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臺灣四百年:精裝珍藏版(2024版)
- 許倬云
- 829字
- 2024-09-09 15:40:57
“美麗島”臺灣的傳說
話說當年(1957)我第一次離開臺灣,赴美求學。船從基隆出海,已經是下午了,繞航過臺灣的東北角,然后往東南方向行駛。那整個下午,我一直在瞭望臺灣島,船漸行漸遠,到了一定距離之后,臺灣島看上去已經不像一個島,而像一個翡翠的盆景:蒼翠的山林,起伏的輪廓。漸漸地,臺灣島從翠綠變成蒼色,再從蒼色變成墨色,后邊襯著的是落日余暉,一圈光環照在山上。當時,我就感覺,哦,這就是葡萄牙人叫她“福爾摩莎”的原因。人在島內,無法想象葡萄牙人第一次看到這島嶼的印象,只有在遠距離,看到那一個大島成為海上盆景,像翡翠玉雕的時候,才知道“美麗島”(Formosa)三個字,為什么是那些葡萄牙水手見到臺灣島時的反應。

1570年葡萄牙人繪制的亞洲地圖。這是目前所知最早繪出臺灣的一張圖。葡萄牙人是最早發現臺灣的西方人,他們將這座島嶼命名為“福爾摩莎”。
臺灣島在中國的沿海,自古到今都存在。臺灣逐步進入歷史,可以從南宋活躍的海外貿易開始追溯。南宋王朝將這些沿海地區和遠近島嶼,次第納入中國的文化圈,成為中華民族漢人開拓的東南疆土。但是,臺灣島正式進入中國歷史,卻是在16世紀。它進入中國歷史的同時,也進入了世界歷史。葡萄牙人走過臺灣外海的時候,正是世界大航海興起的時代。歐洲人本來的企圖是尋找東亞古老的國家,求取廣大的市場,也求取東亞國家的貨幣和資源。他們無意中發現了美洲,也找到了東西之間的航道。16世紀,臺灣正是在這一跨洋航道上進入世界史,也在中國與西方接觸的場合,成為中國海洋史的一個重要部分。
從地理上看,臺灣島和大陸的距離并沒改變。距今七萬年以前,臺灣島是東亞大陸的一個半島,北端經由浙江外海的列島把臺灣連接在東亞大陸上。今天的臺灣海峽,在當時其實是一個海灣。七萬年前,海平面上升,那一連接的部分斷了,于是臺灣成為被海峽隔離的一個大島。在中國歷史上有幾次記載說,在東方某個島嶼上有人居住;也有記載說,遠征的船隊到達了一個大島。歷史學家們認為,從東漢到宋朝,這些有限的記載,所指的就是臺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