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第2講 實然不能論證應然
從來如此,便對嗎?

我們應該如何理解“落后就要挨打”這句話?

第一種理解:落后時更容易有人來欺負我。第二種理解:如果我落后了,別人打我、欺負我無可厚非,落后的人和國家就應該被欺負,甚至被消滅。這兩種不同的理解分別對應了兩個概念——實然和應然。實然,descriptive,是指對現實的描述;應然,normative,討論的是什么是應該的、好的、對的、值得追求的。這一講我們就來區分這兩個概念。

他不該殺人VS他殺了人:實然如此,應然不該

先用一個最簡單的例子來闡明基礎概念。

第一種說法:他不應該殺人。這是應然判斷,因為我們討論的是對錯。第二種說法:他殺了人。這是實然判斷,我們沒有在探討對錯,只是說這件事發生了。警察和法官試圖確認某一個嫌疑犯有沒有殺人時,是在做實然判斷。我們討論應不應該殺人,人有沒有自殺的權利,我們應不應該廢除死刑,我們能不能使墮胎合法化等,是應然層面的討論。

在這個例子里,應然是立法層面的判斷,實然是執法層面的判斷。有時我們會問:“應不應該支持安樂死?”有的人會回答說:“不應該,因為安樂死不合法。”這就是問者和答者的討論層面錯開了——問者想討論的是我們應不應該改變現狀,答者說的是現狀就是這樣。

這兩個概念也是很多學科中的基礎概念。比如在哲學中,道德是一種應然層面的主張,探討的是什么是對的、什么是應該追求的。再比如,行為經濟學和傳統經濟學的不同在于,傳統經濟學假設人是理性的,所以它按照理性去推測人的行為和反應——但這在實然上可不一定,所以行為經濟學的假設是,雖然理性上人應該這么做,但實然上人常常不會這么做。

比如你讓一群人來猜“從美國波士頓騎自行車到佛羅里達州需要多久?”,或者“從佛羅里達州騎自行車到波士頓需要多久”,按道理來說時間應該是差不多的,但是行為經濟學家做了一個實驗,發現大家都覺得從北向南要比從南向北快很多,因為人們直覺上認為從上往下更省力,從下往上更費力,但實際上這種直覺是不準確的。這就是一個直覺超越了理性的例子,應然上答案應該是一樣的,實然上人類好像不太聰明的樣子。

實然還是應然:門當戶對是否過時?

在很多日常的表達里,我們的討論究竟在實然還是應然層面往往是不清楚的,所以導致了很多雞同鴨講、南轅北轍的情況。

比如有一個我們常常會被問到的問題:門當戶對是不是過時的婚姻觀?“是不是過時的婚姻觀”探討的是實然還是應然呢?這就是語意不明的地方。如果是實然層面的討論,我們只需要做一個問卷調查,看現代人在考慮婚姻時是否還在乎門當戶對。如果這個問卷調查的結果告訴我們,更多的人不在乎是否門當戶對,這就代表門當戶對已經過時了。

如果要進行再復雜一些的論證呢?假設我們有20年前的、10年前的和今天的問卷調查數據,并通過對比發現,人口比例中在乎門當戶對的人數在逐年下降,這也能夠加強“門當戶對是越來越過時的婚姻觀”的論證。

又或者,即使沒有歷史數據,甚至在問卷調查時發現仍然有超過一半的人在意門當戶對,我們有沒有辦法進行實然論證?也有。比如可以按年齡層來統計,50后、60后、70后、80后、90后,分別對他們進行問卷調查。結果也許會發現,越老的人越在乎門當戶對,越年輕的人越不在乎,那么我們仍然可以試圖證明,從實然層面上來說,門當戶對是一個過時的婚姻觀。

那什么是應然層面的討論?即拋除了實際的狀況,去探討現代人應不應該還在乎門當戶對。也許實然上沒有人在乎,我們也可以從應然上試圖論證大家應該在乎;就算實然上大家都在乎,我們仍然可以從應然上試圖論證大家不應該在乎。

看出實然和應然的差別了嗎?如果要從應然上論證人不應該在乎門當戶對,我們可以說,因為門當戶對這一觀念而棒打鴛鴦的做法已經不符合現代精神了;因為現代人的生活模式已經不再是大家族式的生活模式,所以家族是否匹配沒有那么重要了;又或者說,因為現代社會已經開始尊重個人選擇,而且兩個相愛的人有足夠的機會可以通過自己的勞動和努力去為了自己想要的生活而打拼。所愛隔山海,山海亦可平。此外,我們還可以舉反例說有很多為了門當戶對犧牲愛情的家庭過得并不幸福。

我們甚至可以去倡導美好的社會應該是什么樣的:它應該有足夠的社會流動性,能允許兩個相愛的人不必在乎出身,靠自己的努力去追求幸福的生活;它還應該是人與人能尊重彼此選擇的社會,如果今天你的后輩選擇了與他相愛的人,你作為長輩或身邊的人就應該支持和祝福他的婚姻。所以,在應然層面的討論,我們可以推得更遠。

實然不能論證應然:被誤讀的“存在即合理”

還有一句話叫“存在即合理”。很多人對這句話有誤解并錯誤地使用它,試圖用實然層面上的存在來論證應然層面的合理。比如有人會說:“從古至今都是‘男主外女主內’,存在即合理,這樣的分工一定有道理。”這種說法不但構成邏輯上的混淆,也是對“存在即合理”的誤讀。

這句話實際上是黑格爾說的,原意是:凡是現實的都是合乎理性的,凡是合乎理性的都是現實的。這里的“合乎理性”和中文里的“合理”并不是一個意思,它并不代表應然上的正確,只代表這是有原因的、可被歸因的、有跡可循的。

比如從古至今“男主外女主內”的思想,“存在即合理”這句話僅能證明這樣的分工的起因是有跡可循的,或許是因為在狩獵時代這樣的分工在應然上是好的,所以人們在實然上就開始這么做并一直這么做,但是這并不能代表應然上它在今天還是對的、好的、值得追求的。

我們用個類比來解釋。比如羊遇到欄桿就會跳過去,這個在應然上是合理的,實然上是真實發生的。但當羊形成習慣之后,就算把欄桿移除,羊還是會跳,這個是實然上真實發生的,它有歷史的原因,也有習慣的原因。但在應然層面上,羊在沒有欄桿的時候還跳,這是愚蠢與錯誤的。

很多時候,當探討一件事情在應然上是不是好的或對的時,總有人跟我們講歷史原因、進化原因,等等。這些原因有價值嗎?或許有,但它沒有回答這個問題,它的歷史原因、進化原因不能夠回應它在現在這個社會里,在應然層面上是不是仍然是好的、對的、值得追求的,這是兩個不同的層面。

“ta真的很努力”是不是一句好話?

曾經有個辯題:“ta真的很努力”是不是一句好話?我們應該從實然層面還是應然層面去理解呢?正方和反方的角度顯然會不同。

認為“ta真的很努力”不是一句好話的人一定想從實然層面去論證。他會說:在現實生活中我們使用這句話是有語境和習慣用法的。比如:

“小張在這個項目中表現怎么樣?”

“他真的很努力。”

“如何評價這兩個學生呢?”

“王同學很聰明、很優秀,張同學真的很努力。”

這一方會說語言的含義取決于社會環境下每個人對其的理解,是一種約定俗成。不管努力是不是一個可貴的品質,在現實生活中,我們只有在實在找不到一個人的優點時才會說:ta真的很努力,所以這是一句壞話。

認為“ta真的很努力”是一句好話的人,八成非常想從應然層面去論證。他會講努力的意義、講努力是一個優點,就算說出這句話的人十有八九心懷貶義甚至惡意,但聽者應該如何解讀這句話?我們仍然應該把它當成一句好話去聽。別人夸我努力,我就高高興興地繼續努力;別人暗地里說我笨,我心里要明白這是他的問題,是他的觀念過時,他還認為人的能力是固定的、一成不變的、由天賦決定的。而現代觀念主張的是成長型思維:只要努力,人就會不斷地學習和成長,自以為聰明而看不起持續努力的人終究只能有小聰明。所以作為聽者,我會覺得這是一句好話。這是應然層面的論證。

這時,想從實然層面論證這不是一句好話的人一定會試圖說服觀眾:討論要就事論事,不要扯遠。當然,想從應然層面論證這是一句好話的人也會告訴你,應然層面的探討更有指導意義。作為觀眾,你可以更喜歡正方也可以更喜歡反方,但是前提是要意識到,他們是在什么層面討論問題。

人性本善VS人性本惡

下一個例子:人性本善還是人性本惡?這是1993年新加坡國際大專辯論會的決賽辯題。正方,臺灣大學,認為人性本善。反方,復旦大學,認為人性本惡。雙方都各自從事實和價值層面進行論證。下面先來梳理一下雙方的核心論點。

正方(人性本善)的理論是“性善為本,性惡為果”:佛家說,一心迷是真身,一心覺則是佛。正因人性本善,每個人才能隨時隨地放下屠刀,立地成佛。而且為什么人一教就懂得什么是善呢?正因人有善端,才能被教化出善行。

就像小鳥有飛翔的基因,你教它,它就會飛;人沒有飛翔的基因,再怎么教也沒有用。同樣,如果想種出西瓜,就一定要埋下西瓜的種子。雖然有時連日的暴雨讓一些西瓜無法成熟或爛掉,但這不能否認埋下去的依然是西瓜的種子;就像有些人在惡劣的環境下會變成惡人,但這并不能否認人性本善。

而反方(人性本惡)的觀點是:荀子說,人之性惡,其善者偽也。什么是惡?惡是本能和欲望的無節制擴張。周口店的猿人就懂得用火把將同類的頭骨烤著吃,人們在孩童時就懂得嘲笑那些矮的、胖的、結巴的,所以人的自然屬性本惡,文明和道德是人后天經過教化和改造后的社會屬性。正方雖然說放下屠刀,立地成佛,但“屠刀”是什么?就是人與生俱來的私欲。唯有放下這些私欲,人才能接近文明和道德。為什么學好三年,學壞三天?為什么法律監管和道德教育花了這么多力氣,世上的惡人和惡行還這么多?因為善離人的本性更遠,想變惡只需遵從本性。

以上是雙方在實然層面的論證——他們在描述、探討、辯論和總結人性的面目。比如人在未受到社會教化或沒有外在約束時是什么樣的?是小時候更有同情心,還是長大經過教化才懂得“君子遠庖廚”?究竟是惡人惡行多,還是善人善行多?學好容易還是學壞容易?這些都是事實層面的論證。這屬于求真,雙方認為人真的有一個可以被歸納的、較為統一的本性,這就像通過拋事實、舉數據、舉觀測來爭“地球究竟是圓的還是平的”一樣。

而在應然層面,雙方會討論我們應該如何看待人的本性。他們都會說,如果你像我方一樣看待世界會更好,反之則更壞。

正方會說,如果認為人性本惡,利他的人會被懷疑是居心不良,善良的人會被懷疑是裝腔作勢,行善的人會被懷疑是沽名釣譽;世間不可能產生真正的道德,人類無時無刻不需要外在約束和監督;世界被看成“狗咬狗”的戰場,人們不再相信友情和約定,最后剩下無休止的囚徒困境……所以我們不能相信人性本惡,這會讓世界變得更糟。

而反方會說,唯有相信人性本惡,人們才會重視道德教育,才會投入充足的資源進行法治建設,才能對自身的欲望保持警惕,才能做到“吾日三省吾身”。黑夜給了我黑色的眼睛,我卻用它尋找光明。

說到這里,人性究竟是什么樣仿佛已經沒有那么重要,重要的是我們應該如何定義人性、看待人性、理解人性才能創造更美好的世界。何況,真的有一個統一的人性嗎?人性是復雜的,如何看待人性,究竟是把復雜的人性叫作人性本善還是人性本惡,才更能夠支持他們各自倡導的實現善的方式?這就是應然層面的論證。

應然層面的論證更具有指導性

同樣的思路可以被應用在很多其他問題上,這些問題在實然層面暫時還沒有統一的科學定論,或者永遠也不會有,所以對它們的探討更多是在應然層面上的。

比如人有沒有自由意志?這個問題至少在目前科學研究中還沒有定論,所以能討論的只是我們應該如何認為。在支持“人應該認為自己有自由意志”的人看來,唯有這樣想,人才會覺得自己的生命更有意義,才會獲得主觀能動性來改變自己或社會。

而支持“人應該認為自己沒有自由意志”的人會說,唯有認識到人沒有完全的自由意志,才不會將個人的成功都歸功于自己,才不會對那些環境和條件都很艱難的人說“你慘就是因為你不如我有毅力,你的主觀努力不如我”。因為一個人是否自律、是否能夠努力,可能由他的基因決定,也可能受到客觀環境的影響,而不是可以在主觀上被完全掌控的。

還有一種情況,就是探討的主體本來就不是在客觀層面上一成不變的,它可能是一個人為概念。比如遲到的正義是不是正義?的確,你可以說:正義根據某種學說有三個標準,先看遲到的正義是否還符合這三個標準,再從實然層面去論證遲到的正義是不是正義。但這個論證并不完整,因為正義說到底并不是某種有質量和性狀的物理物質,正義的定義和標準是人定的。

所以,當我們從應然層面去討論遲到的正義還是不是正義時,我們討論的是,如果還把遲到的正義叫作正義,它的好處和壞處分別是什么?

如果要支持遲到的正義仍是正義,我會說:無論時間,正義應該保有一個絕對的指引方向。如果遲到的正義不算正義,那一個案子在十幾年后沉冤得雪,換來的卻只有罵名,一個辦案人員有什么動力在多年之后仍然努力?

對方也可以從應然層面去論證:如果遲到的正義也是正義,那辦案人員有什么動力盡快調查,去避免冤假錯案的發生?一句“遲到的正義也是正義”,就能讓十幾年的痛苦和委屈一筆勾銷?這樣的正義已經失去了正義的神圣。

“實然”留給科學家,“應然”留給我們

通過以上例子,我們對實然和應然的基本概念的區別已經非常清晰了。最后總結一下。

第一,應然可以被理解為我們應該如何看待一件事。有時實然論證和應然論證可以同時展開;有時實然論證是留給科學家的,留給我們的也許只有應然,即如何看待一件事,比如人有沒有自由意志;另外,有時問題本身就傾向于人對主觀概念的看法,比如遲到的正義是不是正義。

第二,要警惕用“實然層面的存在”去論證“應然層面的應該”,存在即合理這句話不能被曲解。實然是實際的樣子,應然是應該的樣子。如果我們一直接受實際的樣子,世界永遠不會進步到它應該有的樣子。

下班后的工作消息該不該回?要不要反抗“996”?或許這個消息我回了,或許我現在仍然在“996”,但是現狀的不理想和一個人的勢單力薄都不應該成為改變應然標準的理由。無論是道德的律令還是對文明和幸福的永恒憧憬,都如同天上的北斗星在指引著方向。

就算我現在做不到,但我知道我是誰,我知道我想成為誰,我知道我理想的世界是怎樣的。8小時工作制之所以出現,就是因為我們始終相信人是目的,不是手段。要是再有人說“從來都是如此”,我們就懟一句:“從來如此,便對嗎?”

思考與應用

·如果一個成年女性的身高是2m,她可以明確被定義為高的;如果她的身高是1.3m,或許她也可以明確被定義為矮的;但如果像我這樣,身高是1.6m,那我是高還是矮呢?而把一個1.6m的人定義為高還是矮,會有什么好處、壞處或實際的影響呢?

·如果一個成年女性的身高只有1m,這是高矮的問題,還是疾病的問題?在身高上,疾病的標準應該如何界定?

·有個辯題叫“對于女性在職場中的焦慮,男性是否可以感同身受”,我們如何分別從事實層面和應然層面上論證?其中,究竟理解到什么程度才能夠被稱為“感同身受”?對這個問題的回答會如何影響你對這一辯題的看法?

主站蜘蛛池模板: 砀山县| 阳高县| 郯城县| 广元市| 乌拉特中旗| 武义县| 射洪县| 乐都县| 平谷区| 涿州市| 清远市| 双柏县| 鄂托克前旗| 灵山县| 靖安县| 南澳县| 平南县| 基隆市| 益阳市| 宕昌县| 四会市| 海口市| 兰西县| 依兰县| 虎林市| 陵川县| 眉山市| 溧阳市| 松潘县| 吴江市| 双柏县| 确山县| 彭州市| 长岛县| 昭平县| 石嘴山市| 定襄县| 清水河县| 太康县| 安多县| 寻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