項羽所部沿路攻城破邑,又收編二十萬秦甲。各諸侯義軍皆勞役出身,之前深受秦吏兵甲欺壓。今見秦甲受降,反過來把其等當作奴隸來驅使,引起秦甲不滿。項羽得到密報,與眾諸侯f將領商議對策。怕發生兵變,于新安城深夜突襲所降秦甲,坑殺殆盡。因此也耽誤了征程,使劉邦義軍捷足先登進去關中。
葭月末,牟城、風思齊攜八千部甲、四萬戰于黽池縣境攆上項羽大軍。項羽聞的其二人率部來投,表示歡迎。又聞帶來四萬五千精良戰馬,更是撫掌大笑!封牟誠為都尉,風思齊年幼且又女流之輩,不被看好封為廄郎官。將牟誠所部編入田安義軍,風思齊所部編入已之楚部廄場,管理戰馬。四萬戰驥亦順便侵吞,歸為楚部。
至此項羽所率北路聯盟義軍達四十萬之多!這日,沿崤函官道一路前行。先路軍驛甲來報,函谷關被封關,無法通行。項羽大怒,追問何軍把關?回曰:乃劉邦西路軍屬下。項羽大呼:豈有此理!令開路先鋒(當陽君)黥布率部攻破函谷關,大軍在鴻門之地安營扎寨,與劉邦十萬西路軍所駐灞上相隔四十余里。
劉邦左司馬曹毋傷聞項羽北路軍兵力數倍西路軍,其心知日后兩軍必會兵戎相見,跟隨劉邦不如依附項羽。故暗中派心腹前往項羽麾帳告密:劉邦已與秦子嬰相謀,其為關中王,子嬰為相,欲獨霸關中要地。項羽亞父范增亦謂項羽曰:聞悉劉邦入關后,令部下約法三章,廢除秦律苛稅,開倉放糧于民。又召見鄉紳望族,籠絡人心。其志不小,野心勃勃。日后必與汝龍爭虎斗,應趁早滅之。
項羽叔父項伯曾與劉邦謀士張良相交甚好!聞的范增之言,連夜去見張良。勸其逃走或歸附項羽。卻反被張良三寸不爛之舌說服,歸來稟于項羽曰:劉邦攻破咸陽,立下赫赫之功!卸磨殺驢,得魚忘筌,會被天下人所恥。事后亦必會令其他諸侯義軍有所忌憚,謂吾楚離心離德!項羽亦覺擊殺劉邦之舉不道義,故未實施。
劉邦聞悉項羽對己起殺心,聽從張良建議二日前去拜見項羽,假意示弱,迷惑項羽。范增謀設“鴻門宴”,項羽猶豫不決!被張良不動聲色,巧妙破解,助劉邦安然撤離。
不日,項羽攜北路軍亦進入咸陽。屠殺子嬰、皇族,掠奪宮女、美玉,一把大火,將秦王宮化為灰燼!
其后項羽架空楚懷王,以勢力壓眾諸侯,裂土封王。其自立為西楚霸王,封劉邦為漢王,章邯為雍王,司馬欣為塞王,董翳為翟王,魏王豹為西魏王,申陽為河南王,司馬卬為殷王,趙王歇為代王,張耳為常山王,當陽君英布為九江王,吳芮為衡山王,共敖為臨江王,燕王韓廣為遼東王,臧荼為燕王,特封田都為齊王,原齊王田市降為膠東王,田安為濟北王。假尊楚懷王熊心為義帝,驅遷長沙郡郴縣,途中令英(黥)布、共敖、吳芮將其暗殺。
養馬島上,計耀又被齊轄腄縣縣令田野任命為新里正。其母李氏撮合其與丫鬟計紅結為夫妻,認海露為義女。萬余弩馬被莒里舍民每戶分置二十匹,用作田馬、道馬使用。腄縣縣令田野又派五百廄人上島,管理八千懷孕騍馬與六千兒駒。
風思齊年齡雖小,卻老成歷練,慧眼如炬。其睹項羽雖勇猛精進,但霸道無比。心胸狹隘,且剛愎自負。若其為天下共主,黎民百姓仍會不得安生!反觀劉邦,凌云壯志,從容不迫。寬厚溫和,心懷天下,具備明主之德。
在十八路諸侯欲返各自封地前日黃昏,風思齊尋的牟誠,謂其曰:“項羽眼下雖勢傾天下,自尊西楚霸王,以盟主身份號令諸王,但其未必長久!能拯救蒼生,一統天下,建立新朝者,非劉邦莫屬!”接著把自己這些時日聽到的、看到的、心中所想的述于牟誠,又將其父任仲曾于昆崳峰撿到“秦亡漢立”金牌,以及養馬島秦風崖下海出巨碑之事一并詳告。
力勸牟城與其共同改投漢王劉邦,協助其一匡天下,四海清平。使百姓輕徭薄賦,休養生息。牟誠聞的,笑其太天真!回曰:汝年紀尚幼,膚見谫識。盟主項羽曾拔山扛鼎,破釜成舟。秦朝大部分郡縣、主力兵甲乃其部攻陷、殲滅,功高蓋主,故霸氣側漏!其為天下共主,順理成章,其余諸王無不心悅誠服。況其下兵力數倍于漢王劉邦所部,日后真若反目成仇,不費吹灰之力便會將漢王勢力所滅。今秦已亡,天下疆土重新劃置。吾既分歸濟北王田安,理應隨其回到齊地,造福一方平安。汝若不愿隨盟主項羽遠赴彭邑,牟叔可向濟北王求情,乞其向西楚霸王索回汝,一同歸往齊地。
風思齊見牟誠與己所想大相徑庭,歸齊決心已定,便不再勸說。互道珍重,各自回營。
風思齊在隨項羽前往彭城途中的三日后,夜半迷倒更夫,攜已所率養馬島四千廄職、廄丁、三百莒里鄉勇,及所帶來四萬養馬島戰驥一同從廄場逃出,往南鄭漢王劉邦封地而去…
項羽聞知風思齊率部逃離之事,泛泛而曰:“一乳臭未干黃毛丫頭攜一群廄馬之人,去就去也,不足為惜!”唯一心疼的乃是幾萬精良之驥亦隨之遁去!
而劉邦獲悉風思齊率眾來投,歡欣鼓舞!其贊風思齊識時務,順民心。少年英才,女中豪杰!大義天下之舉,必永垂竹帛!賜封其為騎都尉,統領五千騎甲。所攜廄職、廄丁、鄉勇皆編入軍中,各盡其能。一萬兩歲之駒先入廄飼養,來載培訓為戰馬。萬余三歲之駒擇優錄選,集訓為戰驥,加入騎兵營。兩萬優良戰驥直接調派風思齊所轄精甲五千,裨將曹參、周勃各一半。
昔日趙國大將陳馀當年因巨鹿之戰畏首畏尾,得罪項羽只被封為坐侯,心中不滿。同樣憤慨的還有齊相田榮,因其當年不肯援楚伐章邯秦甲,作壁上觀致使項梁被殺,項羽對其憎恨無比,連侯公都未封。
次年仲春,陳馀向代王趙歇納投名狀,并得到田榮暗中支持,擊走代王張耳復立常山王趙歇為正統趙王,趙歇借機封陳馀為代王。于此同時,田榮令其弟田橫率七萬部甲攻打齊王田都。田都所部不敵,敗逃西楚,臨淄被田榮重新占領。膠東王田市(之前齊王)欲前往封地即墨,田榮要挾其勿往。田市害怕西楚霸王項羽,趁田榮外出,私自帶數千御衛、心腹官員跑去即墨。田榮聞知大怒,親率部甲追至即墨城下,逼迫膠東守將田徑處死田市。
戰亂使得一些黔首逃入根余山中避難,鐘離染憐憫十幾個失去父母的總角女童,收為弟子,授其等武功。同食同住,共守無鹽冢。其從難民口中聞的大秦已亡,田齊又復國,很是開心!其鐘離家族世代食齊俸祿,為無鹽皇后守冢。齊被秦滅后,其與父母仍服齊裳,不承認大秦。從未下過根余山,踏入大秦郡縣之地。
季春,去歲所種紅豆竟然生根發芽,鐘離染甚是欣忭!認為其與任噐生死之戀已感動蒼天,故紅豆隔年還能萌芽長出。亦預示任噐一定還活著,或許不日便會前來。也有可能噐弟已歸養馬島,正與其父母團聚。
想到這里,鐘離染不愿再苦等下去了。田齊既然已復國,山下郡縣之地亦必屬齊轄。其決意下山一次,前往養馬島。看噐弟可否真的歸來?亦想去看望仲父傷勢如何?拜見計陌沁,未來君姑(婆母)。
自出生以來首次下山,鐘離染雖身懷絕技,卻也有些緊張。好在有相熟獵戶為其畫下草圖,其天不亮就動身,順圖行道,日暮方達東牟鄉亭,當晚于逆旅住下。二日一早擺渡上的養馬島,問詢半途中舍民,方知任仲、計陌沁雙雙故去半年多,牧師署已被齊所轄。其述之來意,舍民將其帶于里正計耀處,丫鬟計紅向其細告一切。其心沮喪,無比悲痛,由計紅帶去秦風崖下任仲、計陌沁之冢祭拜。其托言計紅,若任噐歸來,轉告己曾來過,便匆匆離去…
四月初,劉邦重用韓信為大將,令其攜裨將周勃、紀成、曹參,騎都尉靳歙、風思齊,郎中樊噲由漢中揮師東出,進逼關中。雍王章邯聞悉,派重甲把守漢雍邊界。謀士趙衍為劉邦獻“暗渡陳倉”之計,韓信所部大敗章邯雍甲。風思齊率兩萬精騎埋伏好畤之地,再次痛襲敗退中雍甲,章邯逃往廢丘縣。
仲夏末,田榮令其弟田橫率部突襲博陽之境,濟北王田安令牟誠率部抵抗,雙方大戰十數天,難分勝負。田榮攜五萬精甲繞道蒙陰西進,與田橫所部前后夾擊,將牟誠所部擊殺殆盡,牟誠不愿投降受辱,悲呼:吾駑馬戀棧豆,目光短淺!未聽從思齊忠告,落今日之下場,后悔晚矣,拔劍自刎。田榮、田橫率部攻入博陽邑,殺死田安,霸取濟北所域。至此膠東、濟北、臨淄三齊之地盡歸田榮占領。七月其自立為齊王,聯合代王陳馀、趙軍舉兵反楚。項羽大怒,率部征討。漢王劉邦聞悉,大悅!乘機率部平定三秦。
由于齊王換來換去,腄縣東牟鄉官員被詔令所使疲憊不堪,致使養馬島草料供給欠缺。再加上廄人養馬技能力不勝任,八千懷孕騍馬疾亡、餓死兩千余。所生幼駒與去歲風思齊留下的六千一歲兒駒也夭折一大半!好在良驥牟平生疾后被里正計耀收留,與二十駑馬共廄。雖不缺水草所食,但其疾時好時壞。好時獨自奔往岸邊,瞭望、期盼“之罘”良驥何時歸來,壞時雙目呆滯,水草不沾。
任噐兩年之余不辭辛勞,奔波往返“于任莒島”與南海郡。一邊培育戰驥,一邊照護族兄任囂。任莒島戰驥已達數萬,皆雄飛雌伏,矯健驍勇。任噐愛驥與果下馬所誕白云、丹霞、鯉腹、鼎湖、西樵五良驥已近三歲,更是神駿凜冽,疾如雷電,騁絕轡于千里。任噐原本獻于任囂作尉與之驥,奈何族兄已病骨支離,無力駕馭。
仲秋朔日,任囂聞知大秦已亡。望日,又驚悉其家眷一年前亦被趙高滅門。氣血翻涌,身心崩潰。終氣若游絲,病入膏肓,七日后逝去!任噐數日不眠守在任囂榻前,看著族兄在極度悲傷、病痛折磨中艱難離去,其悼心疾首,泣血稽顙。
任囂之亡,令昔日部將祖雄、計彧、趙飛、張羽、朱勇、宋藝皆悲痛萬分!南海郡尉趙佗為任囂置五重松木棺槨、祭七鼎少牢,以諸侯規格厚葬之。下葬之日,趙佗、任噐、眾屬將皆服斬衰重孝裳。番禺百姓,全城縞素。緬懷任囂在位期間筑邑修渠,利民為本。減免賦稅,惠民以德之功舉!
數日后,南海郡尉趙佗于橫浦、陽山、湟溪關傳布檄文,封關絕道。率部攻取秦吏所占桂林郡、象郡,一統嶺南全境,自立為南越武王。
不日,趙佗正式登基。賜封眾屬將,封任噐為太仆卿兼任莒島牧師令。任噐獻白云、丹霞、鯉腹、鼎湖、西樵五良驥,武王趙佗大悅!任噐請求辭去官職,為族兄任囂守孝百日后,回歸故地。任囂之前已囑趙佗:善待任噐,去留自定。趙佗謂任噐曰:汝去誰可替代?答曰:宋義可勝任!趙佗允之。
在平定三秦的戰役中,風思齊身先士卒,機智勇猛。憑借其高超武藝弩技、精熟兵法陣圖,攜其部力挫雍王章邯、翟王董翳、塞王司馬欣所部人馬,數次榮立戰功!漢王劉邦大悅,加封其為裨將,統轄兩萬精騎。
仲冬,任噐為任囂守孝百日已滿。向南越武王趙佗復命,欲踏上歸途。趙佗心有不舍亦愿違背任囂遺言,其謂任噐曰:汝當年奉秦廷之命遣送戰驥于嶺南,以神技(懾獸令)力助吾南師剿滅百越蠻甲。后臨危受命,于任莒島養馬。幾年精培數萬戰驥,為吾南越穩固疆土,得以保障。所行之事,勞苦功高。汝獻五匹千里良驥,已為本王心愛之物。能得如此五神駒,汝驥“之罘”功不可沒!今汝北歸,朕賜南越第一牧師令勛牌及特級虎節,三關五驛,創通無阻。冬月嶺南如春,北地卻天寒地凍。取“任莒島”莒之艸,賜于汝驥“之罘”,使其身披南草(變為芝罘),途中可御寒冷。任噐稽首跪謝王恩,跨驥而去。
陽山關隘,太尉(兼水師都尉)計彧、太仆卿(兼“任呂島”牧師令)宋藝特意趕來為任噐送行。粟酒數樽,述不盡舅甥、兄弟之情!天下沒有不散之筵席,或許它月之后,計彧、宋藝效命沙場,馬革裹尸。任噐奔赴根余山去見愛人鐘離染,返我初服,戢鱗潛翼…
漢王劉邦還定三秦之戰果:塞王司馬欣、翟王董翳受降,雍王章邯被控于廢丘之地,難以自拔(后來風思齊、樊噲率部引水攻廢丘,城破章邯自縊)。接下來漢軍繼續東出,漢王劉邦令大將韓信、裨將張耳(被陳馀擊走后投奔劉邦)相繼征服河南王申陽、韓王鄭昌、西魏王魏豹、代王陳馀。裨將風思齊、灌嬰擊敗殷王司馬卬。三河之地,盡歸漢轄。
西楚霸王項羽率部討伐齊王田榮,雙方激戰六個月,齊甲大敗。田橫攜余眾逃往膠東,與駐守即墨田徑所部匯合。田榮率殘部潰退平原縣,后因不得人心,被義民所殺。
項羽率部歸途之中,聞漢王劉邦已拿下三河之地,直逼楚都彭城,大驚失色!攜部快馬加急回趕。
任噐跨“芝罘”愛驥走出嶺南,沿道莫入九江王國地域。為避免各關隘尋查之嫌,將南越武王趙佗所賜牧師令勛牌及特級虎節皆拋入山谷。跋山涉水,餐風宿露。過南壄、余汗、番縣、廬江境地,兩月余進入楚界。聞悉楚漢正于彭邑備戰,鐘離縣關口封閉,改行秣陵縣域山道,穿越圌山、歷行月余,終達東海郡域。
冬春交替,寒氣逼人!任噐攜芝罘一路竄行,東閃西躲。食不甘味,寢不安席。入瑯琊郡地,雙雙生寒疾。無奈于逆旅住下,尋醫問藥只治得其表。本應養息十數日,待病全愈再行。然任噐歸心似箭,匆匆上路。不巧于西萊通往腄縣道中,寒疾復發。全身滾燙,以至昏厥。芝罘以病體之身奔行數十里,深夜將其馱入腄縣縣城。芝罘不知懸壺濟世之所在何地?挨家挨戶以頭撞門求救!有好心人幫忙把任噐送往醫所救治,然終因寒疾過重,不治身亡!芝罘亦因帶病奔波,勞累過度于次日死去。腄縣邑百姓被“芝罘”驥舍命救主之舉大為感動,將其與主人任噐合葬于之罘山下。人們不知任噐姓名,是疾醫為其救治時發現背上刺有:“仲云之麟”四字,故為其立一木牌:“路人仲云麟與義馬之冢”。此事數月后被前往根余山避難的鄉民傳入鐘離染耳中,當下口吐鮮血,一夜頭盡白,十幾日后亦病逝無鹽冢旁。眾女弟子將其葬于所種紅豆樹下,立石刻曰:“望夫歸”。再后來,眾弟子繼承其守墓人遺志,皆不婚配嫁人。于其墳丘邊修筑一道院,帶發修行。并將道院命名為:“無染院”(“無”乃無鹽冢,染便是鐘離染)。
仲夏,楚漢大軍于彭城、靈壁、睢水展開大戰。漢軍不敵楚甲,傷亡慘重!一些諸侯見楚軍強悍,紛紛叛離漢軍再投楚軍。塞王司馬欣、翟王董翳亦乘機反水,逃往楚營。
漢王劉邦痛定思痛,與眾將分析失敗之因,重新振作起來!次年初在成皋之戰中,風思齊與灌嬰奉命率四萬騎甲于滎陽東正面牽制八萬楚騎。其率兩萬左路騎甲激戰五萬楚騎,其下戰驥皆為養馬島帶來,匹匹風馳電掣。騎甲跟隨其亦一年有余,被其調教勇猛無比,又對其兵法戰術了如指掌,運用自如。故兩萬對敵五萬,毫不畏懼!風思齊更是奮不顧身,沖鋒在前,殺的楚騎節節敗退。此戰令其成名,被漢王劉邦封鏢騎將軍。
楚漢兩軍汝爭吾奪,于滎陽僵持半年之久皆糧草不足。漢王劉邦愿劃界休戰,范增卻勸項羽繼續爭戰。五月漢軍糧盡,為保全劉邦,謀臣紀信假扮漢王,由中尉戚鰓“護駕”,風思齊攜兩千女甲開道,出東門引開楚軍,漢王劉邦乘隙率數十騎從西門逃脫。
假漢王所部被楚甲逐趕包圍,奮力拼殺。奈何兵力懸殊太大,漢女甲體力不支,皆被斬殺。紀信于王與中被擒,風思齊身中數箭跌落馬下,愛驥赤胭良驥亦被亂箭射殺。中尉戚鰓跨驥沖來,將其一把拉上馬背,突出楚圍向成皋奔去。
途中風思齊血流不止,戚鰓尋的一破廟宇,將其由馬上抱下,亦顧不得男女授受不親,拔下箭矢,卸甲撕開束衣,在傷口敷上金瘡散,扶其臥茅草上休息。戚鰓外出獵的一只野豕,打了山泉水,回來烤吃,亦喂風思齊食一些。天已暮,加上風思齊傷口未愈合,身體虛弱,當晚二人和衣宿于廟宇。
戚鰓乃定陶人氏,早年作為郎官跟隨漢王劉邦。因其武藝高強,作戰勇猛,曾被封為都尉駐守蘄縣。去歲其侄女戚姬被漢王納為妃,其亦成漢王心腹之將,加封中尉攜領禁衛軍。風思齊已到破瓜之年,情竇已開。見戚鰓三十而立之年,身軀凜凜,氣宇軒昂。加之救命之恩!不由得情之所鐘,芳心暗許!其臉頰羞紅,含情脈脈向戚鰓作揖致謝。戚鰓乃過來之人,心領神會!其本就對風思齊英雄相惜,仰慕不已!昨日又無意觸摸到其玉體,更加憐香惜玉,心醉情迷。將其家有妻室之事隱匿,至此與風思齊以戀人相處。過后風思齊為愛馬赤胭良驥特置“馬鞍冢”,以此祭懷這匹伴隨其家人二十余年之“功臣老驥”!
季夏,之罘山下的任噐與芝罘驥合冢上竟長出一顆靈芝仙草,后來被疾醫用去救活一名因早產氣血虧虛之女嬰,傳為佳話。此后冢上每年都會長出靈芝草,為此當地百姓將之罘山改換“芝罘山”。九月初,牟平良驥因等不到芝罘驥歸來,形銷骨立,于馬廄死去。同月末,丫鬟計紅為里正計耀生下一男嬰。正值蒼耳泛濫之時,計耀便為其子起名:“計蒼耳”。
項羽去歲剿滅齊王田榮所部,復立田假為齊王。不料兩個月后,田榮之弟田橫攜膠東所部卷土重來,擊敗田假,擁立其侄(田榮之子)田廣為齊王,繼續對抗楚軍。劉邦見此機會派使者酈食其赴齊,游說田廣、田橫共同激伐項羽。然大將軍韓信卻趁齊甲調兵攻打楚軍之時,引兵東進,攻入齊國。齊王田廣被殺,田橫逃往于即墨自立為王。
韓信擁兵自重,逼劉邦封其為假王(代理齊王)。
楚漢經過三年運籌帷幄,決戰千里!西楚霸王因獨斷專行,致使眾叛親離。楚軍大敗,項羽于烏江自刎。而漢王眾望所歸,終得天下!同年仲春,其于氾水之陽登基成帝,定國號為漢。王后呂雉改稱皇后,王妃戚姬改為帝妃(史稱戚夫人)。
漢帝劉邦聞田橫非同田榮,為人正直、仗義,故不忍派兵滅之。令使臣傳話與其曰:“若稱臣于漢,可封為侯。一切來都見朕稟述。今漢室天下,不可再有異主,若不愿降,只能剿之。”田橫聞的謂使臣曰:“吾田橫當初與漢王皆乃南面稱孤之王,今漢王為帝,令吾向其俯首稱臣,豈不令天下人恥乎?吾愿以死換取五百部下之性命,汝提吾頭歸去見汝帝,望其善待吾之部下。”曰畢,拔劍自刎!其五百部下聞的,皆縱入大海追隨其而去…
至此天下大統,漢帝遷都長安。令大赦天下,重封七異姓王,十八功侯。風思齊因其不朽戰功后被補封為第十九侯——巾幗侯。同年孟秋,漢帝劉邦主儀,風思齊、中領軍尉戚鰓于長安大婚。夫妻二人琴瑟和鳴,舉案齊眉,風思齊不久便妊子(懷孕)。不曾想幾個月后,戚鰓糟糠之妻馬氏聞悉丈夫并未戰亡,已于長安封爵,便帶其子戚觸龍由老家趕來相聚。風思齊見馬氏不易,不忍與其爭嫡。但亦不甘為他人媵妾,自愿退出。其向漢帝劉邦請求辭去鏢騎將軍之職,愿歸養馬島繼續為大漢培育戰驥。漢帝動情謂其曰:卿及笄之年歸隨于朕,五年南征東伐,建功無數!今國泰民安,正值封享厚祿,被天下黎庶尊崇之時卻欲離去,朕心不忍!朕可下詔令戚鰓休其結發之妻,扶汝為正,豈不兩全?風思齊多年沙場廝殺,歷目多少一將功成萬骨枯之例,對高官厚祿早已倦亦!況其牢記其娘遺言:伴君若伴虎,食祿似吞鉤。即便沒有馬氏來都之事,其亦自會卸甲歸田。只不過可能勸丈夫戚鰓與其共退同隱。至于逼走馬氏,己為嫡室之舉,非其做人之初心!故向漢帝稟曰:“陛下良苦用心,皇恩浩蕩。卑職誠惶誠恐,感激不盡!然吾與戚鰓、馬氏相談已果,去意已決,望陛下成全!”劉邦見風思齊如此之言,況亦不愿強逼戚鰓休妻,令天下人訴其昏君無道!故諾之離都,返歸養馬島任名義牧師令,指導廄官培育戰驥。
風思齊離開場長安的那一天,戚鰓萬般不舍!驛道岔口,唐唐七尺男兒,大漢中領軍官,顧不得顏面向風思齊淚述曰:當年汝吾一見鐘情!之所以未敢提及家室,乃怕失去摯愛霞妹汝!早知今日如此結果,后悔當初未實言相告!今之一別,不知何年再遇?望霞妹恕吾自私之心。身懷六甲,途中千萬慎謹。風思齊雖為女流,卻夷然自若,出奇冷靜!回曰:當年若非汝舍命相救,予已魂亡滎陽。以身相許,乃吾心甘情愿!往事已過,何必再提?今生一別,再無相見之日!汝可為腹中孩兒起一名,由其伴吾余生。戚鰓思慮一番曰:若弄璋之喜,可名:戚觸虎。若弄瓦之喜,便名:戚念風。二人岔道別過,風思齊駕四馬之與攜百余兵甲東去。
回歸養馬島見到計紅、海露、計耀,又是一番互道衷腸。次年季夏,風思齊生下一男嬰。暮冬,以名義牧師令之職繼續協助養馬島三廄培育戰驥。依借《任氏馬經》之養馬絕技,幾年便為大漢育養數萬精驥,被漢帝劉邦賜封:“大漢第一牧師令”。
再后來,南越王趙佗歸順大漢。宋藝于任呂島養馬八年,勞苦功高!部下將“任呂島”改為“宋呂島”。而楊翁子攜數萬蒙家軍舊部正于陰山為大漢擊戰匈奴,后雖全軍覆沒,卻不失當年蒙家軍之氣概!同年,戚鰓亦被賜封“臨轅侯”,掌管京畿十萬禁衛甲。
大漢十二年,漢帝劉邦制定“白馬之盟”后突然駕崩,皇太后呂雉臨朝稱制,獨斷專行。為排除異己,將戚姬(戚夫人)斬殺作成人彘。戚鰓手握半壁虎符,卻無法救的侄女。風思齊擔心禍及其子戚觸虎,將姑幕令,已巒劍傳于計耀。帶戚觸虎隱姓埋名,不知去向。養馬島因“諸呂之亂”亦不再養馬,幾年后,戰驥絕跡,馬廄坍塌。
又十幾年后,漢文帝劉恒置養馬島為亭。計耀之子計蒼耳娶其義姊宋霞煙為妻,被任命為養馬島亭長,并繼承姑幕令、已巒劍,代代相傳。昆崳峰下的無染院,女弟子亦一代接一代,皆不婚配,六根清凈。不知過了多少年,可能女弟子失傳,無染院變成了無染寺。
一千六百余年后,大明登州衛都督僉事戚繼光,攜戚家軍登上養馬島。見水草豐美,重新設立養馬場。令人稱奇的是,其于懷中掏出一本線裝紙書,竟乃《任氏馬經》。并親授招募來的千余名百姓書中養馬之技,用于養馬。后來百姓方知,戚觸虎便乃其先祖。十二年中,所養戰馬皆膘肥體壯,駿逸不群。配置于戚家軍騎甲,轉輾戍衛東南沿海。八十余次擊戰倭寇,為大明中國守住每一寸國土。
而養馬島內,獐之礁與秦風崖下的兩塊巨碑,歷經歲月洗禮,千年屹立不倒。其上所刻的“海生莒島,養馬千年。嬴立秦國,王朝萬代。亥僭蘇位,宦高當道。指鹿為馬,秦亡漢立。”三十二字古契文,受盡海潮與狂風肆虐,仍勒石鐫金,鐵劃銀鉤。每當歷朝歷代的人們談論起大秦.養馬島的傳奇故事,兩石碑就是最好的見證。在須臾之間,我仿佛又看到了成千上萬的戰馬,奔馳在西山灣,后海邊……(全書完)
任之我行
2025年8月9日晚
于煙臺牟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