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小微信貸智能風控
- 胡勇 馮占鵬 郭堃 劉思靜
- 804字
- 2024-09-11 17:47:42
1.4.2 信貸工廠模式
1.起源
新加坡淡馬錫控股公司在為諸多銀行的小微企業信貸業務服務中積累了大量經驗,并在此基礎上開創了信貸工廠模式,而且首先在印尼進行創新實踐。信貸工廠模式是對信貸流程進行功能性的切分,使得銀行能像工廠標準化制造產品一樣對信貸業務進行處理,以解決小微信貸面臨的流程和效率問題。該模式的優點在于效率高,容易形成規模,便于批量復制和控制標準。
2.核心內涵
在信貸工廠模式下,銀行按照工廠流水線的思路,將“客戶接觸、盡職調查、授信審批、放款、貸后維護、信貸管理、貸款回收”等業務環節進行拆解,并將各個環節的要素做到標準化。流程中的人員只需要負責某一節點,而無須對其他環節的工作負責。隨著移動互聯網、芯片技術的突破和數字化進程的加速,金融量化、數據工程等工具被廣泛應用于金融領域,信貸工廠得以與智能工具相結合,形成了信貸工廠2.0模式。與信貸工廠1.0模式相比,信貸工廠2.0模式在系統方面引入全新的信貸系統、反欺詐系統、審批系統,在數據方面引入場景數據以及其他第三方數據,在決策方面引入先進的算法,例如通過機器學習算法不斷提升自動審批效率,使得人工干預率大幅下降,審批效率不斷提升,信貸工廠的生命力愈加旺盛。在此背景下,信貸工廠2.0模式在流程標準化、作業集中化、管理規范化以及風險分散化方面有著突出優勢。
3.落地情況
2005年,淡馬錫控股公司以14億美元入股建設銀行;2007年10月,建設銀行總行指定鎮江分行作為試點。2008年2月和2008年9月,中國銀行分別在上海和福建泉州開展試點。
4.不足
在信貸工廠模式下,基礎風控依賴于一套理想中的IT系統架構及行業細分策略,而我國地域廣闊、區域經濟差異巨大,且小微企業納稅、報表嚴重失真,社會征信體系不健全,導致風控系統的建設難度過大且可靠性嚴重不足,多家銀行試點最終只落得一個信貸流程標準化框架,淪為有形無實的“樣子貨”。信貸工廠的靈魂不是流水線,而是產品設計與產品本身的技術含量,流水線僅僅是流程實現的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