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完內容,司馬炎喜色當即就浮于表面,絲毫不加掩飾。
激動的一夜都沒睡。
翌日,司馬炎在朝堂上命人當眾宣布此事。
并直言道:“今,大獲成功,皆是羊太傅之功啊。”
可見,司馬炎對羊祜是真心喜歡。
這次司馬炎的話沒人反對。
雖然羊祜在和司馬炎商定滅吳部署時,群臣不知道這件事。
但在杜預三次陳書、司馬炎下定決心滅吳后,司馬炎就把羊祜的制定滅吳部署的功勞公之于眾了。
司馬炎又說:“荊州平定,納交、廣于域內,此杜預首功,得羊祜、杜預這種省心、才強的臣子,實在是為君者之幸事。”
司馬炎這番話其實也有隱晦的點王濬和王渾二人相互詆毀,不顧面子的爭功的意思。
司馬炎不知道兩人有沒有聽懂,至此不再言語,直接退朝了。
散朝后,王濬和王渾皆聽出了司馬炎的言外之意,要是連這點話都聽不出來,他倆可就和傻子沒啥區別了。
…
經此一事,二人稍微消停了點,但暗流還在涌動,并未就此消失。
視線回到建業方面,賈充和杜尋工作量很大,好在沒幾日司馬炎新任命的太守到了。
并且附一份詔書,召賈充和杜尋回京,兵不動,留于建業繼續鎮守,官各升一級。
其中,一部分立大功的封侯,毫無疑問這個爵位是最低等的那一列,沒有食邑,也沒有封地。
純粹是名譽爵位,但也不算差,就是名譽有的人想得也得不到。
這批人里,多為荊州軍,多為杜預在上表中曾提起的一些有功之士。
其他未能封侯的人,也得到了金銀賞賜,而且全都當場分到位,絕不延緩。
也正因為信任吳郡太守要帶很多東西行路,所以才會來的這么晚。
司馬炎獎勵到位的這么快,是怕士卒們因為得不到獎勵,心中不滿,引起軍憤的話又是一場麻煩。
…
數日后,賈充杜尋、回京。
二人回京只各自帶了百人護衛,還都是騎兵,速度要快不少。
京師洛陽。
二人并不清楚洛陽這些日子發生的事。
一同入宮,去見司馬炎時,還是司馬炎在看到杜尋想起了杜預,忍不住感慨一句:“良將雖強,卻不知吾心,吾夾在中間,說什么也不是。”
倆人立馬意識到,司馬炎這是在說王渾和王濬的事。
此次滅吳,一統天下。
讓司馬炎高興、興奮的同時,也極為頭疼。
可謂是煩惱和喜悅并存了。
賈充勸慰:“良將難得,有各自的脾性實屬正常,陛下無須生氣,換個方面想想,這或許是件好事。”
“好事?”
賈充的話把司馬炎說得很懵,什么好事。
賈充又提醒:“王莽好否?”
一出王莽二字,司馬炎幾乎是一瞬間就明白了的賈充這番話蘊含的意思。
王莽謙恭未篡時,有些毛病,確實從某種程度上來說是好事。
之前司馬炎沒想到是因為被王渾指使人彈劾王濬這件事給氣昏了頭。
當局者迷旁觀者清,一時間沒往這方面想。
若不是賈充提醒,司馬炎估計還在為此煩心。
現在,司馬炎心情有些好轉。
和賈充暢談許久,杜尋全程在旁邊,二人也沒刻意避著杜尋。
他們聊的其實就是建業的情況,這些杜尋也知道,沒必要避著。
之后,司馬炎又向杜尋簡單詢問了那次夜驚的事。
杜尋如實回答,并表示:“其實那次事件,并不全是臣的功勞,若無管定、鄧圭、張廞,絕不可能迅速穩住局面。”
司馬炎不論那么多,只說:“嗯,不錯,都很不錯,世長你能力有父風,吾這是又多一員良將啊。”
司馬炎夸贊的話十分不吝嗇。
不知過了多久,司馬炎才讓二人回去。
宮外,杜尋朝賈充施禮告辭。
杜尋的謙謙有禮,使得賈充在心里對杜尋的評價很高。
雖然賈充干的事不光彩,但他確實很受司馬炎重用,甚至可以說是尊重。
當年司馬昭臨死之際,對司馬炎說了一番話,其中提到的大臣只有賈充。
也正因如此,使賈充恩寵不衰,日益增長。
哪怕賈充身邊圍了很多巴結賈充的人,司馬炎也是睜一只眼閉一只眼,只要不造反就行。
身為臣子,賈充只用出謀劃策,而作為皇帝,司馬炎要考慮就多了。
他如此隨和,脾氣這么好,純屬無奈。
開晉基業的元勛功臣,硬要論起來的話,全都是司馬炎的長輩。
而且黑背景也是一個比一個強。
賈充,襄陵賈氏。
王渾,太原王氏。
胡奮,安定胡氏。
王戎,瑯琊王氏。
杜預,京兆杜氏,而且杜預還娶了司馬炎的姑母高陸公主,杜預是他…姑丈。
幾個舅父也出自東海王氏,朝堂上下盡是世家大族,且多為功臣元勛、長輩。
咋搞?
只能盡顯平和以待,盡力穩住各方。
對誰都好,能忍則忍。
只要不犯特別大的錯,司馬炎基本不重罰。
如此,也就是放任開晉元勛各個驕奢、貪財,甚至把能攬富當成本事。
清談就不提了,自漢末開始就已經有端倪了,發展到現在已經很嚴重。
這種種問題,司馬炎都看在眼里。
卻無力解決。
…
言歸正傳,杜尋和賈充告別后就回家了。
家中母親在聽說杜尋已經回京后,便一直在門口等兒歸來。
久久不見杜尋回來,也使其心急如焚,在門內來回踱步。
到家杜尋就看到了母親。
“母親。”
高陸公主司馬琬聞聲,當即快步迎出,杜尋也是快步上前,三步并做兩步快速來到母親身前。
露出笑容,喊道:“母親。”
司馬琬拉著杜尋左看看,右摸摸,前瞅瞅后拍拍。
司馬琬在確定杜尋沒受傷后,還是不放心的問道:“此去沒受傷吧?要如實告訴母親,不可誆母親。”
“母親問,兒豈敢誆騙?絕對沒受傷,身體倍好。”
“那就好,快,堂內為母已讓人備好了吃食,趕緊去吃。”
“母親可吃了?”
“吃了吃了,你就別擔心母親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