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第一節 概 述

中藥是在中醫藥理論指導下用于疾病治療和預防保健的天然來源藥物。從藥物的形成歷史和使用地域而言,中藥是中華民族在長期的醫療實踐中不斷發現、總結形成的。中藥的商品形式包括中藥材、中藥飲片和中成藥三種。

一、基本概念

中藥炮制是根據中醫藥理論,依照辨證施治用藥需要,結合藥物自身性質以及調劑、制劑的不同要求,將中藥材加工成生熟飲片的技術。研究中藥炮制理論、工藝、規格、質量標準、歷史沿革及其發展方向的學科稱為中藥炮制學。中藥炮制是我國獨有的制藥技術,中藥炮制學是中藥專業的必修主干課程。

中藥飲片是指在中醫藥理論指導下,將中藥材加工炮制成一定規格,可供調劑和制劑配方用的制成品。中藥飲片是中藥行業的三大支柱之一,其基本工序分為凈制、切制和炮炙三大部分。中藥飲片既可以直接供中醫臨床調劑配方,制成湯劑或生產配方顆粒直接沖服,還可以供藥品生產企業生產中成藥及醫院生產中藥制劑。飲片入藥,復方配伍,既是中醫臨床用藥的特點,也是中醫藥學的特色。中藥飲片炮制質量直接影響中醫中藥的臨床療效。

臨床中藥炮制學是研究中藥炮制影響藥性變化的規律,指導中醫正確選用飲片規格,保證臨床安全有效的科學。中藥炮制學與中醫臨床的密切關系,是產生和創立臨床中藥炮制學的基礎和依據。中藥的療效實際是指飲片的療效,并非原藥材的療效。一種藥材,只有根據臨床的需要,常常可以炮制成數種飲片。例如,甘草的飲片規格有“生甘草”簡稱“甘草”和“蜜炙甘草”或稱“炙甘草”;大黃的飲片規格有“大黃”“酒大黃”“熟大黃”“醋大黃”“大黃炭”等。藥材在炮制成飲片的過程中,由于加熱、加輔料,以及發酵、制霜等因素的影響,藥物由“生”變“熟”,其中的有效成分或者毒性成分不可避免發生質的變化或量的變化,表現為改變藥性,產生新療效或降低毒性和副作用,用藥更加安全。中藥炮制使中醫臨床用藥品種增多,選擇范圍加大,更加適應辨證施治、靈活用藥的需要。所以,中藥炮制是中醫臨床用藥特點之一,是中醫提高臨床療效的手段,是保證用藥安全的措施。學習臨床中藥炮制學,掌握中藥炮制方法和理論及其對中藥性能功效的影響,是從事中醫專業工作的必然需要。

二、臨床中藥炮制學的任務

1.指導臨床正確選用飲片規格 中藥炮制成法定的飲片才能發揮特有的臨床療效。中醫歷來就有中藥“生熟異治”之說,所以在臨床上非常重視藥物的生熟用法。根據對患者的辨證診斷結果,選擇適宜的中藥飲片,組方調劑,才能收到預期的治療效果。唐代名醫孫思邈在《備急千金要方》中記載的臨床用藥“有須燒煉炮炙,生熟有定,一如后法;順方者福,逆之者殃……諸經方用藥,所有熬煉節度,皆腳注之”;宋代《太平圣惠方》中的“凡合和湯藥,務在精專,甄別新陳,辨明州土,修治合度,分兩無差,用得其宜,病無不愈”等,都是古代醫學家臨床應用中藥炮制品經驗的總結。

近代,由于學科分化,醫藥分家,開始逐漸形成“醫不知藥情,藥不知醫用”的狀況。中醫專業把中藥炮制作為《中藥學》的一個章節,中藥功效論述中對生、熟飲片的重視不夠。部分醫生臨床處方用藥不經炮制,生藥生用。如此下去,既影響治療效果,也阻礙中藥炮制學的發展。臨床中藥炮制學通過介紹中藥飲片炮制的操作方法,研究炮制過程中藥性的變化規律,闡明各種飲片的藥性及適應證,介紹常用飲片規格的處方應付,指導醫生在準確辨證的基礎上,合理選藥,配伍組方,提高治療效果,達到安全有效的目的。

2.評價炮制方法和工藝的合理性 中藥飲片規格的產生來源于中醫臨床,但是隨著地域、中醫流派、用藥習慣、炮制技術的傳承等因素的影響,記載于中醫藥文獻中的同一中藥飲片功效也有差異。查閱文獻資料,開展中藥炮制的臨床研究,從歷史上正本清源,厘清某一項理論、一種制法、一類藥物、一個飲片規格的來龍去脈,分析探討炮制的原始意圖、歷史演變及這些變化的優缺點,選擇合適方法和手段,驗證和評價炮制方法、工藝和飲片作用,才能有的放矢地利用現代化技術手段,改進傳統方法,體現正確的炮制意圖。

炮制是為臨床治病服務的。炮制的方法工藝是否合理,最終的判斷根據就是臨床應用是否安全有效。明代《本草蒙筌》載:“凡藥制造,貴在適中,不及則功效難求,太過則氣味反失。”其說明炮制工藝條件對中藥飲片藥性功效的影響。研究和發展中藥炮制理論,開展中藥炮制的臨床研究,驗證飲片功效,評價炮制方法工藝的合理性,是學習臨床中藥炮制學的任務之一。

主站蜘蛛池模板: 共和县| 绥宁县| 龙州县| 怀宁县| 封丘县| 犍为县| 沁源县| 凉城县| 阿拉善盟| 铁岭县| 临洮县| 镇宁| 雷州市| 沧源| 全椒县| 齐河县| 东安县| 台北市| 壤塘县| 博罗县| 昂仁县| 岑巩县| 苍梧县| 康定县| 登封市| 班玛县| 石屏县| 芦山县| 万盛区| 寿光市| 墨竹工卡县| 合川市| 通化县| 桑植县| 平乐县| 海原县| 崇义县| 奉化市| 门头沟区| 同江市| 江孜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