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瑩稍作休整,并以獎賞錢糧美人對誘惑,以作鼓舞士氣。
沈瑩當然也知道自己這首次進攻就落了個不戰(zhàn)而退的結果,對士氣方面很有打擊。
這才出此下策,以此激勵、鼓舞將士的士氣。
沈瑩鼓舞完士氣,見麾下將士們也休整的差不多了。
便大喝一聲:“諸位,敵軍就在眼前如功績立于面前,伸手即可取著,隨我取功名!”
沈瑩喊的很威風。
待到戰(zhàn)場上···
倒是有點慌了。
箭如雨下,完全近不了身。
就在沈瑩率丹陽兵久攻不進時,諸葛靚突然派人前來,并對沈瑩說:“沈府君,諸葛將軍說,可假意撤退,讓敵軍暫緩放箭,而后突然殺去,定能讓敵軍一瞬間做不出應對之策?!?
沈瑩覺得諸葛靚所言不無道理,想著反正自己也沒好的計策。
便聽從諸葛靚的建議,先假意撤退,而后忽然突進。
果然和諸葛靚預料的差不多,這次他們可算是殺到晉軍陣型近處了。
一波突然猛襲,確實打了個晉軍以及晉軍將領周浚出其不意。
前排晉軍死傷慘重,不少頂在前排的將士哪怕是穿著甲胄,也被刺傷了不少。
多為肩膀處的貫穿傷。
周浚反應過來,眼見前線不妙,直接策馬往前走了走。
親臨前線鼓舞士氣。
“都別慌,傷兵撤下,后方甲卒頂上。”
周浚一邊部署作戰(zhàn),一邊許諾好處鼓舞士氣,士氣最重要,一旦士氣崩了,就算人多也未必管用。
反而還會造成更加混亂的場景。
吳軍的這個好局面沒維持多久。
在周浚反應過來,且迅速做出應對之策后,吳軍突襲的優(yōu)勢立馬沒了。
就在周浚部署防御時,側后方,又來了一股人馬。
沒錯。
是王渾派來的。
王渾這套對策是正面周浚等人與吳軍對陣,另外派人于側面突襲。
晉吳雙方都是希望可以以此讓對方的軍心先亂。
君心一亂,便可趁勢殺出。
這支負責側翼突襲的將領有兩位。
分別是蔣班、薛勝。
其中,蔣班曾是諸葛誕的心腹,還曾斬殺過吳國大將留贊。
諸葛誕在被圍壽春時,蔣班和焦彝曾獻策,但諸葛誕沒用,反而還想殺了二人。
蔣、焦二人便出城降了。
之后便一直在揚州。
今日被王渾派出,蔣班深知這是個賺取戰(zhàn)功的機會。
情緒高昂。
戰(zhàn)意盎然。
繞過周浚正和吳軍對峙的大部隊陣型,繞至側翼觀察戰(zhàn)局。
這個位置很輕易的就被吳軍看到了。
但二人并不擔心,因為他們沒必要藏著,主動暴露出來,反而會使吳軍更加慌亂。
薛勝、蔣班對視一眼。
最終還是薛勝先詢問:“我軍何時突襲?”
“先不急,此時吳軍正在猛攻,需要等一個合適的契機,就比如,敵軍久攻不下松懈時,我等就可殺出,此時出擊正值敵軍困乏之際,還可讓敵軍措手不及?!?
薛勝點點頭,覺得蔣班言之有理。
便不再急于進攻了。
周浚見薛、蔣停下不攻,還刻意隱藏了起來,瞬間就洞悉了二人的謀劃。
現在壓力就來到了周浚這邊。
周浚撫弄胡須暗暗思索。
“需給他們二人制造機會,要想辦法讓敵軍混亂起來?!?
此時,雖然晉軍防守占上風。
但這也只是防守上的上風罷了,并不能讓吳軍混亂,也無法給蔣班二人提供合適的突襲機會。
想要反攻,還是要在正面戰(zhàn)場上做出改變。
周浚決定冒險向前推進,迫使敵軍后撤。
只要敵軍后撤,薛、蔣二人即可帶騎兵殺出。
周浚下達命令,傳到前線后。
頂在前面的甲盾兵也不得不扛著吳軍的猛烈進攻向前推進。
周浚也沒閑著,直接來到最前頭,手握長槍不斷朝進攻的吳軍刺去。
邊刺邊大喝鼓舞士氣。
“援軍已至,破敵就在眼前!”
沒錯,周浚這么做的用意也是為了讓吳軍分心。
一聲當然不足以讓吳軍聽到,那就多來幾聲。
就不信他們全都不分神。
不出意外。
這一消息還是被來進攻晉軍軍陣的吳軍將士聽到了,他們的注意力全在進攻上,并不知道側翼的情況。
還是在聽到周浚的話后,才倏然發(fā)現側翼有敵軍騎兵。
與此同時,作為在中軍主持戰(zhàn)局的沈瑩則是早早的就看到了側翼的敵軍騎兵。
沈瑩心中已經產生了畏懼。
腦子里全在想騎兵如若側翼突襲過來,晉軍的防御陣型必然要轉換為主動出擊,屆時僅憑自己這點丹陽兵能抵擋住兩面夾擊嗎?
就在這時!
前線將士傳回消息,向沈瑩匯報道:“府君,沈府君,敵軍主動推進戰(zhàn)線,前線進攻的將士一聽說敵軍援軍已到,紛紛不敢再上前?!?
聞言,沈瑩也無奈。
便第一時間派人去聯(lián)絡張悌,向張悌詢問對策。
其實,不用沈瑩去問張悌,張悌就已經在為這一情況而苦惱了。
張悌發(fā)現敵軍騎兵時就預想到敵軍必定不會一直防守,絕對會試著主動進攻。
給騎兵創(chuàng)造突襲機會。
張悌和諸葛靚、孫震商議后得出的結果就是且戰(zhàn)且退,自己帶兵接應。
張悌還特意命人把這一消息帶給沈瑩,并且囑咐,沈瑩這個主帥千萬不能直接撤。
主帥先撤的話,必會讓麾下將士也跟著心慌。
如若混亂起來,被晉軍抓住機會,此戰(zhàn)必是一場慘敗。
張悌的消息還未傳給沈瑩,沈瑩已經撐不住,自己先后撤了。
沈瑩部署不到位,自己先撤就算了,還沒有下達撤退的命令。
這讓那些不明情況的將士還以為是沈瑩怯戰(zhàn),或者是突發(fā)了別的什么情況。
例如,被敵軍騎兵突襲了。
一時間,人心惶惶,軍心渙散。
戰(zhàn)意全無,只想著趕緊撤退,都怕把自己剩下了。
轉瞬間,陣型混亂。
周浚見狀,喜色于臉上浮現,大喝:“敵軍潰散,殺敵立功就在眼下!”
周浚喊完,另一邊的蔣班和薛勝也瞅準時機,于此時殺出。
騎兵速度極快,響起的馬蹄聲,和晉軍的喊殺聲,在吳軍將士乃至是沈瑩聽起來,無疑是催命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