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第一節 衛生經濟學歷史沿革

一、衛生經濟學產生的歷史背景

醫療經濟問題很久以前就引起了人們的注意。公元前3世紀,古希臘思想家亞里士多德曾談到農民和醫生之間在生產和交換中的關系。17世紀,英國古典經濟學家W·配第在《獻給英明人士》(1691)一書中指出:花在工人身上的醫療保健費用會帶來經濟上的收益。1940年,H.E.西格里斯特發表了《醫療經濟學緒論》一文,認為醫療經濟學應該闡明阻礙西醫學應用的各種社會經濟條件,分析貧困與疾病給國民經濟所帶來的巨大損失,解決醫療價格與患者的經濟負擔能力之間的矛盾。醫療與經濟具有越來越密切的關系,但運用經濟學的規律去研究醫療衛生問題,以及衛生經濟學這一學科的形成是經歷了一定過程的。

(一)發達國家衛生費用劇增成為衛生領域期待研究的經濟問題

第二次世界大戰以后,由于醫學科研技術水平的迅速提高,診療手段和衛生設施、設備的現代化,人口的老齡化,慢性病的劇增和人們對醫療保健需求水平的提高等原因,造成醫療衛生費用的大量增加。例如,20世紀歐洲許多國家的醫療保健費用的支出,20世紀50年代約占國民生產總值的4%,20世紀70年代末已上升至8%。從增長率來看,20世紀50年代許多國家衛生保健費用在國民生產總值中所占的比重增長了1%,60年代增長了1.5%,70年代增長了2%。高額的醫療衛生費用對政府、企業主、勞動者個人和家庭都是沉重的經濟負擔,客觀上要求分析衛生費用迅速增長的原因,尋求抑制衛生費用增長的途徑。

(二)衛生事業的社會化加強衛生領域經濟問題研究的需求

衛生經濟學是伴隨著衛生事業社會化而發展的。在人類發展歷史的早期,醫學只是人與人之間一種自發的、互助的道德行為,到了私有制社會,醫學漸漸成為一種獨立的職業和一些社會成員謀生的手段。在醫生和藥物等技術資源有限的情況下,衛生服務就不再只是一個技藝問題,也是一個涉及社會關系、社會倫理和資源分配的經濟問題。于是醫學便開始有了技藝、經濟和倫理的三重屬性。

在人口分散的農業經濟社會里,在個體行醫為主的歷史階段,衛生服務的經濟關系只是表現為醫生和患者之間的簡單的金錢支付關系。隨著社會的發展,特別是城市的出現、社會分工和醫院的形成,衛生服務提供者與服務對象之間、醫療機構內部的成員之間開始出現復雜的經濟關系。因此,早在17世紀,一些學者和政治學家就開始意識到了衛生、人口與經濟發展的關系,探討了結核、傷寒、天花等傳染病的經濟成本和費用。馬克思和恩格斯在他們的經濟學著作中也多處論述了衛生投入與再生產的關系,以及社會制度與勞動者健康狀況的關系,這些論述成為現代早期衛生經濟學和社會醫學最早的思想見解。

(三)健康消費與投資需求拓展衛生領域有關問題的經濟學分析

衛生經濟學作為一門獨立的學科,誕生于第二次世界大戰后發達的資本主義國家,這一時期醫學的社會化程度空前提高,因為城市化加速發展,人口密度增加,勞動條件惡劣,生活環境污染加劇,戰爭的破壞等社會因素,導致許多疾病的發生和流行,控制疾病的傳播已成為穩定社會的一個突出問題。隨著衛生事業的規模越來越大,技術裝備越來越先進,分工和專業化水平越來越高,醫療衛生事業已經發展為占用相當數量的資金和勞力的“衛生產業”部門,在社會經濟生活中占有重要地位。因此,對原衛生部門經濟問題的研究成為經濟學研究的重要課題。另外,伴隨著科學技術的發展和社會生產的不斷擴大,社會需要更多健康的勞動力參加到經濟的競爭中來。同時,由于生產的社會化與生產資料私人占有制的矛盾加劇,迫切需要通過改善社會的福利狀況來緩和階級矛盾,穩定勞動力資源。于是,英、美、法等經濟發達國家都開始關注衛生經濟問題。

二、衛生經濟學的發展過程

(一)國外衛生經濟學的發展

20世紀初期,美國出現了醫療成本委員會,著重研究達到健康標準所需要的醫療衛生成本費用。這一時期,美國學者西格瑞寫下了《醫療經濟學概論》一書,第一次系統地提出了衛生經濟學的概念和研究任務。1952年,《世界衛生組織紀事》上發表了美國人馬爾達的論文《衛生的經濟方面》,被認為是衛生經濟學的第一篇論文。1958年,S.J.麻希金在華盛頓出版的《公共衛生報告》上發表了題為《衛生經濟學定義》的論文,明確提出衛生經濟學的定義是“研究健康投資的最優使用的科學”。20世紀50年代,美國對衛生經濟學的研究起源于美國的經濟學會,共有6篇代表作,這些論文的作者后來成為美國的第一代衛生經濟學家。20世紀60年代以后,衛生經濟學的研究在歐美國家進一步開展起來。1968年,世界衛生組織在莫斯科召開了第一次國際性的衛生經濟學討論會,出版了論文集《健康與疾病的經濟學》,標志著衛生經濟學的形成及作為一門獨立的學科登上了學術論壇。此后,衛生經濟學進入更為廣泛的發展時期。

在研究初期,衛生經濟學研究討論的中心是政治性的。社會化的衛生保健制度與自由市場衛生保健制度的存在所產生的資金短缺和效率不高的問題及醫療技術與資金可供量之間的鴻溝加寬問題,成為衛生工作必須解決的問題,也成為衛生經濟學得以迅速發展的土壤。在20世紀60年代,衛生經濟學家主要從事數據的收集與整理,特別是費用數據的研究。從20世紀70年代開始,用系統方法將投入與產出、資源與效益聯系起來進行衛生經濟學研究。到20世紀80年代,衛生經濟學的討論進一步深化,認識到沒有任何一種衛生保健制度能向人民提供在醫療技術上可能提供的一切東西。

(二)我國衛生經濟學的發展

我國的衛生經濟學研究始于20世紀70年代末。在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精神的指導下,以“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討論為背景,主要討論醫院的經濟管理,也正是這些討論所帶動的經濟理論孕育了中國衛生經濟學的產生。為了研究與解決醫院經濟管理中所提出的理論與實踐問題,原衛生部召開了多次座談會,并于1983年在廣州召開了中國衛生經濟研究會成立大會和第一屆年會,成立了中國衛生經濟研究會(后改為中國衛生經濟學會),標志著中國衛生經濟學的誕生。

在衛生經濟學初步發展階段的10年中,衛生經濟理論研究向應用性政策研究邁出了可喜的一步。在實現計劃目標的政策與措施選擇上,貫徹了成本有效性原則,注意成本-效益評價,堅持預防為主,貫徹了內涵挖掘與外延擴大相結合的方針。以1992年鄧小平同志南方談話及中共中共十四大確立建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為我國經濟改革目標為契機,衛生經濟學迎來了深入發展的新時期。這個時期主要有兩個特點,一是各級原衛生部門牽頭組織縱向與橫向協作,進行了各種形式的調查研究;二是世界銀行經濟發展學院與我國原衛生部共同發起成立了“中國衛生經濟培訓與研究網絡”,并且積極開展了衛生經濟學方面的研究。通過近10年的努力,我國在衛生事業性質、衛生事業的地位與作用、衛生事業的市場環境與政府作用、健康保障制度的建設、區域衛生發展規劃的理論與實踐、市場經濟條件下宏觀衛生資金運動的研究、衛生總費用、政府職能的轉變、衛生服務提供者的行為規范及衛生經濟學建設和隊伍建設等十大領域,均取得了重要進展。

進入20世紀90年代以后,“看病貴、看病難”成為一個突出的社會問題,我國衛生經濟的發展面臨著諸多挑戰,如何建立一個完善、高效,同時又是低成本的醫療保障制度就顯得非常重要,這也為衛生經濟學的研究提供了新的內容。這一時期,我國衛生事業出現的問題集中表現在:第一,國民利用衛生服務的狀況令人擔憂。2003年開展的第三次國家衛生服務調查顯示,出現近一半被調查者有病不去看醫生、該住院而不去住院的現象,其中經濟能力是制約老百姓利用衛生服務的最主要因素。第二,公共衛生服務體系比較脆弱。隨著20世紀80年代衛生事業改革以來,公共衛生服務體系建設沒有得到應有的重視。2003年的傳染性非典型肺炎(SARS)和2004年的禽流感兩大突發公共衛生事件對我國的公共衛生服務體系提出了嚴峻挑戰。第三,衛生總費用增長迅速。1978年、1988年、1998年、2007年全國衛生總費用分別為110.21億元、488.04億元、3678.72億元、10966億元。圍繞著新時期出現的問題,我國學者通常從宏觀角度去研究,強調要規范研究和投入分析;同時,也從微觀角度去研究,并重視實證研究和產出分析。

2009年,我國開始了“新醫改”,衛生經濟學的相關研究有了前所未有的繁榮。換言之,“新醫改”的內容為衛生經濟學的研究提供了肥沃的土壤和充足的養分。

主站蜘蛛池模板: 黔西县| 苍南县| 定陶县| 兴和县| 渝中区| 定日县| 汉源县| 江达县| 巫山县| 灵宝市| 黑河市| 千阳县| 慈利县| 平潭县| 南江县| 开远市| 利津县| 台南县| 呼伦贝尔市| 连南| 太仆寺旗| 京山县| 沐川县| 资阳市| 巫溪县| 社旗县| 上饶县| 许昌市| 汽车| 芦山县| 咸宁市| 政和县| 且末县| 宣汉县| 临颍县| 铜梁县| 务川| 博白县| 赤城县| 潜山县| 望城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