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5章 134.中樞,地方,百姓,葫蘆
- 誰讓他做皇帝的!
- 五與六
- 2116字
- 2024-12-24 22:41:33
朱厚照將自己“推測”的山東楊虎造反大致線路跟三個人詳細說清楚。
仇鉞道:“陛下,里面有許多是加入的百姓,臣以為當以勸說百姓歸降為主,鎮(zhèn)壓為輔。”
“若是造反百姓執(zhí)迷不悟,死心塌地追隨楊虎,只能殺掉,否則鎮(zhèn)壓不住。”
朱厚照看著王陽明,示意他也發(fā)表自己看法。
王陽明了解皇帝,對于能真心改過的百姓,自然是將百姓造反的原因做個詳細詢問,接納他們,否則會引起更多百姓怨恨。
這種涉及百姓,山賊一起造反的事情,不能一味鎮(zhèn)壓,要根據(jù)情況靈活對待。
“王卿的意思,朕能理解,百姓是為了有活路,投靠到楊虎,劉六這些造反的人手下。
因此你們勸降為主要,鎮(zhèn)壓為輔助,切記,不可隨意濫殺當?shù)氐臒o辜百姓,利用他們冒功領賞!”
霸州,山東幾地百姓,有些苦于馬政,有些家境貧寒,受到楊虎和劉六等人蠱惑,投獻造反,追逃活路。
有些朝廷派去的鎮(zhèn)壓官員,會愚昧的殺掉無辜百姓,造成更多百姓響應造反,這是不明智的。
朱厚照坐直身子,靜靜地看著三人。
同時,跟他們講述鎮(zhèn)壓要注意引導,力度。
最好能讓楊虎投降,只要是真心投降之人,朝廷會給官位,給田地。
若是拒絕投降,殺。
朱厚照開口:“朝廷每年都有給各府縣賑災,也會撥錢撥糧,只是這些地方,山高皇帝遠,更是鞭長莫及,恩澤力度有限,錢糧都被剝的所剩無幾。
平日里,朝廷辦個事情,只要朕不催,一個流程能走十天半個月是常事,這還不算路上耽擱,百姓怎么等得及,最后遭受他人蠱惑就會造反。”
三人靜靜聽朱厚照說著。
“鎮(zhèn)壓是平亂的手段,卻不是治理百姓的工具,這件事情都要好好的反思,朝廷還有哪些地方做的不夠好。
弊政,貪腐,占著位置不辦事的庸官比比皆是,都是百姓造反的本質(zhì)問題。
若是不解決這些弊政源頭,沒有劉六劉七,還會有其他的人去造反,卿當以此事反思。”
王陽明,彭澤,仇鉞三人都覺得皇帝說的對。
皇帝在京城中樞把控朝政主要的大方向運轉(zhuǎn),而日常政務的處理和政策實行,卻要交給文武百官一級一級推行。
地方的運轉(zhuǎn),則是交由當?shù)毓俑褪考澮煌瓿伞?
皇帝只有一個,不可能兩京十三省到處跑,也不可能取代內(nèi)閣跟六部,直接總攬政事。
而內(nèi)閣六部更不可能親自去地方實踐,因此許多事情就在人力不能顧及,不能觸及的地方,出現(xiàn)問題。
這個時候,當?shù)氐氖考澓图易宕髴簦蜁杆偬畛涞胤娇h村的空缺,責任和權(quán)力在一起,同時權(quán)力也會滋生腐敗貪污。
皇權(quán)不能下鄉(xiāng),恩澤不能罩著地方,賦稅重擔,鄉(xiāng)紳地主都來剝削底層百姓。
土地耕種,老幼撫養(yǎng),幼童啟蒙,鄉(xiāng)里治安,婚喪嫁娶,其實都是被當?shù)氐氖考澃殉种\轉(zhuǎn)。
同時用這些權(quán)力,給自己人和利益相關的人放水,好說話。
要么本地出現(xiàn)做大官的,當?shù)毓偌澗凸催B起來,在這些明面的權(quán)力上增加一層“走后門”特權(quán)。
有人就逃避賦稅,有人就逃避責任,有人想要田地多,有人想要子孫有個好名額……自然就有人要承擔吃虧,承擔多份賦稅,田地被丟失,家中后輩前途渺茫……
官紳地主歲月靜好,百姓吃虧負重擔,無奈之下賣田地,賣兒賣女,只求茍延殘喘。
如此,占便宜的,利欲熏心想要更多。
茍延殘喘的百姓,連基本的溫飽都不能滿足,甚至還要靠著賣東賣西,來替這些鄉(xiāng)紳肩負。
肩負不住的,要么逃離,要么反抗,成為叛亂,成為流民。
中樞,官員,地方鄉(xiāng)紳,百姓就像個葫蘆整體。
官員和鄉(xiāng)紳就是葫蘆肚子,兩頭吸血,最后日益壯大。
中樞收不上來稅,會加收,官紳繼續(xù)在里面撈,惡性循環(huán),重擔全部都壓在百姓身上。
中樞變成葫蘆嘴,官員跟鄉(xiāng)紳中間夾著滋養(yǎng)他們的百姓。
最后這連接葫蘆兩個肚子的干癟通道被壓迫,最終被吸取到無力供給,地方造反遍地。
葫蘆直接整體崩壞。
王朝覆滅。
到那時怪誰?
朝臣負責實行,擔負責任,同時就會利用責任產(chǎn)生的權(quán)力。
皇權(quán)想下鄉(xiāng),可是涉及到地理民俗,交通,官員……這些都是存在不可忽視的問題。
百姓眼里,上面的都是惡人。
官員眼里,皇帝總不能只讓人干活不讓人享受吧,不然誰愿意辛苦。
皇帝又管不了各角落。
各自都有理由。
最后就是崩盤。
不想要崩盤,就需要有人心甘情愿多干一些。
官員不可能多干的,不給好處誰愿意干,除非清廉之臣,但是總不能只靠幾個清廉之臣,豈不是要累死。
百姓更不會了,都有自己一畝三分地要操心,一日三餐需要想辦法,顧不得這些,對他們來說,只要吃飽飯,太平盛世,誰對他們好就讓誰做皇帝。
皇帝不想王朝覆滅,自然而然就要想辦法,然后拿鞭子趕著,罵著,拿功名利祿引著。鞭策督促著朝臣去干事。
毫無疑問,朱厚照自然就是這樣的角色。
三人聽從朱厚照的預判,有了大致鎮(zhèn)壓方向,剩下的就需要他們準備糧草兵馬,到地方后,靈活應對。
彭澤看著朱厚照,真心實意的贊嘆道:“陛下,您的心里是有百姓的,以前為何不早點如此。”
身為御史,這樣說,不算話語有過。
朱厚照搖搖頭,開口道:“這已經(jīng)是朕坐在宮里,盡力了解的百姓事了,又不能經(jīng)常出宮察民情,只能一步一步醒悟,但是實行起來卻是難上加難。
朕需要像幾位卿家一樣的能臣干吏,有良心,愿意為百姓做事的人,來替朕推行這些事。
今天叫你們來,除了告訴你們鎮(zhèn)壓的大方向,更是希望你們鎮(zhèn)壓時,能夠好好的體察民情,了解百姓加入造反隊伍的原由。
知道“病癥”所在,到時候你們平亂,就會更有合適的辦法。
這里面的百姓,有許多是朕活不下去的子民,這種需要你們耐心勸說,將其拉出造反的泥潭。至于剩下執(zhí)迷不悟的逆賊,盡管鎮(zhèn)壓就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