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東方美學口袋書:敦煌紋樣
- 紅糖美學
- 552字
- 2024-09-13 17:05:38
忍冬紋
紋樣簡介
古人認為忍冬這種蔓生植物“凌冬不凋,越冬不死”,蘊含著旺盛的生命力,故而大量運用在敦煌石窟佛教壁畫中。尤其是南北朝時期,忍冬紋十分流行。其單元形狀造型簡單,但連續組合起來卻又千變萬化。
結構
忍冬紋的核心是借鑒忍冬的葉形和枝蔓,用簡練的幾何形狀模擬出卷曲、重復的忍冬花形態。其造型明顯帶有卷云紋特征,并用反復的曲線或“S”形線相互串聯、勾回。忍冬紋邊飾通常采用波形連續、幾何連續或疊鱗連續的形式。

忍冬紋邊飾
北魏·二五四窟
此忍冬紋邊飾采用忍冬花的形狀作為單元形狀,通過間隔重疊的左右鏡像處理,形成連續的紋樣。有趣的是每層花瓣線條的勾連,產生了自然和諧的連續性。同時用綠、白、黃、紅四種主要顏色進行重復填色,配色大膽,同時也端莊、自然。

纏枝忍冬紋邊飾
西魏·二五一窟
此忍冬紋邊飾以忍冬的枝蔓為主線,按規則的“S”形走向串聯,兩側各配一藍一紅兩片花葉。兩片葉以間隔鏡像的方式重復,并在固定位置串聯分枝條蔓,整體形成卷曲、回旋的造型,有明顯的卷草紋特征。


忍冬紋
忍冬紋的單元紋母體模擬忍冬花(即金銀花)的造型。結構上有獨立回旋的葉瓣,形成“C”形漩渦狀;通常為二到三片花瓣較短、卷曲,邊緣處一片花瓣較長、反向卷曲。忍冬紋一般不單獨存在,而是以主莖為串聯主線,結合形成單葉波狀、雙葉分枝、四葉邊鎖等多種造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