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時代青年馬克思主義者培養工程培訓教材
- 沈強 朱青 劉繼東主編
- 1277字
- 2024-09-29 16:32:01
二、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第二次飛躍的理論成果
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以來,黨帶領全國人民邁進了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新時期。解放和發展社會生產力,使人民擺脫貧困、盡快富裕起來,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提供充滿新的活力的體制保證和快速發展的物質條件,是中國共產黨在這一時期面臨的主要任務。在深入推進社會主義建設的征程上,我們黨始終將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與中國具體實際進行有機結合,在繼承并發展毛澤東思想的基礎上,不斷解放思想、實事求是、與時俱進、開拓創新,開辟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康莊大道,形成了包括鄧小平理論、“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科學發展觀等重要理論成果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實現了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新的飛躍。

我們黨的歷史,就是一部不斷推進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歷史,就是一部不斷推進理論創新、進行理論創造的歷史。圖為毛澤東、鄧小平、江澤民、胡錦濤的相關著作,這些重要著作集中反映了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科學發展觀的核心要義
鄧小平理論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的開篇之作、奠基之作。改革開放以來,以鄧小平同志為主要代表的中國共產黨人,團結帶領全黨全國各族人民,緊緊圍繞“什么是社會主義、怎樣建設社會主義”的根本問題,始終堅持黨的指導思想、深刻總結歷史經驗與教訓,并廣泛借鑒全世界社會主義建設的文明成果,與時俱進地發展馬克思主義,創立了鄧小平理論,作出了關于社會主義本質的重大論斷和改革開放的歷史性決策,確立社會主義初級階段基本路線,把黨和國家工作中心轉移到經濟建設上來,制定了長遠的發展戰略,開創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征程。鄧小平理論是黨的重大思想成果和偉大智慧結晶,為實現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新飛躍確定了基本原則和基本思路,邁出了關鍵的一步。
黨的十三屆四中全會以來,進入世紀之交,隨著改革開放的深入發展,以江澤民同志為主要代表的中國共產黨人,團結帶領全國各族人民在堅持黨的基本路線方針政策的基礎上,加深了對“什么是社會主義、怎樣建設社會主義”這一時代課題的認識,緊緊圍繞“建設什么樣的黨、怎樣建設黨”這一時代之問,形成了“三個代表”重要思想,深化了馬克思主義政黨理論,把馬克思主義鮮明本色與時代特征結合起來,把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推向21世紀,鞏固了黨的執政地位,捍衛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旗幟。
黨的十六大以來,以胡錦濤同志為主要代表的中國共產黨人,繼續穩步推進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建設的偉大事業,在全面建設小康社會進程中推進實踐創新、理論創新、制度創新,形成以人為本的科學發展觀,集中回答了“實現什么樣的發展、怎樣發展”的時代課題,在新形勢下進一步堅持和發展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開辟了馬克思主義新境界。

續表

這一時期,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指導下,中國共產黨領導全國各族人民解放思想、不斷進取,探索出了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基本方向、發展階段、根本任務、發展動力、發展戰略,創造了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偉大成就。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的形成,是我們黨從新的實踐和時代特征出發對馬克思主義的堅持、發展和創新,實現了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新的飛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