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于女性來說,除了那本擺放在寫字臺上的月歷外,還有一本“月歷”藏在你的身體里。這本“月歷”按照體內激素水平變化的指令運作,從21天到35天不等,平均28天為一個月。這本體內“月歷”就是月經周期。這個只有女性獨享的月歷計算方式,充分反映了激素的神奇作用。
藏在身體里的“月歷”
在醫學上,“月經”是指有規律的周期性的子宮出血,月月如期。古時,月經還有“月信”、“月事”、“月水”的稱呼,這些都表示月經有“月規律”的周期性,也就是說,月經是以“月”為單位衡量的。
月經是女性特有的生理現象,它的出現也是女性成熟的標志,預示著女性具有了生育能力。它陪伴著女人走過人生中最具青春活力而又優雅、成熟的歲月。因此,有人親昵地稱它為“好朋友”。
一般女性的第一次月經會在14歲左右,但目前營養的豐富、激素食物的普遍存在,使很多女孩子在12歲或者更早的時間就來了第一次月經。同樣,過去48歲左右絕經的年齡,已經推遲到了50歲以后。很多女性一生只生育一個孩子,除去懷孕的10個月外,一個女人一生中大概要有450次月經的來潮。這樣算下來,女人在一生中的7年時間里是和月經相依相伴的。
月經受到身體內分泌的調節,是身體內分泌健康變化的晴雨表,它可以告訴你目前的身體狀況,順暢的月經會讓女性身心愉悅,充滿健康活力;而月經的失調會讓女性的生活備受困擾,月經過多會讓她們坐立不安,月經過少則讓她們擔心自己的內分泌,月經推遲、臉上長痘會讓她們心煩不已。
在這一個月經周期中,有幾天你會精神狀態特別好,干什么都信心百倍,似乎所有事情都掌握在你的手中;有幾天你會莫名其妙地傷感、不快樂,甚至感到悲觀失望,想結束自己的生命;有幾天你會對異性充滿好感,與他們聊天吃飯讓你精神愉悅;而有時你會很煩很煩,覺得對這些事情提不起興趣;也許前一刻你還是滿臉的微笑,頃刻間你已經是滿眼的陰云……這種種的變化可能都與月經有著非常密切的關系,如果你能對自己的月經周期有一個充分的了解,就將很平靜地應對在這一過程中所出現的種種“異常”。在月經期的不同時期,我們有著不同的調養方法,做對了,就會事半功倍;反之,在不恰當的時期做違反身體生理規律的事情,就會導致女性內分泌的失調,月經也就會失于條暢了。
“月歷”的不同階段
女性的月經具有周期性、節律性,是女性生殖生理過程中腎中陰陽消長、氣血盈虧變化的體現。一般女性的月經周期是28天加減一周7天,也就是21~35天之間。下面,我們就以28天為例,來談談月經周期中的各個不同階段。
①行經期:月經周期的第1~4天,子宮血海由滿而溢,排出經血。月經來潮是新周期開始的標志,在中醫上看來,這個時期是由“重陽轉陰”的時期(“重陽”是指月經周期陰陽消長變化規律中陽長的最高峰時期)。
②經后期:月經周期的第5~13天,指月經干凈后至經前期前,這個時期因為月經期經血的排出,子宮血海空虛漸漸恢復。在中醫上稱之為“陰長”的動態變化。這個時期,陰長是指腎中陰液、天癸、陰精、血氣等漸漸生長、旺盛,呈“重陰”狀態。中醫中的“重陰”指的是月經周期中陰陽變化消長規律中的陰長高峰時期。
③經間期:月經周期的第14~15天,在中醫上把這個時期稱為“氤氳之時”,也就是西醫學所稱的“排卵期”。這個時期在兩次月經的中間,所以稱之為“經間期”,是重陰轉陽、陰盛陽動之季。這個時期是最容易懷孕的時期,所以古代醫書《政治準繩·女科》中說:“凡婦人一月行經一度,必有一日氤氳之候……順而施之,則成胎也。”④經前期:月經周期的第15~28天,即經間期之后,這個時期陰盛,陽開始漸漸生發,逐漸到達重陽。這個時期,陰陽都很繁盛,為孕育胚胎做好準備。如果懷孕,精血聚在胞宮養胎;如果沒有受孕的話,血海由滿而溢,月經來潮,又開始進入下一個月經周期。
就這樣,月經周期中的四個不同時期的循環,周而復始,形成了月經周期的月節律,月經各期中的陰陽變化及氣血盈虧的變化,要求我們在不同時期有不同的健康飲食、運動調節的方法。方法運用得當,則事半功倍,月經條暢,身體健康;反之,違背月經不同時期的生理要求,就會造成身體受損,氣血失和而生病。
“月歷”因人而異
一般來說,月經是以“月”為單位的,具有月節律的周期性,陰道出血的第一天為月經周期的開始,兩次月經第一天的間隔時間為一個月經周期。比如:4月份月經是從12日開始的,5月份的月經是從10號開始的,那么我們就說這個人的月經周期是28天,如果因為某種原因,6月份的月經到了18號才開始,那么她這個月的月經周期是38天了,對于她的月經周期的描述應該是28~38天之間了。
每個人的身體情況不同,月經周期也不相同;即使是同一個人,在不同的階段月經周期也會發生變化。但一般來說,月經周期會在21~35天,也就是四周(28天)前后加減一周。古人說:“經貴乎如期。”每個女子的月經周期都有著自己的節律性,一般來說,在身體陰陽和調,沒有飲食不規律、疲勞、壓力大等現象的情況下,前后提前或推遲不超過1周。
當然,并不是所有女性都符合此規律:有的女性,身體檢查沒有什么問題,月經定期兩個月來潮一次,清代的醫書《醫宗金鑒·女科心法要訣》把這叫做“并月”:“女子無病而月經每兩月行一次者。”她們也可以很順利地懷孕生育。
還有的女性是三個月來一次月經,沒有其他明顯的不適,也屬正常生理現象,不需治療。在中醫上稱之為“居經”或者“季經”。
在臨床上,我們還見到過每年就來一次月經的女性,婦科檢查沒有問題,也能順利地懷孕生子。其實,這在中醫上也是有描述的,叫做“避年”。
個別育齡婦女,雖有卵巢和子宮內膜的周期變化,但無經血流出,這種情況稱“暗經”。《醫宗金鑒·婦科心法要訣·月經之常》中說:“一年一至為避年,一生不至為暗經。”“有一生不行而依然能孕育,謂之暗經者,此所稟之不同,而亦非病,不須治也。”這種情況極為少見,必須經過專門的婦科醫生全面檢查,才能確定。
姐妹情深,“好朋友”結伴來
《素問·上古天真論》中的關于女子生理變化的描述,是月經產生理論的經典的說法:“二七而天癸至,任脈通,太沖脈盛,月事以時下,故有子。”還有的人認為月經的規律是與月亮盈虧的節律相一致的,一般女性的月經周期是28天左右,而月相的盈虧也是28天左右。明代的醫家李時珍就說:“(月經)上應月相,下應海潮。”這都表示月經的發生是天人相應的現象。還有的醫家認為:“月有盈虧,海有潮汐。女子之血,除舊生新,是滿則溢、盈必虧之道。女子每月則行經一度,蓋所以瀉血之余也。”現代,有學者對于集體宿舍中女大學生的月經情況進行了調查,發現超過40%的女大學生的月經和月相是一致的--在陰歷的月末或者月初月經來潮。他們還發現了一個有趣的現象:長時間居住在同一個宿舍的女生,她們的月經周期會接近同一天開始。他們把這種現象稱為“同步月經”。當一個新的成員加入到這個宿舍的時候,大概需要4個月的時間,就會和同宿舍的女生的月經同步。例如,一個宿舍的8個女生,在9月份剛開學報到的時候,月經周期差別很大;而到了快要放寒假的時候,7個女生的月經在4天內相繼來潮。
研究人員指出,導致這種現象的原因,除了類似的食堂飲食、相當的學業壓力之外,還與相處時間的長短關系密切。
有個實驗是這樣做的:研究者收集女性腋下的汗液,混在酒精里給實驗組的女性聞;而另外一組女性只聞酒精。結果,過了幾個月經周期后,那些聞過汗液的女性與提供汗液的女性,在5天內月經相繼來潮;而那些只聞酒精的女性則沒有這些現象。由此推斷,女性的身體會隨著月經周期散發不同的化學物質,這些物質能夠引發其他女性月經周期的改變。
月經周期不正常的女性若能經常聞月經周期正常女性的汗液,則會使月經周期逐漸趨于正常。這是因為嗅覺會在一定程度上影響性激素水平,而性激素水平一旦正常,月經周期也就相應得到了調整。
一般來說,月經持續的時間,大多數人是3~7天,以3~5天最為普遍。第一天的月經量一般不是很多,第2、3天的月經量最多,從第4天開始逐漸減少,一般持續的時間不超過7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