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第2章 我傾心有事實感的批評

文學批評作為一種審美體驗和價值判斷,“知多偏好,人莫圓該”。那么,批評諸要素中最關鍵的是什么?學識、視野,抑或眼光、方法……?竊以為,最關鍵的還是事實感——藝術經驗里真理性內涵的呈現(xiàn)。正如伽達默爾所言:藝術作品的真理性既不孤立地體現(xiàn)在作品上,也不孤立地存于審美主體上,而是存在于過去與現(xiàn)在的溝通,以及“不斷更新的被經驗的實在性”[1]上。這就決定了事實感是一種無形的“軟能力”,是一種看起來極為普通而又十分難得的批評才能。但它無疑是批評的生命線,關系到批評的可靠感和有效性。

缺乏事實感,批評就會“東面而視,不見西墻;南面而視,不睹北方”。批評是知識與思想、美感與經驗、事實與判斷力融合而成的一種高度個人化的結構和能力。學識淵博、視野開闊、眼光深邃等的重要性不言而喻,是保證批評活動有效的必要條件。但這些并非充要條件,不能保證形成恰切得當?shù)呐袛唷Eu活動的可靠與有效,除了基于這些要素形成的審美經驗之外,決定性的因素是建立在事實感之上的判斷力。艾略特在《批評的功能》中曾提醒道:“批評家必須具有非常高度發(fā)達的事實感。這絕不是一個微不足道的或常見的才能。它也不是一種容易贏得大眾稱贊的才能。事實感是一件需要很長時間才能培養(yǎng)起來的東西。它的完美發(fā)展或許意味著文明的最高點。那是因為有這么多的事實領域需要去掌握,而我們已掌握最外面的事實領域、知識領域,以及我們所能控制的最外面的領域,將被更外面的領域用令人陶醉的幻想包圍起來。”[2]批評是全面的、綜合性的活動,它不僅需要理論和技巧,更倚重于文學知識和生活經驗而形成的價值尺度和事實理性。這種事實感的形成,漫長而艱難。它面對人類的文學傳統(tǒng)和價值經驗,立足于現(xiàn)實生活,在批評主體的審美經驗、批評實踐與自我反省中不斷砥礪,不斷增長,最終趨于正確得當?shù)牟顒e意識和價值等級。

批評的事實感置身于人類的文學傳統(tǒng)和價值經驗之中,并在與現(xiàn)代審美經驗的雙向互動中“守故鼎新”,判斷批評對象把握現(xiàn)實的寬廣程度、深入本質的深刻程度,闡明它說出的能力及“時代”價值與“歷史”意義。由于種種因素,人類與文學傳統(tǒng)和價值經驗的聯(lián)系會發(fā)生偏移、弱化,與世代累積的尺度和經驗發(fā)生隔膜,甚至被攔腰砍斷,只能看到腳下的地面。這就更有必要在向傳統(tǒng)與經典的返歸中尋找經驗支持和價值支援。這種“返歸”會告訴我們:什么是文學中持久而過硬的東西,什么是可以“確信”的,一部作品有什么樣的意義,應該擺放在一個什么樣的位置。批評家在向文學傳統(tǒng)和價值經驗的不斷返歸與調整中,闡釋現(xiàn)實,發(fā)明傳統(tǒng),重塑傳統(tǒng),獲得抓住要害、指明關鍵的批評能力,從而促進文學的鑒賞、批評與發(fā)展。

二十世紀以來,由于“新批評”“結構主義批評”“解構主義批評”等的影響,文學被理解為語言、結構、象征、修辭、體裁等有限的內在關系或無邊的意識形態(tài),人類存在廣泛共識的價值等級體系動搖,文學趣味顛倒混亂,相對主義大行其道,文學批評庶幾成為文學發(fā)展的障礙。文學價值不能僅從審美價值或者意識形態(tài)蘊含來確定,文學作品內在意義上關聯(lián)著語言、結構、形式等因素,并形成整體性的審美效果和價值傾向。這種整體性的價值無法單獨存在,每一方面都是構成價值的內在本質。而判定這種整體性的內在價值與傳統(tǒng)、現(xiàn)實以及未來的關系,正是文學批評的要務。

有事實感的批評,歷史意識鮮明,將傳統(tǒng)現(xiàn)實化,將現(xiàn)實傳統(tǒng)化,探索傳統(tǒng)發(fā)展的邏輯與批評對象深隱的秘密;其關注文本的整體性,尋找溝通歷史與現(xiàn)實的節(jié)點,能以特殊的方式突出那些被忽略的,然而卻有重要意義和整體價值的一切,能肯定那些逸出傳統(tǒng)的戛戛獨行的“創(chuàng)造”。以事實感為支撐的可靠價值區(qū)域,同批評者的知識、感覺、經驗熔鑄為敏銳的感受力、可靠的判斷力和對真理性內涵的固執(zhí)追求:不被理論拘囿,不被現(xiàn)實限制,不被現(xiàn)象迷惑,不被派別蒙蔽,能以敏銳的洞察、深邃的目光與清澈的理智,刺透深遁于批評對象外部的真實意圖;能夠克服暫時性和相對性,同過去、現(xiàn)在與未來所構成的意義世界建立聯(lián)系,確定其在何種程度上實現(xiàn)了所屬的藝術門類的發(fā)展要求,并探尋新的端倪和趨向。

文學批評是在過去與現(xiàn)在之間建立聯(lián)系并獲得意義的真理性活動,事實感像航標一樣,起著決定性作用。事實感是一切批評活動可靠、有效的先決條件,是一切杰出批評家無不具備的突出才能。這也是文學批評獲得生命力的唯一通道。

2016年12月10日 于長安小居安

注釋

[1]洪漢鼎:《闡釋學I:真理與方法·譯者序言》,〔德〕伽達默爾:《闡釋學I:真理與方法》,洪漢鼎譯,第Ⅸ頁。北京:商務印書館,2010年。

[2]〔英〕艾略特:《艾略特文學論文集》,李賦寧譯,第83—84頁。南昌:百花洲文藝出版社,2010年。

主站蜘蛛池模板: 拉孜县| 安宁市| 台前县| 抚顺县| 海阳市| 长海县| 龙井市| 巴彦县| 离岛区| 兴业县| 汝城县| 武平县| 北川| 安西县| 苏州市| 正阳县| 罗甸县| 祁门县| 库尔勒市| 五华县| 兰西县| 安塞县| 宝山区| 旅游| 孟州市| 杭锦旗| 无棣县| 澳门| 玛曲县| 新河县| 博罗县| 安西县| 新巴尔虎右旗| 闻喜县| 潍坊市| 镇雄县| 嘉黎县| 盱眙县| 清新县| 独山县| 兴仁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