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3章 兵發太湖
- 制霸大航海:我為大明續運三百年
- 唐宋文風
- 2078字
- 2024-10-22 20:25:24
在太湖上走了一遭,收獲不算小。
至少很明確的確定了白糖就是被太湖水寇所劫,押運的仆從也是被太湖水寇所殺。
回到吳江縣城,天已經擦黑。
一進唐家老宅,宋之墨、唐駿哥倆直接沖進了茅房,再次‘哇哇’地吐了起來。
是夜,月朗星稀。
唐家一家人同秦彥、褚舟在里屋吃飯,只有哥倆背靠背,小臉煞白的坐在外面的沿坎上,滿腦子都是那尸臭的味道。
“之墨,我覺得我快死了!嘔~”唐駿忍不住又吐了起來。
“忍忍~嘔~”宋之墨本是想安慰下唐駿,結果話剛出口,自己也是禁不住吐了起來。
“宋舍兒、唐舍兒,來,試試這個!”
在屋里頭吃了酒,秦彥走了出來,見哥倆還沒有緩過勁兒,從懷里摸出了兩顆看上去黑黢黢的丸子來。
看著怪模怪樣丸子,宋之墨滿頭的霧水。
“錦衣衛里頭,一個老仵作祖傳的去除尸臭的‘尸丹’,這玩意兒用個兩三次可以去除心頭的尸臭!”
說著,秦彥捏著兩顆‘尸丹’,還有些不舍的遞給了宋之墨和唐駿。
他早前實在不想拿出來,聽那老仵作說,練‘尸丹’一年都煉不出幾顆來,珍貴得很。
若非此前的案子他幫了老仵作一個大忙,人家才不會把這般這般珍貴的‘尸丹’給到他。
“怎么用?”宋之墨強忍著不適,看向秦彥。
“用刀切開后不適的時候聞一聞,保準你們明日起來生龍活虎的。”秦應道。
“走!”哥倆捏著‘尸丹’,快速地跑向了房間。
一臉肉疼的秦彥,張了張嘴,本想讓哥倆還他一顆的,但最終還是沒能開口。
這玩意兒,就當結個善緣了。
過了好久,明顯緩了不少,臉色也不再像早前那么蒼白的宋之墨和唐駿來到了花廳中。
此時天色已經完全暗了下來,花廳里頭燭火‘嗞嗞’地燃燒著。
吃完酒的唐儒、唐遷父子還有唐虞正同秦彥、褚舟說著話。
見到宋之墨進來,唐儒看著宋之墨和唐駿,關心地問道:“好些了?”
“好多了!”
宋之墨和唐駿還是有些疲憊地癱坐到一旁的椅子上。
“好生休息!”唐儒道:“這兩日就不要出去了,在家中養一養?!?
“是!”
******
火辣辣的日頭掛在蒼穹,湛藍的天上萬里無云。
上元縣,南京錦衣衛衙門。
一名吏目匆匆入了宋天璽的公房,正在與一名千戶談事的宋天璽看了那名吏目,問道:“何事?”
“緹帥!”吏目朝宋天璽拱手道:“秦百戶派人回來了,說是已經找到了運送白糖的船只,船上所有押送的仆從全部被殺,且根據刀口分析,皆為軍中制式雁翎刀所為?!?
“雁翎刀!”宋天璽不動聲色地挑了下眉頭。
白糖被劫、人被殺,這些對于宋天璽而言都是小事情。
他想要獲得的答案,無非就是官府出面確定是太湖水寇所為,而不是胡亂猜測,現在官府調查確定確為太湖水寇所為,他可以借此向守備廳提出剿滅太湖水寇的建議。
若是能在剿滅水寇的過程中再立個功,他再往上走走也不是不可能。
“來人,備馬!去守備廳!你也一起!”
宋天璽說著便站起身,大步朝著公房外走去,被點名的千戶連忙跟了上去。
南京守備廳,或者稱為南京守備府,位于南京皇城內西南角,與南京東廠,南京西廠比鄰。
此時的南京守備府里頭。
徐鵬舉、韓士英、應天府尹鄭障,都察院右副都御使、應天巡撫張垣、新江營提督張渠已經到了。
如今朝廷派的南京守備太監還沒有到,南京副守備永康侯徐源又因為生病回了北京修養,皇帝命徐鵬舉、韓士英暫時主持南京守備廳事宜。
二太湖上發生的事情二人早就知道了,特別是徐鵬舉,莫看他偶爾草包,但是在關乎銀子這件事情上他還是很上心的。
為了確保太湖上剿匪事宜能夠順利展開,徐鵬舉和韓士英商量后,干脆把鄭障、張垣、張渠全部叫到了守備廳,商議接下來具體的計劃。
“咳咳!”徐鵬舉看了眼坐在會議桌對面的鄭障、張垣、張渠,又向旁的韓士英點了下頭,裝模作樣的咳了兩聲后說道:“想來太......”
湖還沒有出口,徐鵬舉就看到了身著飛魚服,腰佩繡春刀,頭頂烏紗帽,腳底下穿著雙黑色布靴的宋天璽從外頭大步朝著大廳走了過來,立時就住了嘴。
宋家老二,這家伙精明著了,這會兒跑來南京守備府,怕也想在太湖剿匪的過程中分一杯羹,爭一份功勞。
“見過魏國公,見過韓尚書,鄭京兆,張撫憲,小張!”
宋天璽一進到大廳,就朝著幾人拱手,其他人喊得都正式,唯有看到張渠的時候很是隨意,還挑了下眉頭。
張渠白了眼宋天璽,這是哪兒居然叫他小張,自己年紀雖比他小些,這也讓人討厭了。
“宋緹帥!”幾人都朝著宋天璽拱了拱手,宋天璽點點頭,大步走到了張渠邊上一屁股坐了下去。
“咳咳!”徐鵬舉看了眼新來的宋天璽,再次咳嗽了下,一本正經地說道:“想來太湖上發生的事大家都知道了?!?
“這太湖水寇,一直是太湖上的一大毒瘤,時常在太湖上劫掠來往的商船,殺害無辜。如今又制造出了如此驚天大案,殺了十數人。”
“作為南京守備,對于治下出現這般嚴重的截殺案,我們作為南直隸的主官,不能視而不見,當有所作為?!?
“我提議!”
徐鵬舉非常嚴肅地看向在座的眾人,說道:“由新江營牽頭、錦衣衛并蘇松兵備道,聯合應天巡撫衙門、應天府衙門對太湖水寇進行剿滅。”
“具體出兵人數,可在對太湖水寇的調查結束后,由各方商議出兵人數。在此之前,所需糧草由應天府衙門統一提供,并向陛下奏明?!?
說到這,徐鵬舉頓了下道:“在座的若是沒有異議,便讓文書寫了奏折,我等共同署名?!?
眾人看了看,點了下頭,算是同意了徐鵬舉的提議。
三言兩語,兵發太湖,剿滅水寇的決定就做出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