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元璋在戰略方向的眼光,還是非常超前的!
收復安南,也確實可以讓大明在南方海域及南方海上的諸國中,豎起強大的國威,而擁有了安南占城的大明,兵鋒觸角就可以真正的伸到南海,隨時都能控制整個南海的局勢走向。
“不過現在還不行,要等,要等,這件事得留給你來辦!”
他握著拳頭,放在嘴巴前吹了口氣,深呼吸道:“那片土地上,你確定上邊都是真金白銀?物資豐饒?沒有強大的王朝?”
摸著地圖,朱元璋臉上浮起向往的神情。
朱雄英面色平靜道:“安南會有動作的,皇爺爺放心便是了。”
朱棣出兵收復安南的時候,就是因為安南的一個大臣造反,弄死了安南國王,這就給了大明出兵介入的極佳借口。
朱雄英話剛說完,老朱猛然抬起頭直視著他。
“你怎么知道會有動作?”
“人之本性罷了。”
待看到朱元璋面帶審視的眼神,朱雄英卻是一怔,目光微不可查的晃動了下。
“皇爺爺,你可以試想一下,從古至今這么多王朝,哪個沒經歷過權臣弄政的局面?就算這里沒有動作,孫兒也會讓他們鬧出點動靜來,如此我大明才有名正言順用兵的理由。”
朱雄英說著也上前兩步,手指著地圖上標注出的安南。
“大孫子,你......”
朱元璋啞然失笑,“咱老朱家可沒你這么心黑的人。”
“無毒不丈夫嘛,孫兒才不信爺爺沒使過什么手段。”
“哈哈哈......”朱元璋聽著很是受用,開懷大笑道:“你父王一輩子寬厚仁德,怎么就生出你這么個小東西!”
朱元璋心里都快要樂壞了。
自己觀察大孫很長時間,原本還擔心他性格有點優柔寡斷,現在看來倒是自己多心了。
大明需要這樣的皇帝,他也需要這樣的繼承人。
朱雄英開口還想說什么,邊上的老爺子卻趁著他剛張口,突然拍了拍他的肩膀。
“寶鈔處理的怎么樣了?最近水師那邊捕撈的海產,已經有些賣不動,是不是民間的寶鈔被收回的差不多了?”
雖然住在皇宮中,但朱元璋對外邊的事情,無論大小事無巨細,心中似乎都非常清楚。
想起寶鈔,他望了兩眼地圖,跟著又嘆息一聲。
“賣不動了?”朱雄英眼皮一跳。
前段時間都在忙著沐英的葬禮,哪有時間關心寶鈔的進展,而且夏元吉接連多日,也未見掛牌子求見。
他知道老爺子心里著急。
朱雄英用手心揉了揉臉,默不作聲的悄悄組織了一下語言。
“寶鈔提舉司還沒有報上來,不過這么長時間,應該也差不多了。”
“快些把寶鈔的事情做好。”
朱元璋雙手負后,轉過身背對著朱雄英道:“咱準備讓水師停止捕撈,去一趟那個你說有很多寶貝的那個新大陸,好好探一探。”
老朱的話語,卻是讓朱雄英一愣。
朱元璋不是在說去安南,而是在說另外一件事。
而且這一下子的突然轉變,讓朱雄英隱隱覺得朝中似乎發生了什么他不知道的事情,畢竟之前老爺子對航海的態度可是懸而未決的。
現在突然要派水師出海,著實令人感到驚訝。
“去那邊做什么?水師戰船不大,抵擋不住遠航的大風大浪,想要前往那邊,至少要把水師的裝備換上一批才有可能。”
朱雄英連連搖頭。
新大陸確實有不少好東西,甚至盛產大明稀缺的貴重金屬。
可海上兇險莫測,一旦遭遇臺風等強對流天氣,水師出現損耗,再想組織起這么大的一支隊伍,那可就要難了。
朱元璋緊蹙著眉頭,思忖了一陣。
“從長江入海,沿途北上到朝鮮,在朝鮮進行大量補給,再順著沿岸北上,一直走到這里。”
說著用手在地圖一指。
“如此,不就可以用最短的時間,航行最安全的距離,到達這邊嗎?”
他畫了一條航路,從大明北上一路走到白令海峽,再由白令海峽沿著新大陸的海岸,一路南下或是在某個地點,直接選擇登陸。
朱雄英表情頓了頓,看著朱元璋,滿臉的不可置信。
“這……那也需要不少人手才能確保安全。”
朱元璋擺手說道:“不用派去太多人,兩個文官、三個千戶所,一個水師將領就足夠了!”
說完想了想,又問:“大孫以為如何?”
這次出海探索,老朱也是經過深思熟慮的,說完話他的眼神停留在地圖上,眼睛盯著那片未知之地,目光中一片凝重。
“那爺爺心中是有遠航人選了?”朱雄英心中狐疑道。
“自然是有了人選。”
朱元璋表情笑瞇瞇地,說道:“東宮講侍黃子澄,齊泰及水師將領廖恒領三千水師,十七艘大船,你看這個人選配置如何?”
“黃子澄?齊泰?這倆人……”
朱雄英不解道:“皇爺爺,他們都是允炆的陪講,而且都是文官,讓他們去能做什么?”
老爺子這番安排的背后,他豈能不懂?
眼下將這兩人派去出海,就等于斷了朱允炆的左膀右臂,同時老朱也是在變相提醒對方,莫要再做小動作了,咱啥都清楚!
“那也是朝廷的人,就定他們倆了,替咱先去那邊看一看!”
朱元璋言語果決,當即確定下了人選。
眼看著好大孫沒有說話。
朱元璋滿意地點了點頭,順著剛才的話接著說道。
“藍玉出任遼東,太孫可有什么別的想法?他本就是武將,咱擔心冒然治邊容易出事。”
這個問題,反倒把朱雄英問得一滯。
朱雄英略微沉吟后,嘴角微微一笑,答道:“那既然如此,何不再派一文官隨行,時刻提醒涼國公好生辦差。”
朱元璋瞇起眼睛問道:“太孫覺得誰適合?”
“......方孝孺”
朱元璋依然沒有反駁,而是又順著朱雄英的話問了起來。
“那太孫為什么覺得方孝孺可以?你可知道方孝孺在士子心中名望如何......將他派至遼東邊陲之地,是否會讓人覺得咱們輕待文人?”
“寒了士子的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