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夫本就如墻頭衰草,且心中本就偏向大宋,若非金人刀刃架頸,誰肯去吃禁軍的兵器。因此,烏林答泰欲才需要在這些人心中立下一股懼意,只有這樣,才能對這些數量超過女真遠甚的民夫如臂使指。
可是,他的所有打算,都在那宋軍十八騎的沖鋒下煙消云散了。
本想效仿車裂商鞅五馬分尸,碎了眾人心中的膽氣。但誰想,最后居然是助了宋人徙木立信,將金人的可怖擊的粉碎。
看那簽軍陣中,已有不少人被先前騎兵沖鋒的場景激得雙目赤紅,最后反身抄起手中兵器朝著金人砍殺而去。
呂頤浩駐馬河畔,眼見劉備帶著郭藥師等人就突入了敵陣,更加急催士卒疾行追趕。然宋軍步卒鐵甲沉重,如何追得上騎馬的劉備?
劉備一入陣中,便就殺得性起,長刀如電劈開金軍盾陣,口中怒喝:“直娘賊!直娘賊!”刀鋒過處血浪翻涌,竟似要把宗韓等人私入敵陣的悶氣盡數泄在金人身上。
郭藥師長槍點地借力,翻身刺落兩名拐子馬騎手,扭頭嘶喊:“王爺!且等一等呂相公他們吧!”
劉備手中的環首刀在暮色中劃出道道血弧,刀刃劈入第五具金人胸甲時,鮮血四濺的腥味是他的回答。
晚風卷著泥土與鮮血混雜的味道掠過鼻尖,他感覺現在氣炸了,連先前胸中的那份悲壯,都被一掃而空!
“直娘賊!”
“腌臜!”
“混沌玩意兒!”
這聲咒罵與三十年前在幽州巷口揍稅吏時的語調如出一轍。
都說罵人的話是學得最快的,劉備來了大宋,風雅頌一概不知,但“直娘賊”、“鳥廝兒”、“腌臜”、“混沌玩意兒”這些詞倒是信口拈來。
劉備連罵三聲,他感覺自己不只是受到了羞辱,他感覺自己被否定了!
為什么?
劉備是誰?
是匡扶漢室的左將軍豫州牧?
是三造大漢的昭烈帝?
是,也不是。
劉備到死都是涿縣桃林里那個追著野狗擲石子的少年。那時他腰間裝模作樣的柳葉刀還沒沾過血,刀柄纏著的紅綢只為討賣酒寡婦一笑。
什么左將軍、昭烈帝?
他不過是個被亂世洪流沖到龍椅邊的游俠兒。燕趙之地烙在他骨血里的,是信陵君竊符救趙的烈性,是荊軻圖窮匕現的決絕,是劉邦斬白蛇的痞氣,這些從來比什么漢室正統更滾燙。
宗韓等人這般行事,對骨子里流淌著燕趙游俠血性的他而言,好比是被手下的小弟所背棄。
小弟們拋下他,自顧自去做那天底下最大的事了!
又是一次刀刃揮舞,長刀卡在敵將鎖子甲的縫隙一時無法抽出,劉備雙臂一推,金人尸體連帶著長刀一并墜馬落地。
劉備在一片氣喘吁吁之中再度暴喝,聲震云霄:“宗澤、韓世忠、劉晏!”。
這響聲吸引了眾人的注意力,在不遠處殺敵的宗漢劉三將不約而同扭頭來看。
劉備再度高聲怒罵,其中腔調猶如在街頭喚小弟去買酒“他娘的敢不帶老子耍!”
“這哪里是什么大宋親王,這....這...這分明是閭巷惡少年!”
聞得此間嬉罵,呂頤浩不禁錯愕,隨即又是氣不打一處來地欲要呵斥,可話剛到嘴邊又化作了一聲喟熟悉的喟嘆:
“康王,輕佻!”
宗韓等人聞得劉備怒斥,手中揮舞的兵刃齊齊一滯,面上俱是多了幾分訕然。宗澤更是拿先前當作盾牌的黑鍋遮住了臉,似乎遮住臉,劉備就看不到他了,這擅自出陣的罪責就自然與其無關了。
“既已闖陣,便給孤將那白袍兒郎帶回來!”劉備反手接過郭藥師新遞樸刀,刀鋒劈開金人的臉面,“少根汗毛,都給我回來挨板子!誰都跑不掉!”言罷旋身殺入敵陣,刀光過處金人鐵甲迸裂,血液狂涌。
宗韓眾將聽得不會因擅自行動獲罪,精神陡然提振。槍矛刀戟各式武器翻飛間力道更沉三分,兵刃揮動處血霧也是更盛。背鍋的宗澤甚至扔下了黑鍋,奪了金人手中的狼牙棒,倒掄著砸向敵陣。
而先前那白面小將,則趁著烏林答泰欲的突然倒地,借著宋軍強攻之勢,竟在鐵浮屠陣中殺出條血路!
烏林答泰欲甫一墜馬,周遭鐵浮屠如蟻附般皆是棄馬結陣,金律森嚴,凡軍行,伍長戰死,四人皆斬;什長戰死,伍長皆斬。
更何況是烏林答泰欲這等驍將了,如果烏林答泰欲死了,很難說完顏宗望會不會殺了他們以正軍紀,因此,這些重甲武士寧斷手斷足亦不敢失其主,也就更沒心思去管那沖殺而來的宋將了。
也正是趁此亂局,那白面小將非但未遭鐵浮屠沖鋒碾碎,反而是以一記回馬槍又是貫穿一尊鐵浮屠的咽喉。染血槍尖挑著敵將鐵面罩,竟從重騎陣中生生撕開裂口。
在嘈雜的廝殺聲中,夜風卷著鐵銹味掠過戰場,金軍令旗已被血水浸得再難揚起。
屋漏偏逢連夜雨,就在金人陣腳方亂之際,北面天際忽現星火點點,俄而連成燎原之勢,卻是梁揚祖散落大軍擎火殺至。
原來這部宋軍早先于夕陽下望見金人黑日大旗便逡巡不前,在一陣糾纏之后,唯那十八騎脫穎而出,孤膽破陣,終以血肉撕開條生路。
那這支數千人的軍隊此刻為何又殺出了呢?
白袍小將忠勇固然可嘉,宗韓暗伏奇兵也可稱得上是關鍵。
若無宋軍十八騎連斬數人震懾如驚弓之鳥的簽軍,若無宗韓等人鬼使神差趁亂攪動風云,便是劉備呂頤浩等人亦難跨過簽軍突向金人本陣。
可追本溯源,終是金人鐵浮屠自己已出現了折戟沉沙的頹勢,給這些信德府的逃兵壯了心膽.....如果金人還是軍陣威嚴,即便給這些宋軍一百個膽子,也是要再龜縮一會兒看看局勢的。
這支軍隊之中,都是些慣會審時度勢的老油條了,最是識得大廈將傾去踩一腳的道理。
若沒有這份借力打力只打順風仗的本領,只是一味退讓,還如何升官發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