姬平安看著那小心翼翼將種子埋入地面的柳嘗思,輕聲說道:
“柳姑娘,可以了,請靠后些站。”
下一刻,姬平安揮了揮麥穗,只見那剛被柳嘗思埋入地面的種子所在處,驟然發出了一陣耀眼到極致的金光。
金光耀眼但卻不刺目,柔和如融化的黃金,又像是天邊的火燒云。
接著,在柳嘗思那瞪大的雙目之中,眼前的土地微微鼓起了些許小包,下一刻,嫩芽刺破,如撥云見日,魚躍龍門。
入目盡是望不見頭的翠綠嫩芽,那生機是如此旺盛,一陣清風吹來,裹挾著近乎化作實質的清香,濃烈的停在兩人身前。
接著,稻穗抽芽,由蔥翠變橙黃,由那高高昂起的腦袋,化作漸漸沉穩謙卑的低頭,當真是:
水滿田疇稻葉齊,日光穿樹曉煙低。黃鶯也愛新涼好,飛過青山影里啼。
望著眼前那近乎有些不真實的一切,柳嘗思呆愣在原地,她的腦海當中,此刻正閃爍著當時那些因為吃了太多觀音土而死亡的孩童尸首,閃爍著那些易子而食的畫面,閃爍著她曾經問過自己父親的一個問題。
“父親,這書上對于那年死了二百萬人的災荒,僅有六個字,這史觀是否太過無情?”
年幼的柳嘗思,拿著手中的史冊,對著正在處理政務的老皇帝問道。
老皇帝沒有停筆,他一邊批改著奏折,一邊對著柳嘗思問道:
“是哪六個字?”
“歲大饑,人相食。”
老皇帝聞言,批改奏折的毛筆略微一頓,將那原本蒼勁有力的字跡搞得有些亂,不過只是一瞬,他便恢復了正常,繼續筆走龍蛇:
“思兒,你錯了,并非是史官冷漠,不想多記一字,而是史官有情,不忍再記一筆。”
當時的柳嘗思還不太懂父親回答的意思,自從那鎮西關一路走過后,對于那六個字,她此生都不愿再讓其出現在這東洲大地之上。
望著那齊齊的麥穗,聞著那縈繞在鼻尖的稻香味,柳嘗思的眼淚止不住的往下流。
她一邊抹著眼淚,一邊對著姬平安道:
“公子,能否,能否讓嘗思過去看看,去摸一摸,讓嘗思確認一下,眼前之景,并非錯覺。”
看著柳嘗思那副樣子,姬平安心中也是有些感慨。
這姑娘看起來家境優渥,估計平時也不事農桑,但卻能夠對天下蒼生百姓有著如此之多的同情,果真難得,也不知道這樣的姑娘又怎么回來參加這種和前世變形記一樣的節目。
不過心中疑惑歸疑惑,姬平安還是笑著對柳嘗思說道:
“柳姑娘自可隨意觸碰觀看,若是你愿意,將這萬頃糧食全都帶走,也是無妨。”
片刻后,柳嘗思捏著手中麥穗,雙目通紅,她的聲音有些哽咽,對著姬平安直接就跪了下來。
“嘗思不知公子所言皆實,剛才竟然說出那等惡劣之語詆毀公子,望公子恕罪!”
看著那直接下跪的柳嘗思,姬平安連忙將其扶起,一邊用袖子擦拭著對方衣服上的灰塵,一邊笑著道:
“不必如此,柳姑娘,如果換做是我的話,要是對方突然說出如此天方夜譚之語,我也會覺得對方是在戲弄我,此乃人之常情,你何錯之有,更何況柳姑娘能夠以天下蒼生為己任,其胸懷寬廣更是舉世罕見,我有怎么可能會對柳姑娘你這樣的人心生不滿呢,快快請起。”
“多些公子寬容大量!嘗思定不會忘記公子今日教誨!”
而姬平安見柳嘗思情緒穩定下來后,指著身后的萬畝良田,輕聲說道:
“柳姑娘,你可知現在天下各處,哪里最缺糧食?”
聽著姬平安的話,柳嘗思沒有任何猶豫道:
“東洲西側,鎮西關,那里被妖物流毒所害,數萬里土地化作死地,飛鳥不過,樹木不生,而且時常會有妖物從西洲而來,殺我同胞,掠我城池,且鎮西關鎮守將士眾多,每日所需軍糧更是要從各地運來,期間耗費巨大,死傷眾多。”
“運糧路上,經常會看到餓到瀕死的百姓前來搶奪糧食,但即便我等不愿與同胞為敵,但也不得不痛下殺手,比起百姓,鎮西關的將士們更加需要這些糧食!一旦沒有了他們,西洲數百萬億妖魔,頃刻間就能越過洲界,將我東洲大地邊做人間煉獄!”
說到這里的時候,柳嘗思狠狠的砸了一下身邊大樹,恨聲道:
“可恨我無能,修為二十余載,也僅僅只是金丹初成,我人族一共只有七圣!其中二圣駐守西關,眉州錦圣駐守南關,北洲炎帝駐守絕北城,剩下三圣駐守東洲七十二城,以備不時之需,而光是那西洲妖族,就有足足一十二位妖族大圣!南洲更有二十余位偽神假佛!北洲黑霧繚繞,但其中散發出來的力量,遠遠超過西洲南洲之害。”
聽著柳嘗思的話,姬平安臉上并沒有太多表情,但是其心中卻早已是一陣驚濤駭浪,翻滾不止。
什么玩意?!
東洲一共就七位圣人?
西洲接近東洲兩倍?南洲接近東洲四倍?北洲更是遠超南洲和西洲?!
這實力懸殊你讓五星上將來都沒用啊!
但,哪怕如此,姬平安也是沒有半分表露出來驚恐的神情,畢竟那映照天還拍著呢,若是露出丑態,豈不是要被天下人嗤笑。
他看著身邊的柳嘗思,輕聲道:
“那待我將這梨花村事情處理完畢,我便將這種子,連同這稻下夢一起,贈與東洲蒼生!”
聽著姬平安的話,柳嘗思又是直接“噗通”一聲跪在了地上,接著,又是“咚咚咚”的三道悶響,在姬平安還沒反應過來的時候,柳嘗思就已經用那略帶紅腫和泥土的額頭,對著姬平安淚流滿面道:
“若是公子愿意行此大善,嘗思在此,替東洲百姓蒼生謝過公子大義!”
而看著那一幕,劍眉公雙目微潤,虎目發紅,他直視著畫面之中的一切,隨即噗通跪下,高聲道:
“拜謝圣人大義!”
下一刻,那年輕道士跪地,磕頭就拜。
暴躁儒生,青衣女修,面白無須的老人,東圣,老和尚、童子、老道,東洲四國七十二城,凡是看到這一幕的,無不跪地拜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