玩吶?
相位空懸,只是放出兩個丞相的位置,讓我們來爭搶。
那么,這些日子豈不是白忙活了?
血白流了?
人白死了?
上卿姚賈的諫言不但昌平君羋啟心里不滿,宗室成員也非常不滿。
部分心存野望的外客官員也不太滿意。
紛紛出班奏報:
“奸相把持朝政大權,故意延后大王親政時日,當誅!”
“啟稟大王,臣不敢茍同上卿之言。呂相擅權日久,不可拖延,當斷則斷。”
“時移世易當變矣。”
“大王已然親政,當剪除呂相羽翼,伸展王權,才可威服天下。”
“相邦之位不可空懸,懇請大王三思。”
“……”
鬧大了!
看著朝堂上群情激憤的樣子,羅成當足了透明人。
不過,大概意思他也能看明白——很多人想殺呂不韋,而政哥的意思好像不愿意下手。
至于相權之爭什么的……他暫時還沒想那么多。
他只想看政哥是什么意思。
然后根據政哥的思路走。
政哥不表態之前,他繼續假裝不存在。
隨便朝堂大臣們怎么爭吧。
畢竟,對他而言呂不韋死不死的都是無所謂的事,只要確保政哥活蹦亂跳,不被毒丹毒死就行。
“呂相不能罷!”
就在羅成冷眼旁觀的時候,原本跟他一樣躲清閑的趙高突然抱著芴板出班奏報:“稟大王,臣以為呂相治國有方,世人皆知,不可輕易罷輟。”
“且,呂相乃是大王仲父。”
“受先王所托,為陛下治國引政師出有名,突然罷輟,乃是陷大王于不義也。”
“依秦律,相邦無過不可罷。”
“正如上卿所言那般,呂相只是稍受病痛困頓,待病痛盡去還可為我大秦出力。”
“譬如相邦以雜家之學聞名于世。”
“又置問天閣,率飽學之士編纂《呂氏春秋》,千金難改,名震諸子百家。”
“乃是我大秦文萃所在,豈能說罷就罷?”
“依臣所見,大王當派侍醫盡心為呂相醫病,待其精神完備,還要承擔開科取士之重責。”
“因此,非但不能罷相,還要重賞呂相,以觴其功。”
太陽從西邊出來了?
羅成不可思議地看著丹墀下侃侃而談的趙高,感覺好像從來不認識這個人似的。
難道,這廝要說的話,其實是政哥想表達的意思?
人家政哥肚子里的蛔蟲嘛。
否則的話,按照趙高這個老銀幣的行事作風,應該會選擇誰都不得罪地做個老好人。
不會頂風冒火地跟絕大部分朝堂大員對著干。
“臣有所惑。”
正在羅成詫異的時候,駟車庶長嬴係突然出班:“請教大王,敢問中車府令,開科取士乃是何意?”
不對勁啊!
昨晚才從客卿那里聽到廣設學館的建議,今天早晨就聽到了開科取士的消息。
說二者之間沒有聯系,打死嬴係都不會相信。
肯定是大王跟心腹重臣在密謀著什么。
這件事得弄清楚。
畢竟,按照那位年輕客卿的建議,為宗室子弟廣設學館的話,必然會培養出大批優秀人才。
如果大王真的有開科取士的想法,或許真是宗室重振雄風的機會。
總比外客官員占據大秦朝堂核心官位強很多。
開科就開科。
比起前來投奔大秦的六國寒門士子,富裕的宗室子弟,在開科方面更占便宜。
“嗯~”
嬴政狠狠瞪了眼趙高:保呂相就保呂相吧,你提開科干嘛?
扭頭看向嬴係的時候面色平靜道:“所謂開科取士,乃是羅卿提議。”
“概為,廣設學館,廣招天下飽學之士為吏、為官。”
“趙高,你記性好,替寡人解釋一二。”
用開科取士來代替薦才制涉及范圍非常廣泛,乃是動搖宗室、楚系,以及隱隱形成規模的大秦氏族力量根本的變革。
真折騰起來,動靜不亞于商鞅變法。
肯定會死一批人。
按照嬴政原本的想法,可以借助呂不韋的威望把事情痛痛快快辦了,讓呂不韋去得罪宗室、楚系勢力和大秦氏族力量。
然后再讓呂不韋歸隱封地。
沒想到,事情還沒辦呢,就被趙高拿出來說事,用來庇護呂不韋。
趙高的心思倒是通透。
猜到了寡人的謀劃。
可惜,提出開科取士的時機不太妙。
眼下呂不韋正受到宗室、楚系和氏族勢力的圍攻呢,你提出開科取士,不是火上澆油嗎?
把話把遞給趙高的同時,嬴政沖著李斯使眼色:幫趙高查缺補漏,把開科取士之事順利推進下去。
眼下知道這件事的人不多。
羅成這個小年輕指望不上,只能讓李斯和趙高出面擺平朝堂眾臣了。
“諾!”
趙高情知自己說錯了話,領命的同時心思電轉仔細措辭解釋:“回渭陽君話:開科取士之議,乃是為我大秦蕩滅山東六國后施政九州之勢廣納賢才之舉。”
“如今,我大秦兵強馬壯,正是舉兵東出之時。”
“然,剪除山東六國容易,治理偌大的九州卻極為吃力。”
“若以此計算,需數萬飽學之士。”
“隨意招納各國士子,則容易出現才學良莠不齊的狀況,需統一科題考證一番,再依據士子才能任命重則。”
“客卿羅成諫言。”
“可設縣試、郡試、殿試三科取士。”
“通過縣試者曰秀才,可任小吏,三年期滿方可參加郡試。”
“通過郡試者曰舉人,可任鄉長、縣丞等低階官位,三年期滿方可參加殿試。”
“通過郡試者曰進士,可任縣令顯職,為大秦效力,再依功撅升任用。”
“此舉,可解我大秦賢才困乏之局。”
“亦可避免魚目混珠之輩進入朝堂,乃是謀國之策。”
“然,此舉非德高望重之飽學之士不可主持。”
“呂相文名在外,最宜主持此事。”
“……”
變天了。
果然要變天了。
嬴係聽著趙高的解釋,眼神復雜地看向大殿右側人群里站班的羅成:客卿果然是為我宗室謀劃。
可信之人。
“胡鬧!”
昌平君羋啟一甩袖子皺起眉頭,看向羅成:“我大秦舉賢薦才二百余年,國力蒸蒸日上,豈能因小兒之謀無故生變?”
“此乃害國之言。”
“動搖國本,尚未可知。”
“臣,懇請大王,誅殺此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