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4章 戰(zhàn)報來了
- 我真沒想當太孫
- 非有常非無常
- 2449字
- 2024-10-23 19:09:22
永樂九年,二月。
朱棣依然忙的飛起,到了二十五日,著名奸黨陳瑛被百官彈劾。
朱棣卻沒有處死陳瑛,只是將他下獄。
在永樂朝,臣子入獄和吃飯喝水一樣,只要沒有被直接處死,就有起復的可能。
“和尚,你說我的刀是不是鈍了?”
書房之中,朱棣輕聲詢問。
姚廣孝慢悠悠地吹了吹紙上沒干的墨水,方才說道:“陛下為什么這樣說?”
朱棣道:“事情要么不做,要做就做絕,若是換成以往,朕定會處死陳瑛。”
姚廣孝沒有說話,只是微笑著看向朱棣。
太子監(jiān)國之際,陳瑛揭露兵部主事李貞與皂隸葉轉等四人涉嫌勾結受賄,懇請對其施以嚴懲。
不久之后,李貞之妻憤慨萬分,敲響登聞鼓,控訴其冤屈。
當時,朱棣身居順天府,南京政務暫由朱高熾代為掌管,他下令六部大臣于廷中審訊此案,自辰時至午時,李貞等人遲遲未至,唯有葉轉一人到場。
審訊之時,李貞拒不認罪,終因忍受不了酷刑而命喪黃泉,其余三名皂隸亦遭受鞭笞之苦,不幸去世,且已逝三日。
經審訊,李貞實未受賄。
原來,袁綱、覃珩兩位御史聯(lián)名至兵部索求皂隸,遭李貞拒絕,二人因此懷恨在心,進而大興冤獄。
刑部給事中耿通等人聯(lián)名上疏,指責陳瑛及紀綱、覃珩等蒙蔽圣聽,擅自殺戮無辜,懇請對陳瑛治罪。
朱高熾聞言道:“陳瑛乃朝中重臣,或許是受屬下蒙蔽,未能明察秋毫。”
此事便不了了之。
唯將袁綱、覃珩囚禁起來,并將二人罪狀奏報行在所。
此事,正是陳瑛被彈劾的起因。
以姚廣孝的智慧,自然知道里面的內情。
這哪里是什么奸臣蒙蔽圣上的戲碼?
分明是黨爭!
陳瑛乃是燕王府的老人,是鐵桿的漢王黨。
朱高熾監(jiān)國的成果讓朱棣很滿意,所有事情都處理的井井有條,再加上朱瞻基被立為太孫一事基本確定,此時的太子黨已經鎖定了爭儲的勝利,現(xiàn)在正是對漢王黨進行清掃的好機會。
再加上陳瑛這些年彈劾了許多人,尤其是江南文官和淮西勛貴,得罪了不少人。
若是按照朱棣以往的作風,必然是要處死陳瑛的。
只是……
朱棣想起了朱高煦對著他的爆發(fā),那憤怒的質問,又想到要將朱瞻壑封到云南,去和沐府打擂臺,身邊沒有人也不行,便留下了陳瑛,打算留給朱瞻壑。
他覺得自己手下留情了。
姚廣孝沒有在太子、漢王之爭上浪費口舌,而是輕聲道:“陛下不是刀鈍了,只是顧及親情,漢世子也快回來了。”
朱棣呢喃道:“是啊,我也不想他回來之后,看到的是自家的勢力衰敗,自己被發(fā)配到云南,自此和他喜歡的大海無緣……”
他像是在說服自己一般。
姚廣孝平靜地閉上眼,爾后又睜開,轉移話題,道:“倭寇又在廣東鬧事,攻陷了昌化千戶所,殺死了千戶王偉,舊港宣慰司的施二娘子請求在海岸線上裝配火炮,建造炮臺,對付海上來犯的倭寇。”
“你覺得該不該同意?”朱棣反問。
姚廣孝沉聲道:“若是正式施行金本位,可以回收民間的銅,或者從黃金洲開采銅礦,將這些銅運到大明或者三寶壟,加工成火炮,只是……”
他頓了一下,方才說出擔憂:“技術會擴散出去。”
“這也是朕擔心的。”朱棣也有些憂愁:“自從瞻壑那孩子造出水力鏜床,改進銅的冶煉工藝之后,鑄炮變得容易,火炮的威力也提升了很多,要是其他人學了過去。”
姚廣孝沉默不語。
這不是杞人憂天,而是隨時會發(fā)生的事實。
技術的進步趕不上技術的擴散。
火炮最開始叫作“回回炮”,將其用到極致的不是漢人,而是蒙古人。
甚至連第一門將軍炮也不是在大明生產的,而是在爪哇制造出來的。
這證明其他國家也有鑄造火炮的能力。
朱棣嘆息道:“要是可以一下子鑄造上萬門大炮,朕也不必這般小氣,藏著捏著。”
感慨完這句話,他在奏疏上披紅,敕令副總兵李珪戴罪立功,去討伐倭寇。
處理這件事,朱棣又批復起了其他奏疏,最重要的還是疏通會通河一事。
只有疏通會通河,才可以讓糧食直接漕運到北平,保證北平的糧食供應之后,便可以將京城遷到北平,改北平為北京。
這就是“遷都”。
如此一來,大明的政治中心和經濟中心就會分開。
南方讀書人和商賈必須北上。
南北之間的矛盾才有彌合的機會,分開三百年的南北方再次變回一個國家。
就在朱棣細細閱讀宋禮關于疏通運河的奏疏,時不時和姚廣孝討論之時,一艘船來到了南京城的東水關碼頭。
河道兩側,修葺著平整的圍坡土堤,其上楊柳成行,雖不似行道柳那般嚴謹排列,卻以濃密茂盛之姿,遮蔽了天日,幾無間隙。
這些楊柳沿著河岸兩側,蜿蜒伸展,直至那遠方的城墻之根,仿佛兩條翠綠的綢帶,輕柔地纏繞在秦淮河的腰間。
此情此景,恰似天地間最自然之點綴,讓人不禁沉醉其中,忘卻塵世煩惱。
不過洪保毫無欣賞的想法,他快步來到了甲板上,帶著密信和匣子,等到船一靠岸,就騎著馬匹甩開船上的人,向著皇宮而去。
中途被人趕下馬,他也不和人爭辯,而是邁著自己的腿在南京城中快跑。
靠著內官監(jiān)的令牌,一路暢通無阻,跑到了皇宮之中。
“快,快……”
進入內官監(jiān),看到錯愕的太監(jiān)們,洪保只有一句話:“快去告訴主子爺,十萬里加急,西洋有重大軍報!”
聽到這話,內官太監(jiān)不敢耽擱,快步通知朱棣。
不多時,洪保急忙洗了洗手,進入書房覲見朱棣。
“臣洪保拜見陛下。”
朱棣沉聲道:“是不是錫蘭發(fā)生了什么?”
洪保點了點頭,聲音有些微顫,道:“臣不敢欺瞞陛下,確實有大事發(fā)生,但是臣不敢說,只能由主子親自看,這是鄭公公親手寫奏報。”
舉起奏報的手止不住地顫抖。
見到他這幅樣子,朱棣也意識到事關重大,示意洪保上前,將奏報遞給自己,同時在心里做好了聽到壞消息的準備。
西洋航線上群雄割據(jù),海盜橫行,鄭和船隊的一個目的就是軟硬兼施,打通西洋航道,可以進行貿易。
幾個關鍵的節(jié)點,是必須占領的。
至少也要將其變成大明的勢力范圍。
連接爪哇、馬來、蘇門答臘的舊港,連接南海和婆羅多海的馬六甲,孟加拉灣和古里沿岸中轉站的錫蘭,進入波斯灣的忽魯謨斯,還有未來的里海入海口……
這些戰(zhàn)略要地,都是必須納入大明勢力。
不過這些地方上,都有地頭蛇,距離又遠,大明投送兵力艱難。
錫蘭這么遠的地方,朱棣也不確定鄭和能否取勝。
此時見到洪保的模樣,已經做好了最壞的準備。
大明船隊敗北,全軍覆沒,甚至是船上的孫子、鄭和被抓住的可能……
朱棣都做好了心理準備。
爾后,他撕開了信封,展開里面的紙張。
第一頁上,映入眼簾的是“允炆自縊于錫蘭”。
朱棣立刻站起,雙眼瞪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