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執針問道:創新針法組穴療難治病
- 陳楓
- 946字
- 2024-09-05 10:59:52
第一章 成長經歷
一、天津,人生的起點
1962年12月3日,我出生在天津市。中學就讀于天津市第四十三中學,對面是南開醫院,這也大概是我和醫學有緣的一個原因吧。其中有許多同學的父母就是醫生,后來成為中國工程院院士的吳咸中,他的小兒子就是我的同學。我也因此很早就知道中醫、西醫、中西醫結合,知道張仲景,還有那個能治療急腹癥的“黃藥湯子”,這對我后來的職業選擇多少是有些影響的。
1977年恢復高考,我是1980年參加高考的,填志愿的時候選了醫學,當面臨選擇中醫還是西醫的時候,爸爸媽媽給了一個理由,他們認為中醫比西醫“干凈”,現在聽起來很搞笑。入校時朋友把我的中醫系改成了針灸系,我當時想這算什么專業,就是一根針能有什么可學的。后來另一個朋友說針灸專業前途好,勸我不要改回,現在看來要感謝這兩位朋友了。這兩位朋友一個是后來的國醫大師阮士怡,另一個是當時學校的教務長,也是著名兒科專家李少川,他們是改變我一生命運的人。
進入大學后才知道,我們1980級針灸專業是全國首屆針灸專業本科生。當時北方由天津中醫學院招收30名學生,組成針灸系,南方由上海中醫學院招收30名學生,組成針灸推拿系。到了1981年的時候,又有5所院校設針灸專業,再以后陸續所有中醫院校都開設了針灸專業,而我們1980級也因此有幸成為全國首屆針灸專業的畢業生。
由于是首屆針灸專業的學生,老師對我們的培養非常重視。加之我是班長,又是系學生會主席,因此獲得了更多的學習機會。曾有幸和國醫大師石學敏院士學習,那時石院士還管病房查房,門診的時候有上百名患者,我跑前跑后,感謝恩師手把手地教我如何針灸,這于后面的師弟師妹恐是一種奢望,于我卻是職業生涯始終引以為豪的。
小的時候,我很喜歡聞書的味道。每個學期的第一天,似乎成了最盼望的日子,因為這一天新書是要發下來的,新書的味道特別好聞。趴在床上,聞著新書的味道隨意翻閱著,雖然內容是看不懂的,但書中的插圖卻也足夠慰藉一個小孩子的好奇心了。
后來我就漸漸地試著積攢一些零用錢,開始買一些課外書。那時的書很便宜,幾毛錢就可以買一本不錯的書,一塊多錢的書就是厚厚的一本名著了。日子一天天過去,書沒有讀透幾部,但買書似乎成了“行家”。現在書買的少了,新書的味道也覺得沒有以前那么濃了,不知是紙張發生了變化,還是我的嗅覺漸退了。但小時候書的味道,依然留在我的腦海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