點了一杯茶水,挖苦道。
“沈兄好手藝呀!”看著沈墨那令人眼花繚亂的手藝,諸葛亮發自內心贊嘆,選擇避開了那令人尷尬的話題。
這事還要追溯到先前諸葛亮剛被種師中撈起來的時候,諸葛亮在道謝了種師中的救命之恩之后,問的第一句,就是有沒有吃的。
之后,種老將軍和士英二人,就見識了什么叫做真正的餓死鬼投胎,諸葛亮在連吃了兩只雞、三碗面、以及各式各樣的小吃之后,才終于放下了碗筷,算得上是吃飽了。
這倒也不怪諸葛亮,穿越而來的他,相較于五丈原時的氣若懸絲,身體年齡反倒是變年輕了,是當年與劉備在草廬中初見的年歲,一樣的27歲。
或許是被司馬懿下了“食少而事煩,其能久乎”的惡毒詛咒,當下的諸葛亮,飯量甚至比27歲的自己更大了!
所以,敬愛的諸葛丞相,為了伙食能有著落,在這個時代也是經過了一番顛簸的。
甚至,諸葛亮還在想,要不等自己幫種師中把金人的事解決,還了恩之后,就收拾行囊直接去成都,給劉備掃墓之余,也在武侯祠門前支個攤子,扮作諸葛亮混口飯吃,聽說武侯祠的香火不少的哩!
況且,之前受沈墨之邀到勾欄瓦舍之中聽劇,也見到喜歡聽《桃園三結義》、《三英戰呂布》的人不少,可謂是人滿為患,這么看,說書也是條路子。
到時候在老劉墳頭,擺個棚子,他就說漢末,就說三顧茅廬,就說赤壁借東風,就說關云長義釋華容道....嗯....故事太多,還得編錄一個集合,就叫《三國演義》吧!
不管怎么說,無論是靠腦子,還是出力氣,他諸葛亮在這個時代終歸還是有一口飯吃的。
....................
就在此時,真定府數十里之外,
金軍正在前行。
“報!”
一名斥候從遠處馳騁而來,止行,翻身下馬,抱拳單膝跪地。
“稟四太子,宋人出城了!正在前方列陣求戰!”
“這長白山神要把潑天的功勞賜給四太子呀!”
聽到斥候的消息,赤盞輝神色一喜,對著金兀術恭敬說道。
山中無老虎,猴子稱霸王。
完顏宗望不在,這支軍隊的統帥就是完顏宗弼了。
“全軍緩速前進!”完顏宗弼略一揚手,便欲下達指令。“把斥候都灑出去,宋人居然敢主動求戰?說不得有詐?!?
“是!”赤盞輝親自帶人下去傳令。
見赤盞輝疾馳而去,完顏宗弼也是減緩了速度,獨自坐在馬背上慢悠悠晃蕩,可過了半響,其眉頭卻又是一皺,恍然大悟,沒來由地伸手扇了自己一巴掌。
“俺真是被宋人嚇傻了!”
這偌大的平原,又非山谷密林,宋人又能在哪里設伏?
甚至,即便真設伏了又如何?屆時讓鐵浮屠沖一沖,不也皆成土雞瓦狗了?
想到此,兀術再度喚來斥候,高聲言道:“讓騎兵去兩翼聚集,步兵中軍列陣,待赤盞輝回來,便讓中軍直接殺向宋軍?!?
“是!”四五個斥候再度奔馳而去。
經典戰術之所以經典,就是因為好用,在大平原上進行野戰,根本不需要那么多彎彎繞繞。
中軍兩陣相接,拐子馬突襲繞后,錘砧戰術一擊而定,正所謂以正和,以奇勝,不外乎于此。
其實自從有了馬鐙被發明,重甲騎兵登上歷史舞臺以來,與之相關的戰術早就在歷代大家手中被玩爛了,最實用的也就是深合兵家思想的錘砧戰術了。
只是,戰術誰都知道,但實操起來卻是天差地別。
因為什么時候派出騎兵、如何保證中軍穩固,諸如此類的繁瑣細節才是最能考察檢驗將帥指揮水平的,也是決定錘子能不能砸到砧上的關鍵。
“若是取了真定府,待到秋日,俺便可不跟二哥,獨自領軍南下了?!?
望著騎兵策動而生的滾滾煙塵,金兀術說出了自己的心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