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1章 黃袍加身
- 三國:西涼武人,請王赴死
- 仲夏夜的貓頭鷹
- 2445字
- 2024-10-08 17:00:00
薊縣,劉虞的州府上。
朔風呼嘯。
左側依舊是鮮于兄弟、田疇、魏攸、閻柔等元老,右側是盧植、劉備、關羽、張飛等新進。
劉虞向眾人宣布:
“某已決斷,登基稱帝。”
“伯安公英明!”
“伯安公圣明!”
盧植也感慨萬千,重重行禮。
他原先在朝堂上不受待見,沒想到換了一處環境,與劉虞非常意氣相投。兩人都是質樸之人,惺惺相惜。
張飛看得頗為開心,與關羽開著玩笑:
“呵呵,你說,那劉公圣明,那咱大哥未來,也是劉公。”
劉備趕忙制止他別亂說話。
算虛歲,大耳劉今年已三十而立。本想為朝廷出一份力,沒想到從黃巾之亂開始,仕途上屢屢受挫。要是劉虞稱帝,會不會封賞自己一個一官半職呢?
不說別的,至少抹去了鞭打督郵的罪責……
劉虞將問題拋給諸位:
“諸卿,虞還有一問。是在本地昭告天下,還是我等奔赴雒陽?”
魏攸、閻柔、鮮于兄弟還在猶豫。
盧植當下勸諫:
“伯安公在上,斷不可再去雒陽。”
“可是……”
劉虞不明白,奇道,“那河南尹韓起與虞書信來往……言談之中,虞不覺此人有何問題。況且……”
“況且虞回雒陽,避免朝中百官來薊縣參拜我等。”
關羽一拍額頭。
這人……還想著其他百官……
可是你這般從幽州去雒陽,難道不是自身難保嗎?
還有一個問題,公孫瓚會也是一大隱患。
以前,關羽隨劉備一并見過公孫瓚。
表面上看,公孫瓚是江湖義氣,對部曲極好。可實際上,關羽發現他是窮兵黷武之徒。公孫瓚對百姓搜刮攫取,目的是為了更好整備軍資。這一比較,與大哥劉玄德相去甚遠。
劉玄德是真的體恤民眾,故而盧植說要來投劉虞時,關羽也十分贊同。
現在,不用等公孫瓚反對……
劉虞原官吏的本地勢力首先跳出來反對。
鮮于輔、鮮于銀率先共同勸道:
“伯安公,眼下冀州仍是不太平。”
“是啊,伯安公三思……”
劉虞自己也害怕,幽州去雒陽,冀州是必經之路,萬一半道上出什么岔子呢?
他看向魏攸。
魏攸可是幽州本地人,自然勸道:
“伯安公自是在本縣稱帝,昭告天下即可。攸不才,認為條件有二……”
“其一,讖言稱‘神人將在燕分’。是故,伯安公在幽州稱帝,與讖言相符。”
此話一出,劉虞也頗為信服,連連點頭。
那其他鮮于兄弟、田疇等人無不點頭稱是。要知道,讖言在士族集團的影響力極大。
“其二?”劉虞追問。
魏攸看向左右,朗聲干笑兩聲,自裝聲調:
“伯安公稱帝,乃民之所向。可此民非彼民,即幽州之民感念伯安公昔日之圣恩,必然鼎力擁護。”
他這套說辭,表面是說民心所向,其實是本地望族所歸罷了。這也側面提醒劉虞,您在雒陽可沒什么基礎喲……
劉虞何等聰明,自是明白,沉聲道:
“好,便定在薊縣。哪也不去!”
“伯安公圣明!”
“伯安公圣明……”
劉虞繼續提問:
“既然,虞為新帝……諸位有何良策可使諸侯臣服?”
眾人一聽,臉色由喜轉憂。
畢竟溯及根源,得從靈帝開放地方郡守兵權開始。但凡是太守都有募兵權,以應對黃巾之亂。可問題是,從中平年間開始,一直到現在,蛾賊暴亂,并沒有得到根本解決。
局勢愈演愈烈,各地郡守的兵源已過萬……
說白話,你憑什么讓其他諸侯交出兵權?
遠的不說,他們家公孫瓚都不愿意交出幽州騎兵的兵權啊!
劉備看了許久,終于發話,底氣十足:
“劉公在上,玄德以為,當默認諸侯舊日官位、軍銜,懷柔之策,嘉獎平定董賊之功勛。”
劉虞思慮片刻:
“虞以為,也是該好好給河南尹韓牧遠賞賜官位。”
盧植剛想說話,欲言又止。
魏攸建議道:
“河南尹本就官位極大。不如進爵,封他個關內侯?”
“關內侯?”
張飛急了,問向二哥關羽:
“二哥!你說說,這關內侯,是不是關內最大的侯爺?”
關羽一時半會兒沒法跟他解釋。
***
***
十月下旬,國葬過了三天。
韓起在府邸繼續審查董卓株連九族一案的相關人員。
不久前,段煨自己把自己綁來了。
由賈詡押送,一路從函谷關進到雒陽。
韓起當然給段煨解綁,好生款待。畢竟段煨是董卓手下少有的一股清流,自他去弘農郡華陰開始駐守,就瘋狂種田,鼓勵開坑荒田,對民眾極好。
段煨知道董卓一系必然被清算,趁著與賈詡一道,直接來雒陽負荊請罪。
韓起把這事兒姑且放在一邊,開始審查尚書臺縱火案。
這些嫌犯當真不畏死亡,如何逼供,死都不承認與王允的干系,甚至,韓起最后都有些懷疑背后的主謀另有其人。
可這尚書臺前任經手的是袁基、盧植,然后又是王允。
難不成還是盧植不成……
不可能!
韓起繼續翻看竹簡卷宗,一時半會兒審不出個頭緒。
“報,黃門侍郎求見。”
“請進。”
不少片刻,韓起在府邸接見了荀攸和鐘繇。
“公達、元常,請坐。”
兩人應了一句,荀攸神色略有緊張,看向鐘繇。
二人穿著黃門侍郎之官服,荀攸是三十左右精干之模樣,表情略憨;而鐘繇胡須略長,一臉精瘦干練之相,亦是十分內斂。
韓起輕松一笑,倒覺得他們過于拘謹了。
荀攸是他解救出來的老相識,相處時間頗多,彼此也了解。
鐘繇倒是陌生一些,頭上掛著「精勵圖志」的標簽。按虛歲計,他今年已是不惑之年,上次白馬寺解救劉辯時,被董卓砍傷左臂。
“元常,你傷好些了嗎?”韓起又關切問著。
鐘繇又是行禮作謝:
“不勞府君掛念,已經痊愈了。今日來……”
說著,他手里帶著一大錦盒,沉甸甸的,放在地上,又是行跪拜之禮。
韓起一看,趕忙過去攙扶:
“喲喲喲,元常您這是作甚?”
論年紀,韓起不過十七八,鐘繇都四十了,這般跪拜可受不起。
鐘繇急道:
“府君,國不可一日無君吶!”
呵……
我也知道,可你找我作甚?
“元常這是何意?”韓起冷著臉,質問著。
打開錦盒一看,里面又是一個個小盒子裝著,再一看,可都是玉璽!
他不由倒吸一口涼氣。
且說朝廷可不光只有一個玉璽,當年十常侍之亂,在宮中被隱藏的玉璽名為傳國玉璽,因存在其他辦公玉璽,傳國玉璽的暫時丟失并不影響皇帝、太后下發詔文。“玉璽丟失”一直被何太后隱藏著……
眼下,鐘繇把所有的玉璽拿出來,放在韓起面前。
這莫不是玩的黃袍加身?
韓起睜大眼睛盯著荀攸,意思是在問“荀攸,你也玩這套”?
荀攸眼巴巴連連搖頭,表情回復:
我不是……
我沒有,都是鐘元常他……
韓起瞬間明悟,勃然大怒:
“鐘侍郎,你大膽!這可是帝王之物,你這般拿來與起,是害我不成!”
鐘繇跪著不起,直言:
“非繇想僭越,只是當今漢室分崩,望府君早日定奪。”
一席話說得,簡直是把韓起往火架上炙烤。
黃袍加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