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章 三年無改
- 大明正德:朕乃有道昏君
- 墨落皇朝
- 2046字
- 2024-09-13 00:06:00
英國公張懋的助攻,讓劉大夏尷尬的跪在了文華殿中。
在西苑時,張懋也看不懂小皇帝所謂三年不大婚的目的所在,如今看到劉大夏趴伏在地一動不動,謝遷一臉欣慰的喜色。
即便是一貫冷漠的吏部天官馬文升都有所動容,張懋這才知道人小鬼大的小皇帝,所謂守孝三年,是對文臣的絕殺手段。
德行是文臣們日常掛在嘴上,限制皇家與勛戚的慣例,仁德之前還有一個‘孝’字。
‘純孝’二字便可蓋壓所有德行,哪怕現在的小皇帝是個昏庸無道、穢亂宮廷的昏君暴君,有‘純孝’二字在前,那他就是金身不破的仁孝之君。
質疑、攻訐純孝之君,即為奸佞,為大奸大惡之輩,只因‘孝’之一字,在大明朝真的可以蓋壓一切德行。
你再是道德夫子、清正君子,守不住一個‘孝’字,那便是大奸大惡之輩。
“陛下,老國公說法可是真事兒?”
張懋一記助攻,讓劉大夏跪也不是、起也不是,受先帝囑托顧命的閣臣劉健、李東陽也是各自沉默。
點出大喪之服,給張懋助攻機會的謝遷,則是溫言問及朱厚照,英國公張懋之言是否為真。
“于喬先生,皇考待朕如何,你們幾位老先生以及詹事府的諸位師傅,都可作為見證,君臣父子如此,朕豈能不以純孝事皇考?
民間都有守孝三年禮方盡之說,朕已經想好了,自正德元年至正德三年秋,大明政令一如皇考在時。
三年之內,宮中除先代皇帝孝期之外,不鳴鐘鼓、不起歌舞。”
內閣之前謀劃,自小皇帝口中娓娓道來,但作為首輔的劉健,心中卻并無一絲安然,次輔李東陽也是一個模樣。
只因小皇帝披上了純孝的外衣,三年之內,朝野上下任何過激諫言,都不能落在小皇帝身上,過激則是有違孝道。
官員違了孝道,那便沒有做官的資格了。
這也就是朱厚照面對外朝百官的保身之法,內閣不是他的敵人,六部也不是他的敵人,天下百官、大明士紳才是。
但如今內閣、六部、京官卻都是他面前的阻滯,經文華殿議政試過之后,朱厚照差不多已經拿住了內閣的脈門,但六部、京官還橫亙在他面前。
周璽的今日飼鷹、明日飼犬,只是京官們的試探,那還是悠著勁說的,朱厚照若不以純孝為外衣,只怕接下來就是昏庸無道、不似人君之相,這類說辭了。
“子曰:父在,觀其志;父沒,觀其行;三年無改于父之道,可謂孝矣!”
此時此刻,小皇帝都要失去轄制了,謝遷還在掉書袋,讓首輔劉健很是不滿。
為何皇帝大喪只用二十七日孝期,除了不耽誤政事之外,不讓皇帝以‘孝’之一字作為擋箭牌,也是必須要考慮的。
“陛下,先帝崩殂彌留之際,曾交托于臣等,務必使陛下于年內大婚,斬衰三年,大明亦有祖制,先減為二十七個月,再以日代月,為大喪斬衰二十七日。
即便憲宗純皇帝大喪,先帝斬衰二十七日之后再延,亦不過百日,陛下斬衰三年,便是大婚之期耽誤三年,臣等豈不是有違先帝之托付?
宮內選秀業已開始,京畿周邊秀娥不日便到,陛下這個時候提出推遲大婚,宮內所選秀娥該如何處置?”
若小皇帝真是以孝為先,劉健不是不可以同意他斬衰三年。
只是先帝弘治爺大喪時,這位小皇帝有過劣跡,因其厭惡大喪規矩,回鐘粹宮之后,便衣常服起歌舞,還讓番僧于鐘粹宮內奏樂作法。
那時節也是折騰的好不熱鬧,鐘粹宮內的鐃鈸之聲,傳至停靈的乾清宮內,若不是看大行皇帝顏面,眾臣豈會輕易饒過這個小皇帝?
“劉老先生,此乃朕家事,就無須在殿上爭論了,朕還未長成,宮中所選秀娥小的九歲大的不過十四歲,這等年紀怎么延嗣?”
聽到小皇帝的這個理由,英國公張懋殿前失儀竊笑出聲。
劉健怒道:“英國公,這有何可笑之處?”
“不知劉閣老幾歲婚配,又在幾歲延嗣?
老夫不過以為陛下說的不錯,九歲的丫頭雌雄難辨,還真是不好過早的大婚……”
英國公張懋的失儀跟解釋都有些牽強,其實以前歷代皇帝也大都是這么來的。
但若仔細一想,開國初年,諸王子嗣不絕,而今諸帝子嗣稀少,未必沒有成年之后才婚配的原因在。
宮中選秀,秀娥最大不過十四也是規矩,這歲數在張懋看來,也是有些扯淡的。
最重要的一點就是,小皇帝已經跟他約好,要取南京魏國公府之女為皇后,這可是關系勛貴地位的婚姻。
若劉健再問,他張懋就只好奔下三路而去,給他講講十五歲的男孩,跟十八的小伙子,有什么不同之處了。
“你……”見英國公張懋一臉插科打諢之相,劉健不由大怒,若真讓小皇帝以純孝躲過內閣跟詹事府的教導,那就真是大事不妙了。
“劉老先生,秀女選了也就選了,正好養在宮中先教授禮儀,如老國公所言,三年之后長成,也利于生養不是?
此時,哈密衛的得失才更重要,秀娥就在京畿范圍之內,想選隨時都可以,但失了哈密衛,讓土魯番跟哈密結成塞外之國,以后再取可就難了。”
小皇帝想要輕易轉移話題,劉健卻不許,如劉大夏所言,哈密衛實在守不住,暫時丟棄也沒什么問題。
但大明新皇登基之后,三年不婚,才是真正的大問題,這涉及到的是國本。
“陛下,大婚延嗣立儲乃是國本,陛下若真的如此執拗,那臣只能請出太皇太后跟皇太后,勸說陛下了!”
聽到劉健要請出太皇太后周氏跟皇太后張氏,朱厚照的臉色也變的難看了不少,他正待反駁,一直不說話的吏部天官馬文升卻開了口。
“晦公,如陛下所言,大婚之事可以再議,但哈密衛的事,還是要有個妥善應對的,拜牙自稱素檀,朝廷最起碼是要申斥一下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