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章 老子的大外孫子
- 制霸大航海:我為大明續運三百年
- 唐宋文風
- 2077字
- 2024-09-30 11:54:06
要說三月里的莫愁湖那叫一個風景優美。陽光灑下,湖面波光粼粼,周圍綠蔭青蔥,燕語鶯啼,置身其中,悠閑愜意,自在得緊。
大明立國之初,太祖高皇帝將莫愁湖賜給了中山王徐達,到如今百有余年。
好在第二、第三代魏國公徐輝祖、徐欽父子倆還有點兒良心,莫愁湖及其周遭除了徐家人建了莊園的地方,多數都是敞開的,南京城里的文人士子,公子小姐,慕名而來的墨客騷人才有機會一睹莫愁湖的美。
隨著踏青的人絡繹不絕,吸引了不少的小商小販前來支攤子,賣著各種吃食和玩意兒,談笑聲、叫賣聲一直持續到深夜才會結束。
“你們幾個,把這些搬到西跨院!”
“誒誒!你還有你小心些,里頭都是老太爺最寶貝的字畫,動作莫要粗魯,要輕拿輕放!”
“......”
與莫愁湖相對的南湖畔,唐家大門前,平日里負責南京這座唐宅管事的老仆,忙前忙后,事無巨細地指揮著家里的下人從馬車上往屋里搬著物事。
這些都是唐儒從蘇州帶回來的,除了些金銀細軟,更多的是經史子集,文玩墨寶。
“駕!”
上元縣城,李二熟練地駕著馬車,載著宋之墨在城中七拐八繞,經由上元、江寧二縣交界的油市街出三山門,入了江寧縣轄下的三山門外大街。
自大明立國,南京二縣上元、江寧,主要以秦淮河以及內城墻為界,秦淮河以北及內墻里頭為上元縣,內城墻外,秦淮河以南為江寧縣。
但是江寧縣官廨、縣學又在內城,后來就把內城油布街至太平里這條連接內城東西,長達數里的大街作為內城中上元、江寧二縣的交界。
所以內城有小部分是歸江寧縣管轄的,包括繁華的夫子廟、中山王府都在江寧縣境內。
“紙鳶~賣紙鳶嘞~”
“燒餅~,又香又脆的燒餅~”
“賣胭脂水粉嘞~,上等的胭脂水粉,這位姑娘可是要瞧瞧,好用著嘞~”
“......”
三山門外大街,這會兒人流涌動,行人如梭,來往的公子小姐、文人墨客多不勝數,熱鬧非凡。
李二架著馬車小心的行駛在大街上。
“少爺,快到了!”
聽到李二的說話,宋之墨挑開車簾子,馬車已經從三山門外大街拐向了旁邊的一條青石板鋪成的寬敞大路南湖街,兩邊都是高門大院,看著就不是普通的里坊。
偶爾有幾個挑著擔子的販夫走卒,行人游客,腳力也是比外頭的大街要快上不少。
“哎呀,是表少爺的馬車,表少爺~”
李二駕著馬車才拐進南湖街,遠遠地,大門口指揮搬東西的唐家管事的老仆就眼尖兒的看到了,叫上個小廝快步下得臺階,恭敬地站在街邊上,滿臉堆笑地相迎。
“吁~”
李二拉住韁繩,將馬車停在了唐家的大門前。
幾個還在搬東西的仆從、丫鬟趕緊停下了身,站在一邊恭敬地等候宋之墨下車。
撈開車廂的門簾,宋之墨探著身子從里頭鉆了出來,看了眼門口恭敬相迎的幾個仆從、丫鬟,笑著對旁邊微屈著身子的老仆道:“唐伯,忙你們的,不用管我,我自己去見外公便是。”
說著,宋之墨也不用下馬凳子,一下就從車轅上跳了下去。
“哎呀,表少爺,您小心些!”
被宋之墨稱作唐伯的管事的老仆,趕緊上前扶住了跳下來的宋之墨,上下地打量著,生怕宋之墨不小心哪里給磕碰到了。
“沒事的!”宋之墨笑了笑。
對于家中這些仆人過度的關心,宋之墨一般選擇被動接受。
走進大門,繞過蕭墻,宋之墨已經能夠聽到堂屋里傳出來的洪亮地笑聲。
那是他外公唐儒的。
莫看唐儒在認識他的人中一直是飽學儒士的形象,了解他的人都會說他豪氣有任俠之風。
所以在他為官的四十年里,大明朝堂上下,不論是文臣或是武將,甚至些許宦官,與他都極為相處得來。
就連當初的南京守備太監卜春與他也是稱兄道弟,后來卜春死,與他交好的‘南司禮監’兩個太監,還找到唐儒請唐儒為卜春寫墓志銘,卻是被唐儒委婉的拒絕了。
他這外公,太監跟他稱兄道弟可以,但是扯到本人或者實際的利益上,自家外公那是有多遠避多遠。
記得小時候他外公一提到太監,也不管他們這些孫輩年紀大小,能不能聽懂,說得最多的是:“那些個沒把兒的,貪婪無恥,非像三寶太監那般人物,表面功夫做足了即可。”
“外公!外公!”宋之墨人還沒有踏進堂屋,已經扯起嗓子開始往里頭喊了。
“嚯,老子大外孫子到了!”
聲如洪鐘,隨即宋之墨便看到堂屋的大門口,出現了一個身形魁梧,外罩一件青布儒衫,花白的胡須齊胸,國字臉上還泛著紅光的老頭。
“外公~”
宋之墨看著那老頭,咧著嘴露出口敞亮的大白牙,風一般直接奔了過去,就連那三步高的臺階也是一躍而上。
“嚯,猴兒崽子,都十三了,還這般毛手毛腳的。”
唐儒看著自家的大外孫子,老臉上笑開了花,一把將跳將而來的宋之墨摟在懷里,蒲扇大的手使勁兒在宋之墨的腦袋瓜子上搓了一番,直讓宋之墨腦瓜子暈乎乎的才住了手。
“進來!”
唐儒牽著自己的大外孫子,跨過門檻,大步走進了堂屋。
“咦!四舅~,您也回來了?”宋之墨驚呼出了聲,但語氣中透著的高興勁兒卻是怎么都掩飾不住的。
屋中一個錦衣華服,看上去紅光滿臉,四十出頭的中年男人,正笑瞇瞇地看著他。
此人不是別人正是他的四舅唐遷。
如今的唐遷可謂是名利雙收,風光無限。
自打做了鹽商,這些年賺得可謂是盆滿缽滿,名聲在南直隸一帶響當當的。
當然作為仕宦子弟,他也不能太過明目張膽,兩淮、兩浙的運司衙門、鹽運使要給他表彰都被他委婉拒絕了。
不過某些該使的銀子他一分沒少花,所以上到朝廷下到民間百姓,曉得的對他的事都緘口不言,縱使有人上書彈劾,最后都不了了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