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漫步華爾街(原書第13版)
- (美)伯頓·G.馬爾基爾
- 1170字
- 2024-09-11 16:24:57
1.4 堅實基礎理論
堅實基礎理論聲稱:每一個投資工具,無論它是一只普通股還是一處房地產,都有一個被稱為內在價值(intrinsic value)的牢固之錨,通過細致分析這個投資工具的現狀和前景,可以確定它的內在價值。當市場價格下跌至低于(上漲至高于)這一作為堅實基礎的內在價值時,買入(賣出)的機會便出現了,因為按照該理論的說法,這種價格波動最終總會得以修正。照此看來,投資就變成了一件枯燥而簡單容易的事情,不過是將某物的實際價格與其堅實基礎的內在價值進行比較。
在《投資價值理論》(The Theory of Investment Value)一書中,約翰·B.威廉斯(John B. Williams)給出了一個確定股票內在價值的實用公式。他的計算方法以股利收入為基礎。為了把事情弄復雜,他刁鉆地引入了“折現”這一概念。折現的含義從根本上說就是向后看收入。比方說,不要看下一年你有多少錢(例如將1美元存入儲蓄賬戶,利率為5%,一年后就有1.05美元),而要看預期未來得到的錢比現在的價值少多少(因此,下一年的1美元在今天大約只值95美分,而今天的95美分以5%的回報率投資,過一年大約會變成1美元)。
實際上,威廉斯對折現這一概念是很當真的。他繼而給出理由認為,股票的內在價值等于股票未來所有股利的現值(或稱折現值),他建議投資者將以后收到的錢進行“折現”。因為當時沒幾個人明白,所以這個術語才逐漸變得時髦起來。現在,“折現”已在做投資的人群中獲得廣泛使用。在享有盛名的經濟學家、投資者、耶魯大學教授歐文·費雪(Irving Fisher)的支持之下,它的地位得到了進一步加強。
堅實基礎理論的邏輯頗令人稱道,可用普通股作為例證來加以說明。該理論強調,股票的價值應建立在公司未來能以股利或股票回購形式分配的盈利流的基礎之上。據此可以推出:目前的股利越多,股利增長率越高,股票的價值就越大,因而不同的股利增長率便成為股票估值中一個較為重要的因素。接下來,不易把握的未來預期因素也摻雜進來。證券分析師不僅必須估計股利長期增長率,還必須估計某種超常增長能維持多久。當市場對增長能持續多久過于熱心時,華爾街上的人便普遍認為此時的股票不僅在將未來進行折現,恐怕連來世也在折現。堅實基礎理論有賴于對未來增長率和增長持續期進行棘手的預測,這正是問題的關鍵所在。因此,內在價值這一堅實基礎可能并沒有該理論聲稱的那么可靠。
堅實基礎理論并非只為經濟學家所用。由于本杰明·格雷厄姆(Benjamin Graham)和戴維·多德(David Todd)合著的《證券分析》(Security Analysis)一書極富影響力,華爾街整整一代證券分析師都奉行這一理論。奉行該理論的分析師學到的是,所謂健全的投資管理,就是證券價格暫時低于其內在價值時便買入,證券價格暫時高于其內在價值時便賣出,就這么簡單。沃倫·巴菲特(Warren Buffett)可能是使用格雷厄姆和多德分析方法最為成功的信徒。他是美國中西部人,精明老到,人稱“奧馬哈圣人”。他創造了傳奇性的投資紀錄,據說就是因為遵循了堅實基礎理論的分析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