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第6章 必須知道的用藥常識(2)

前面說過了,目前超級細菌還主要是在醫院內部盛行,你心里也許會嘀咕,我身體很好,不去住院,怎么可能感染這種超級細菌呢?可世事無常,誰又能保證自己不發生意外呢?我們醫院曾接診過一個入院前身體一直很棒、平時幾乎不吃藥的病人。他是個旅游愛好者,凌晨4點爬上長城的烽火臺去看日出,一不留神腳下踩空,滾下來摔成了重傷。他做大手術需要使用抗生素預防感染,但醫院病房里的超級細菌不會因為他以前沒有濫用過抗生素就放過他,在他身體虛弱的時候,超級細菌一樣可能會找他的麻煩。一旦感染上超級細菌也一樣無藥可治。

如果濫用抗生素的狀況不能徹底改觀,可能未來超級細菌就不只是在醫院內部泛濫了,在我們日常生活環境中也會大規模出現。到那時,任何一個人都可能成為超級細菌的犧牲品。而且世界是平的,超級細菌不會識別國界,世界上每個角落的人都可能受到牽連,科學家們擔心的世界末日也許真的會來臨。

例如印度產的超級細菌就曾漂洋過海擴散到歐洲:2010年,印度舉辦的醫療旅游(MedicalTourism)超級有名,連歐洲人也被吸引了。畢竟與歐洲高昂的醫療費用相比,去印度看病可以節省一大筆錢。但是他們中有37個人很不幸,帶著印度產的超級細菌回國了!此細菌叫新德里金屬-β-內酰胺酶1,幾乎現有的所有抗生素都治不了它!

為了遏制超級細菌的泛濫,2013年9月16日,美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CDC)發布了一份長達114頁的最新報告《抗生素耐藥威脅在美國,2013》,以此提醒公眾,僅在美國,每年就至少有200萬人感染耐藥菌,2.3萬人直接因此而死亡。報告中指出,過量使用抗生素導致產生了3種超級細菌:耐藥腸桿菌,每年有9000人感染這種細菌,有一半的人會因此死亡;耐藥淋病病菌,每年有80萬人感染該細菌;艱難梭狀芽胞桿菌,它能導致致命性腹瀉,每年有1.4萬人因它而死亡。報告也提示,由于近年來幾乎沒有新種類抗生素出現,面對超級細菌,我們即將“彈盡糧絕”。

在這份報告中,美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還為大家繪制了超級耐藥菌的傳播路線圖,并借此告訴大家,預防抗生素耐藥,絕不只是醫務工作者的職責,我們每個人都可能成為誘發、加重、傳播耐藥菌的一個環節。如果能在其中的任何一個環節做好防范工作,超級細菌產生和傳播的速度就會慢下來。

讀到這兒,你可千萬別理解成我反對使用抗生素。我只是反對在不該使用它的時候濫用它。抗生素是把雙刃劍,在應該使用它的時候,我堅決支持你科學合理地去使用它。

科學使用抗生素原則1:針對細菌類型和感染部位選藥抗生素類藥都是處方藥,一定要在醫生的幫助下使用,不要因為家里的藥箱里還有上次生病時剩下的,就自己隨便吃。每次生病你可能會表現出發燒之類的相同癥狀,但這不代表得的都是同一種病,也許每次都是不同病因導致的不同部位被感染。只有醫生才有能力指出具體病因以及感染的部位,比如“細菌性肺炎”,這一具體名稱明確了引起生病的是“細菌”,給出了感染部位是“肺”,而不是其他地方。甚至更細一點,醫院的化驗室還能檢測出是哪種細菌感染,不同的細菌對應著不同的抗生素選擇,比如鏈球菌感染對應的選擇可能是青霉素類的抗生素,而支原體感染對應的選擇可能就是紅霉素類的抗生素,等等。

另外,不同部位的感染也對應著不同的抗生素選擇。感染發生在肺部和腦部,對應的抗生素選擇會不同。針對不同部位的感染,需要考慮具體抗生素在不同感染部位的富集濃度,比如有的抗生素能穿透血腦屏障在腦內感染部位富集,而有的抗生素則完全被血腦屏障阻擋在外,對腦內感染無能為力。

還有,治療身體不同部位的感染,需要的療程也不同,例如乳腺炎需要的療程是10—14天,而不復雜的泌尿系統感染常常只需要3天。所以,不是隨便一個抗生素就能拿來治療各個部位的各種細菌感染。網友們常常問的“我該吃哪種抗生素?”等諸如此類的問題,我是沒辦法回答的,也不是寫本科普書就能教會的,干這活兒得靠接受過多年醫學教育并且有臨床實踐的專業醫生,咱普通老百姓自己真勝任不了。

不過,咱老百姓雖說不能自己給自己診斷疾病和開處方藥,但大概了解一下常見感染性疾病的致病原因以及治療這類疾病的最新推薦意見還是有好處的。

比如幼兒常見疾病“中耳炎”。這種疾病通常癥狀就是耳朵疼。還不會說話的寶寶若患了中耳炎,一般會一直哭不停,并且還會用手去抓耳朵。診斷中耳炎要進行耳膜檢查,若發現耳膜泛紅,鼓起來,甚至破了,就可以確診為中耳炎。20年前,一診斷出中耳炎,醫生就會給患者開阿莫西林或其他抗生素進行治療,但這幾年治療方法有所改變:如果患中耳炎的兒童年齡在兩歲以上,可以先對他進行觀察,同時吃止痛藥緩解癥狀。48小時之后,如果他的癥狀還沒有緩解,再給他用抗生素也不遲。之所以先不急著用抗生素,是因為目前的醫學證據表明,中耳炎通常是由感冒引起的,感冒會導致鼻塞,鼻塞又會導致耳膜內外壓力無法平衡,造成耳膜腫脹及疼痛,因此,有些中耳炎的治療也可能不需要使用抗生素。

再比如“急性鼻竇炎”。美國感染病學會最新《急性細菌性鼻竇炎治療指南》指出:多數鼻竇感染由病毒引起,這種情況不應使用抗生素。出現下面的情況,才可能判斷感染是細菌性的,需要用抗生素治療:1.癥狀持續≥10天且無改善;2.癥狀嚴重(發熱≥39℃、流鼻涕及面部疼痛持續至少3—4天);3.病毒性上呼吸道感染持續5—6天有改善后,又出現新的發熱、頭痛或流鼻涕等癥狀。針對細菌性鼻竇炎,《急性細菌性鼻竇炎治療指南》推薦使用阿莫西林/克拉維酸鉀治療,而不是現行的標準治療藥物阿莫西林,其原因在于加用克拉維酸鉀有助于對抗抗生素耐藥。另外,由于阿奇霉素、克拉霉素、復方新諾明等過去常用的抗生素出現了很高的耐藥性,《急性細菌性鼻竇炎治療指南》中也不再推薦。

科學使用抗生素原則2:能口服不注射

用抗生素治療輕度感染時,常常首選口服的抗生素。而治療中、重度感染的時候,可能最初醫生給你開的是輸液用的抗生素藥方,因為這個時候病情緊急或者嚴重,但一旦病情穩定了,就可以換成口服的抗生素,這在臨床上叫作序貫療法。我們都知道吃口服藥要比輸液更安全,所以,當醫生給你開藥時,你要學會多問醫生一句:“我一定要輸液嗎?能不能換成口服的?”如果可以的話,就盡量選擇使用口服藥物。

“惜抗生素如金”是2012年美國食品藥物管理局網站抗生素科普的主題。在這個主題中,強調應把抗生素看作和我們所擁有的金銀珠寶一樣珍貴,如果毫不珍惜地濫用,我們未來將無藥可用!普通的感冒發燒、流鼻涕、咳嗽、嗓子疼是由病毒引起的,抗生素對病毒沒有治療作用,因此不要輕易使用抗生素去治療感冒!但當感冒后出現呼吸短促或者呼吸費力,或者癥狀好轉后再次出現嚴重癥狀(如惡心、嘔吐、高燒、寒戰和胸痛)時,就有可能出現了細菌感染的并發癥,要及時去醫院找醫生來決定是否使用抗生素了。一旦醫生明確你的感染是細菌性的,要足劑量足療程地使用抗生素。記住,一定要“足劑量足療程”使用!

科學使用抗生素原則3:足劑量足療程

不需要用抗生素時堅決不濫用,但真正需要抗生素時,一定要足劑量足療程地規范使用,這個道理歐美發達國家的老百姓多數都懂。我在美國藥房工作期間,每次給病人發抗生素的時候,除了在口頭上和病人強調這一點外,還會隨藥發給病人一份文字版的用藥指導,那上面除了介紹這個藥是做什么用的、有什么不良反應和注意事項外,還特別強調:

即使吃抗生素后癥狀有所好轉,也不要提前停藥,更不能隨意減量,一定要把醫生開的抗生素全部吃完。這個道理咱中國老百姓知道的就不多了,甚至不少醫生在這個問題上也稀里糊涂。我接觸的多數病人對抗生素的正確使用沒有明確概念,有病就隨便吃兩顆“消消炎”,稍好一點就停藥。他們不知道這樣的行為與濫用抗生素沒有分別,同樣是在培養超級細菌!為什么這么說呢?

專業一點講,細菌對抗生素產生耐藥的過程在醫學上叫作“壓力抵抗”,即在環境壓力下(如使用抗生素的環境下)含有耐藥性基因的細菌可以生存。如果使用抗生素的劑量不夠完全抑制它的生長的話,它就會在這種壓力下變得更強大,如果只是短期抑制了但還沒能把這些細菌全部剿殺就過早停用抗生素,相當于給它們留下機會復活,從而導致原來的抗生素對它不再有作用。因此一旦你必須使用抗生素治療疾病,就要遵照醫囑,按療程足劑量地將藥用完,將細菌的“部隊”全部殲滅,不留殘余,這樣它們就沒有能力反彈,也就沒有機會進化成更加強大的超級細菌了。

對濫用輸液治感冒說“不”

從鄉村到城市,到處吊瓶“林立”

有一年春節,我去云南的一個小山村旅游,住在一個鄉村醫生開的客棧里。據說這位村醫是中醫世家出身,家里常備著一些從山上采來的草藥。傍晚時分,來自天南海北的游客聚集在客棧的小院里聊天,身兼客棧老板的村醫便拿出自采的草藥為我們調配茶飲,時不時還為住店的客人免費號脈。起初我以為他就是個純粹的中醫,但當一個村民走進院子找他輸液時,我對他的認識完全被顛覆了。他把村民帶到中堂的沙發上坐下,簡單地詢問了村民幾句后,便用剛剛為我們泡過茶的手熟練地為村民調配藥品,扎針掛吊瓶。扎上針后,村醫就坐在中堂里陪著村民東拉西扯地聊家常,聊得熱火朝天,如果不是一個輸液的瓶子那么明顯地掛著,根本看不出這是醫生在為病人治病。

中堂的門一直敞開著,我坐在院子里將這一切盡收眼底。村民走后,我問村醫“:剛剛那個人怎么了?看起來不像得了很重的病。”村醫回答:“沒大毛病,普通感冒發燒。”“一定要輸液嗎?吃點退燒藥不行嗎?”我問。“吊水來得快,病人自己也要求吊水。”他答。我本想和他說“普通感冒發燒不應該濫用輸液,所謂吊水來得快不過是暫時控制了發燒的癥狀,并不能把普通感冒病毒從身體里清除出去”之類的話,但話到嘴邊又咽回去了。這是村醫和村民“一個愿打,一個愿挨”的事兒,我一個外地游客的話能起到多大的作用呢?這樣想想也就忍住了沒說。之所以在這里記錄下這件事情,是想道出一個無奈的社會現實:

在媒體幾乎時時刻刻都在普及濫用輸液有風險的今天,中華大地幾乎每個角落都在繼續上演著濫用輸液的劇情!

作為普通的老百姓,如果你無力改變某些不良醫療現狀,那就試著改變自己,用最基本的醫學常識先把自己武裝起來,弄清楚自己經常得的小毛病究竟是怎么回事兒,以便能及時規避在這些小毛病上被濫用輸液的風險。

抗生素注射液和普通感冒治療,風馬牛不相及

濫用輸液最經常發生在治療小病普通感冒上。國外的統計數據表明,學齡前兒童每人每年患普通感冒的平均次數是5?7次,成人每人每年患普通感冒的平均次數是2—3次,由此可見,普通感冒是我們每個人都會得的疾病,也是我們最熟悉的疾病。按理說我們應該最懂這個病,但事實上,我們絕大多數人并沒有真正弄懂普通感冒是怎么一回事兒,因此濫用抗生素輸液治療普通感冒的例子才會比比皆是。

普通感冒在醫學上的名稱是“上呼吸道感染”(俗稱“上感”),上呼吸道包括鼻、口、咽、喉,也就是說從鼻子到喉嚨這些部位的急性感染都算感冒,表現出來的癥狀是打噴嚏、流鼻涕、鼻塞、發燒、頭疼、嗓子疼、咳嗽等,明確的致病原因就是病毒感染。

隨著普通感冒病程的進展,有少數病人可能會有細菌感染的并發癥,抗生素的使用應該是在明確有細菌感染時才用,而不應該像現在這樣普遍提前預防性使用。事實上,感冒后是否會有細菌感染的并發癥,取決于入侵身體的病毒的毒力以及被病毒入侵的個體的自身免疫力,和是否提前使用抗生素沒有半點關系。前文說過了,抗生素是用來治療細菌等致病菌感染的,對病毒沒有作用,因此用抗生素輸液去治療普通感冒屬于濫用抗生素行為。這種濫用會有什么樣的危害,前文也已經講過了。因此我們應該對濫用抗生素治療普通感冒堅決地說“不”,對以輸液的形式濫用抗生素更要說“不”。

抗病毒的利巴韋林注射液不治感冒

或許你會說,現在明白了,抗生素是殺細菌的,不能治療由病毒引起的普通感冒,那用抗病毒的藥去治療普通感冒應該對吧,所以普通感冒咱就輸抗病毒的藥吧。很多人這樣想也就這樣做了,因此抗病毒的利巴韋林注射液在中國比任何國家都有市場,廣泛濫用于治療很多與病毒相關的甚至可以自愈的疾病(像普通感冒、輪狀病毒感染等)。最觸目驚心的是有些哺乳期的媽媽因為普通感冒也被輸了利巴韋林注射液。我第一次聽說這個問題是在網上遇到一位哺乳期媽媽,她留言問我輸完多久能哺乳。

我從事藥師工作十幾年,從來沒接觸過利巴韋林的注射液,我工作過的幾個藥房也都沒采購過這個藥品。于是我上網去查中文說明書,發現說明書里有這樣一句話:“利巴韋林有少量藥物由乳汁排泄,且對母子二代動物均具毒性,因此哺乳期婦女在用藥期間需暫停哺乳,乳汁也應丟棄。”單看這一句,似乎只需在用藥期間暫停哺乳,停藥就可以哺乳。但作為專業的藥師,我不能給出這樣的答案,因為我知道人體不是一根直直的水管,不是水龍頭一關掉水管里就沒水了,藥物在人體的代謝排泄遠比水管排水復雜得多。再看說明書里的藥代動力學項中寫著“藥物在紅細胞內可蓄積數周”,正是因為這個藥有在體內長期蓄積的這個特性,外加又有明確的對胎兒的致畸性,在美國,利巴韋林只有口服和霧化吸入兩種給藥劑型,沒有注射劑,也就是說沒有輸液給藥的劑型。而且在藥品的說明書里注明了這樣的話:“即使接觸低至1%的治療劑量也會產生明顯的致胎兒畸形的可能性。因此育齡期女性以及她們的性伴侶應該在使用這個藥的6個月內避免懷孕。懷孕中的醫務人員也應該避免為病人操作利巴韋林的霧化吸入。”

主站蜘蛛池模板: 内丘县| 石城县| 利辛县| 资中县| 瑞丽市| 鄂托克旗| 定州市| 滦平县| 新和县| 六盘水市| 察隅县| 珠海市| 蓬安县| 浪卡子县| 岑巩县| 武城县| 四会市| 尤溪县| 化隆| 射洪县| 公主岭市| 北辰区| 韩城市| 政和县| 涪陵区| 铁岭县| 罗江县| 秦安县| 资溪县| 临西县| 贡觉县| 博野县| 楚雄市| 蕲春县| 英山县| 思南县| 海宁市| 红安县| 巴彦县| 阿瓦提县| 霍山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