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一、分子生藥學的起源

分子生物學(molecular biology)一詞最早于1945年由William Astbury提出。1953年Waston和Crick發現脫氧核糖核酸(deoxyribo nucleic acid,DNA)雙螺旋結構后,分子生物學迅速成為20世紀發展最快、對人類影響最大的學科之一。

聚合酶鏈式反應(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PCR)技術是分子生物學領域最重要的發現之一。1983年Kary Mullis提出了聚合酶鏈式反應的設想,1985年發明了聚合酶鏈式反應,1988年PE-Cetus公司推出第一臺PCR儀,1989年Science報道了耐熱性的Taq酶,1993年Mullis因發明聚合酶鏈反應獲得諾貝爾化學獎。PCR技術逐漸被生命科學的各個學科利用,不斷促進生命科學的發展。

生藥學誕生于18世紀末至19世紀初,德國學者T. W. C. Martius在1832年出版了Grundriss der Pharmakognosie des Pflanzenreiches,標志了生藥學的誕生。1880年日本學者大井玄洞將該書翻譯成日文,日文名稱為《生藥學》。1934年,我國學者趙燏黃與徐伯鋆合著的《現代本草學-生藥學》標志著我國生藥學科的誕生。目前,我國藥學專業均開設生藥學課程,在中藥專業演化為中藥鑒定學,成為中藥學科的重要專業課之一。

1995年,我國科學家黃璐琦院士敏銳地觀察到PCR技術在生藥學領域的極大潛力,分析了分子生物學和生藥學結合的理論基礎,對分子生物學技術在生藥學中的應用進行了展望,認為其在藥材鑒定、生產和活性成分獲取等方面有著廣泛的運用前景,首次提出了“分子生藥學(molecular pharmacognosy)”的概念。

主站蜘蛛池模板: 山阴县| 蒙城县| 密山市| 曲靖市| 麻阳| 南皮县| 连江县| 开远市| 封开县| 三亚市| 莒南县| 正镶白旗| 大方县| 嘉义市| 元江| 韶关市| 调兵山市| 句容市| 崇义县| 报价| 镇坪县| 老河口市| 东乡县| 保德县| 永善县| 铜山县| 修文县| 牙克石市| 宁海县| 浦北县| 巴南区| 思茅市| 沿河| 西贡区| 墨竹工卡县| 固始县| 衢州市| 临沂市| 汪清县| 韩城市| 壤塘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