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百思不得其解,對面“吱呀”一聲,兩人齊齊的轉過頭。
李承走了過來,先道了聲謝。
才剛剛見識過,道士再不敢拿大,跟著車夫站了起來。
三人坐下,李承言簡意賅:“那個老人是誰?”
“何五障,戶司主事!”
“修為很高?”
道士伸出手掌,左右一翻:“別處不知道,但在這靈寶城,至少在前十之列。而論馭獸,他認第二,這城里沒人敢認第一!”
李承恍然大悟:怪不得那道氣機那般兇猛。
車夫又道:“不過李先生放心:他做事雖有些率性,但為人正派。再者,氣運之寶對馭獸而言并無什么大用……他窺覬的,應是從罐中逃走的那只鬼煞。
這類東西對靈獸大有裨益,怕你與他爭奪,所以欲摛故縱先走了一步……想必這幾日他就會伺機出手,對付那鬼煞……所以先生無須擔心。”
就說那老人當時怎么那么古怪,但我要鬼煞做什么?
也沒什么可擔心的。
李承點點頭,又拱了拱手:“多謝,還有一事:能否請教一下兩位,這修行的門道?”
兩人對視一眼,道士搖了搖頭。
他自己都修的半吊子,哪能說的清楚。
車夫想了想:“這個問題太過龐雜,我說簡單點……經云:何為靈氣?和氣、乖氣也。
這二氣,便為萬物修行之根本。但具體是什么,誰也說不出個所以然。又因玄之又玄,捉摸不透,久而久之,便衍生出形形色色的道門。所謂大道三千,各有玄機,所以又稱玄門。
有人食靈氣修行,有人享香火修行,有人聚氣運修行,有人悟天地玄機修行,也有人食鬼煞,亦有人修陰靈……莫測多端,變化萬千!”
李承點頭:確實夠龐,也夠雜。
“那如何入門!”
“入門之道,并無任何脈絡可尋,全憑個人悟性與機緣。有世家弟子,或拜名山,或入大派,但窮極一生也摸不到門檻。但也有販夫走卒不知修行為何物,卻在懵懵懂懂之間感受到了玄機,從而入門……就如我和老道!
所以,入門之途最為公平:不論身份地位,出身高低,說不定大街上碰到個挑糞的,都是入了玄門的修士……”
李承有些沒聽懂:“都有了修為,還挑糞?”
“對!”車夫點點頭,“所謂有始有終,就如我拉車入門,其余時候倒也能感應到靈氣,但唯有拉車的時候修行的才最快。當然,也能食靈丹,吃靈藥,那樣修行更快。但引車賣漿之流,有幾個身家?”
還真就挺公平?
“不需要拜師,不需要寶典秘籍?”
“先生也知:師也不是隨便拜的,入門要束脩,入了門每月的孝敬也不能少,不比靈丹靈藥來得少。
市面上倒是有各種各樣的典籍,但法不輕傳,道不賤授,拜師都不一定能學到幾分真東西,何況用錢買到的?所以大多數的市井之輩就只能靠自己悟。悟到一定的時候,懂的自然也就懂了?!?
李承聽明白了:乖氣無處不在,不論職業貴賤,不論身份高低,能不能入門,只看你有幾分悟性,幾分機緣。
但入了門,差距就會無限拉開,出身好的,家底好的,自然修行的快。
說來說去,還在于一個“錢”字。
“入門之后又應該怎么修,練武學,習法術?”
“這只是其中之二,所謂道門三千,各有玄妙,看入的是哪一門,再視情況而定。但有一點,不論是武還是術,只是技,乖氣才是根本……就比如:武技是刀,而乖氣多寡就如握刀的是小孩,還是壯漢……所以還在于境界修為!”
“境界如何區分?”
“正門中有一整套的說辭:感應、入微、育元、凝竅、元海、玄關、十二山、八大脈、歸真……但販夫走卒,引車賣漿之流識得幾個大字?便以一重二重代指……”
“我愚笨些,修的是武道,堪堪修到第十重。道士運氣好,入了道門,但過于懶散,如今是第七重……”
“最高多少重?”
“據說是二十七,但沒聽誰練到過”
李承吸了口涼氣:二十七重?
車夫和道士三十出頭,天天晚上扒門縫,不知跟著鬼樓沾了多少光,才修到十重和七重。自己修多久,才能到他們這種境節?
“靈寶城里誰修為最高?”
“當然是城主……具體多高不知道,但十八九層,應該是有的!”
十八九層?
李承嘆口氣:“我這一門修起來,是不是最為艱難?”
道士和車夫對視一眼,又齊齊的點了一下頭。
“李先生是有學問的人,當然知道末年亂世,和氣式微,乖氣大盛的道理。所以您修的這一門確實要艱難一些,修得人也極少。至今為止,我在這城中也就只見您一位……”
車夫稍一頓,“但有一點好處:至少不會入邪成祟!”
李承“呵”的一聲:自己能不能修到入邪成祟那一境,都還是個問題。
所以,修什么不好,修這一門?
《漢書》:和氣致祥,乖氣致異。
《晉書》:君違其道,小人在位,眾庶失常,則乖氣應,咎徵效,國以亡。
唐·《前殿中侍御史柳公紫微仙閣畫太一天尊圖文》:黃帝已下,干戈崢嶸,流血不乾,骨蔽平原,乖氣橫放,淳風不返。
這是邪惡之氣,更是不祥之氣,乖氣但生,和氣式微,世間就會大亂。而這個世界的人,大都將乖氣當做修行的根本,和氣正氣卻少有人問津。所謂的破碎、混亂、無序也就不奇怪了。
但所謂此消彼長,越是混亂,正氣越少,修的人自然就更少。而自己更絕,放著那么多的門道不修,修和氣?
《漢書》中云:瑞物皆起,和氣而生。《朱子》也云:感召和氣,以致豐穰。明朝楊慎也云:滿天和氣,太平有象。
王朝應和氣而生,但至王朝末年,和氣漸微,壓不住乖氣,就會天下大亂,邪祟橫生。
而現在,何止是末年?
都亂成了這個屌樣,這世間的和氣還剩幾分。
所以那老頭才會那樣講:這鬼世道,竟然還有人修這個門道?難得……
李承長長的嘆了一口氣,又起身做了揖:“多謝兩位解惑,我先去研究一下那罐子,改日再鄭重謝過。
“李先生客氣,舉手之勞罷了!”
兩人忙站了起來,車夫謙讓了一句。道士則眨巴著眼睛,看了看對面的院子,又在李承身上轉來轉去。
“你今日再進那院子……可有什么不妥?”
除了茶杯跳了幾下,好像沒哪里不對?
李承也知道,老道想問什么:你住妖樓,竟然修正氣?
但說實話,他比老道還驚訝……
“要不,道長也進去看看?”
道士頓然一個激靈,頭搖的撥浪鼓似的。
李承笑了笑,轉身進了院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