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章 探索觀察與表達之道,強化閱讀積累
- 時光課痕
- 蹦蹦虎
- 1242字
- 2024-11-06 05:53:03
第五單元的語文教學,其核心要素在于兩點:一是深刻體會作者是如何留心并細膩觀察周遭事物的,二是鼓勵學生親自實踐,學會仔細觀察并將觀察所得生動、準確地記錄下來。在此基礎上,我進一步豐富了教學目標,強調觀察需遵循一定的順序,確保描述條理清晰;同時,我提出了“閱讀積累是寫作的另一只翅膀”這一理念,旨在提醒學生,廣泛的閱讀與深厚的語言積累是提升寫作能力的關鍵。
《搭船的鳥兒》作為這一單元的開篇之作,不僅以其生動的筆觸吸引了學生的注意力,更是我們探索觀察與表達之道的絕佳范例。課文的第二段與第四段,無疑是本次教學的重中之重。我首先引導學生自主閱讀第二段,讓他們用自己的話說說這一只怎樣的鳥。學生們紛紛發言:“這是一只彩色的鳥!”“這是一只美麗的鳥。”這些回答無疑是對作者整體描繪鳥兒特點的積極響應。
緊接著,我問:“那么,作者是如何從細節上展現這只鳥的彩色與美麗呢?”學生們迅速從文本中找到了答案:“這只鳥擁有翠綠的羽毛,藍色的翅膀,以及長長的紅嘴。”我適時肯定:“沒錯,作者不僅觀察入微,而且觀察的順序也極為講究,從整體到局部,層次分明。”這時,另一位學生補充道:“作者還把翠鳥與鸚鵡進行了比較,讓我們知道了翠鳥的美。”我對此給予了高度評價:“確實,作者邊看邊思考,運用對比的手法,讓自己的觀察感受更加鮮活、具體。”
為了進一步強化學生有序觀察的意識,我總結了這段文字中描寫翠鳥外形的觀察順序——“整體到局部”,并鼓勵學生將這種觀察方法應用到日常生活中。隨后,我話鋒一轉,提問:“靜悄悄地站在船頭的翠鳥展現的是靜態美,那么與之相對應的,你們能想到哪個詞?”恩恩毫不猶豫地回答:“動態美!”我對他的敏銳思維給予了極大的贊賞,甚至破例給了他“一百加一百星”的獎勵,以此激勵其他學生也要勇于思考,敢于表達。
順著這個思路,我們自然而然地過渡到了第四自然段的學習。翠鳥的動態美,在捕魚的過程中得到了淋漓盡致的展現。我引導學生尋找并列出作者用來描繪翠鳥捕魚動作的動詞,經過一番討論,我們共同找出了“沖、飛、銜、站、吞”這一系列連貫的動作。接著,我提出了一個富有挑戰性的問題:“‘沖’字能否替換為‘跳’字?”軒軒首先嘗試回答,雖然他認為不能替換,但理由略顯片面,認為翠鳥不會跳。而兮兮則精準地指出了“沖”字所蘊含的深意:“‘沖’字更能體現出翠鳥捕魚時的速度之快,力量大。”我對此深表贊同,并總結道:“正是這些精準而富有表現力的動詞,讓翠鳥的動態美躍然紙上,展現出了它捕魚動作的敏捷與迅速。這是作者細心觀察的結果,但同樣重要的是,作者擁有豐富的詞匯積累,能夠靈活、準確地運用這些動詞,為文章增添了無限光彩。”
最后,我再次強調了閱讀積累的重要性,鼓勵學生不僅要仔細觀察,更要廣泛閱讀,不斷積累好詞好句,學會在恰當的時機靈活運用,讓自己的文章更加生動、富有感染力。正如《搭船的鳥兒》所展示的那樣,每一個細致的觀察,每一次巧妙的表達,都是對這個世界美好瞬間的捕捉與再現,而這一切,都離不開我們平時的仔細觀察和閱讀積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