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 什么是土地改革運動?
新中國成立時,占全國人口一多半的新解放區還沒有完成土地改革,嚴重阻礙了社會生產力發展。在進行抗美援朝戰爭的同時,從1950年冬到1952年底,黨領導廣大新解放區進行了廢除封建制土地制度的改革。
1950年6月30日,中央人民政府公布施行《中華人民共和國土地改革法》。該法總結了黨過去領導土地改革的經驗和教訓,又適應新中國成立后的新形勢確定了新政策,提出保存富農經濟,不動中農土地,限制沒收地主財產范圍等,以保護中農和分化地主階級,減少土地改革阻力,促進生產的恢復和發展。到1952年底,除一部分少數民族地區外,土地改革在中國大陸基本完成,封建土地所有制被徹底摧毀。
土地改革的完成,標志著我國延續了幾千年的封建制度的基礎——地主階級的土地所有制被徹底消滅了,農民真正成為了土地的主人。這是一個偉大的歷史性勝利。它從根本上解放了農村生產力,激發了廣大農民群眾的政治熱情和生產積極性,促進了農業的迅速恢復和發展,也促進了農村文化教育的發展,為新中國的工業化開辟了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