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3章 關東聯軍
- 三國:西涼武人,請王赴死
- 仲夏夜的貓頭鷹
- 2310字
- 2024-09-27 17:00:00
雒陽,北宮。
荀攸作為黃門侍郎被何太后召見。
“荀卿,起來說話。”
“謝太后。”
荀攸當然知道為何自己被太后召見。
據悉,昨夜董卓夜宿北宮,睡了桓帝的一位長公主。
這簡直是天怒人怨,對王室的奇恥大辱!
何太后今日穿著保守,饒是大夏天都捂得嚴嚴實實,生怕被董卓惦記。
她低聲催道:
“荀卿,你亦是陛下的棋友,肱骨大臣,趕緊出出主意吶!”
“太后,這……”
荀攸直言,“須下密詔,刺殺董賊!”
何太后滿意點頭:
“好,這就此你密詔。可惜……朝中老臣,走的走,跑的跑,沒幾人如你這般忠于陛下……”
她已收到消息。盧植跑路,陳紀帶著兒子也跑了。還有許多朝中大臣告病,袁隗一走,董卓做大,眼看士族大臣無法制衡董卓這個軍痞子。
甚至,那韓起做了河南尹拒不入朝,把河南尹的治所改在了弘農。
不稍多時,荀攸得了密詔,馬不停蹄跑去與鐘繇商議。
又過了幾日。
相國府上,董卓召集百官來此地開會。
青瓦飛檐,雕廊畫棟。
不時伴隨著狗叫。
汪汪汪——
董卓一臉怒肉,心下不爽:
“何人滋擾。”
李儒伺候在左右,一臉慌張:
“報相國,是有一官員身上的香囊刺激了狗鼻子。”
兩人不由分說走了過去。
看見一位身穿吏服的官員正在恭敬等待開會。
旁邊一條巡獵犬沖著他汪汪在叫。
董卓聽著心煩,對李儒道:
“我愛狗,尚不欲令人呵之,而況人乎!”
“孩兒這就處置去……”
呂布戍守在旁,立即命人把那官員架走,實施杖刑。
那人慘叫連連:
“冤枉啊……我冤枉啊……我什么都沒犯!”
聲音越去越遠,那狗見氣味消散,這才不叫。
百官嚇得汗流浹背,恭敬等候董卓走來。
董卓在大廳召集他們,朗聲下令:
“今后,每五日的朝會,在咱家這里舉行。天子朝會,大可不必再去。”
啊?
眾人一聽,面有懼色。
那不去,豈不是對天子不忠?
王允新勝任尚書令,滿臉堆笑:
“諾。謹遵相國之令……”
眾人見王允這般態度,只好也跟著喊“諾”。
李儒表情古怪,稟報了關東的時局。
時值六月初十。
廣陵太守張超,陳留太守張邈,東郡太守橋瑁,豫州刺史孔伷,兗州刺史劉岱共同組成討伐董卓聯軍,于酸棗會盟,推舉臧洪為盟主。
“且慢!”
董卓聽著報告,狐疑道,“這臧洪何許人也?”
李儒早就打好腹稿,應道:
“回董公。臧洪為廣陵名士,十五歲拜童子郎,二十舉孝廉,任丘長。”
董卓又問:
“他與汝南袁氏是否有些關系?”
李儒思慮片刻,搖頭否定。
董卓長舒一口氣。
李儒善意提醒道:
“董公,此等反賊不除,天下群雄必會響應之。”
“再議。再議!!”
董卓也不愿面對。
可過了十日后,又傳來消息。
曹操、袁術響應號召,加入反董同盟。
長沙太守孫堅,冀州牧韓馥,徐州刺史陶謙,幽州白馬將軍公孫瓚,京兆尹蓋勛也紛紛加入同盟,推舉后將軍袁術為盟主。
董卓聽后氣得摔杯子,對周毖破口大罵:
“周毖!周毖!咱家看在昔日你老子(周慎)之情面,才任你為賢,這些什么韓馥、劉岱、孔伷,都是他推舉出去的!”
“來人啊,捉拿周毖!”
呂布得令,“諾”了一聲,立即采取行動。
李儒提醒道:
“董公,京兆尹蓋勛不得不防。他們這是里應外合啊!”
董卓聽得在理,什么關東聯軍幾乎清一色在虎牢關之外,只要命張濟、樊稠拒守虎牢關,可以抵擋一陣。
可蓋勛就不同了。
京兆尹地處關內,蓋勛進軍直接關系到他涼州軍的補給線。
要不……
遷都吧?
董卓腦海中瞬間有了這般想法。
“快,命人書信給韓牧遠,讓他在弘農郡堵截蓋勛的部曲!”
“諾。”
李儒應了一聲,立即照做。
“回來,派人去查看補給線!”
“諾!”
董卓又叫嚷著:“回來,派人再去偵查蓋勛的位置!”
“諾!”
李儒反復在門口來回走了兩三次,可見董卓的確是慌了手腳。
董卓氣急敗壞,對今日來到的文武官員大發雷霆:
“汝等為何要反!是看不起咱家嗎?”
“啊!說話……”
下面的官員聽得臉色大驚,瑟瑟發抖,汗流浹背。
一上午,他們不敢議政。
董卓也心煩沒心思聽,早早散會。
田儀收到密報,匆忙向董卓報告:
“董公,大事也!蓋勛領兵一萬五,已過函谷關,到了雒陽地界。”
“哈?怎么可能!”
董卓瞠目結舌,銅鈴大的眼珠子都在顫抖,他原本以為蓋勛從京兆尹出發,需一個月才能到雒陽,可以提前在函谷關布防,堵截蓋勛。
隔了半響,他才咬牙切齒:
“定是韓起那廝在作祟!”
田儀也是心急如焚:
“董公,現在責怪部下也于事無補。誰知道蓋勛打著什么旗號進京,那韓郡守也攔不住呀……”
董卓勃然大怒:“放肆!爾敢幫他說話?”
田儀嚇得立即跪下:
“不敢不敢。”
他心里倒不是幫誰說話,現在董卓盛怒之下,下意識求生一般在辯解。
董卓大手一揮:
“傳李傕、郭汜過來,這哥倆兒,必須給咱家好好守住!”
“諾!”
“回來,下令……招張濟、胡軫回來,留樊稠守虎牢關。”
“諾!”
田儀退開后,立即行動。
***
***
七月,弘農郡,黽池。
韓起安頓好了鄒荑,又在此地鐵場不遠處的亭院辦公。
這日,楊脩來找他玩耍。
楊脩的馬車停靠在外,入內見亭舍有前后兩進。
前邊這個院落較小,中間是片空地。
右邊三間屋舍,一間堂屋,兩間臥室,標準的“一宇二內”樣式。旁邊有間小房,是廚房。
左邊搭了個馬廄,黑色的“絕影”,它上面還騎著一個猴。
猴子撓撓屁股,見著生人,機警地跳多開去。
楊脩看得新鮮,愈發佩服韓起。
他鼻子一聞,一股雞屎臭味撲鼻而來。原是馬廄邊兒上是個雞棚,正有四五只雞棲在木架上,不時咯咯叫幾聲。
前院尋不著,楊脩便樂呵呵尋著后院。
后院的門虛掩著,院中有一棵大榆樹,地上已有落葉,但枝葉尚還繁茂,給后院增添幾分蔭意。
楊脩隨意進屋查看,倒尋不見韓起。
見里屋擺放了一張案幾,幾后有“榻”。案幾上的一側堆放了不少竹簡,另一側是個筆架,堆放幾支毛筆、硯臺、硯滴等物。
在案幾的兩側,放了兩列“木枰”。“枰”和“榻”一樣,都是坐具。屋內的榻上與枰上,鋪的都有席。
怎生如此簡陋……
楊脩不由眉頭一皺。
他歷來用上好的文房四寶,當此地一看,覺得這韓起過于樸素。
門外的韓起沖他叫喚:
“阿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