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6章 大山深處的愛情故事 十一
- 支海民中短篇小說合集
- 支海民
- 4571字
- 2023-12-27 08:02:22
我接到了縣政府的一紙通知:任命我為縣文史資料辦公室的主任。管理著一屋子資料和兩個人。這是我最好的下場,我五十多歲了,仕途之路已經走到頭了。
那一年鄉政府和拓子坪都通了班車,算起來鄉政府到縣上比拓子坪還近那么幾里路,那啥背著我的行李,我們一起向鄉政府走去。路上那啥對我說:“大哥,我想求你一件事。”
“啥事嗎?你就直接說。”
“那魯明年就上學了,我想叫那魯到縣上念書。”
我早都有這個想法。我對那啥說,咱哥們想到一起了。明年你就讓那魯來吧,吃住就在我家。
我上了班車,那啥追著班車跑了一段路,我聽見他大聲喊道:“大哥,想來山里時你就來吧,現在交通便利了,抬腳就到咧。”
縣文史資料辦公室基本上算一個閑職,一屋子資料整整齊齊地摞在書架上,書架上積滿厚厚的塵土,兩個工作人員一個請了長假,一個戴著老花眼鏡坐在辦公室里看那些線裝書。我來上班的第一天值班的老者熱情地站起來和我握了手,并且做了自我介紹:“我叫屈遠哲,以后咱們多多溝通。”其實他不用介紹我都認識他,他原來是縣中學的一名老師,可能是由于年齡大的關系,縣里照顧他把他調到文史資料辦公室,屈遠哲說來這里的人基本上都是一些老朽,撐不起大梁咧。
我開始了一壺茶、一支煙,一張報紙看半天的那種生活。那段日子倒也悠閑,我跟屈老坐在辦公室里天上地下的亂諞,諞著諞著思想便拋了錨,思緒里老讓羅家塔裝滿,我放心不下魯四跟那啥,不知他們現在生活得怎樣。我跟屈老說,這里也沒有什么事,我想到山里去待上一段時間。屈老說你想到那里就去吧,你在外邊跑野了,辦公室里坐不住你。
我買了一張去鄉政府的車票,下車后走了三十多里山路,太陽快落山時我來到了羅家塔。羅家塔只剩下秀秀和她的兒子那魯。那魯一見我撲到我的懷里,他告訴我今天早晨樹上的鳥雀子叫哩,媽媽說今天要來客人哩,想不到是大伯你。
我問秀秀,怎么就剩下你母子二人?秀秀說大跟那啥到藍柯山去探望劉半仙去咧,老騾子跟翠花讓羅藝叫回去咧,看樣子羅藝那龜兒子良心發現了,他還把翠花叫姨哩。
天黑時魯四和那啥回來了,魯四一見我哈哈大笑,他說他跟秀秀打過賭,說我肯定在縣上待不久,說我一定會回來。他的臉上現出得意的神色,好像一個打了勝仗的將軍那樣神氣。
我問那啥,見到劉半仙了沒有?那啥一聲長嘆,給我講了一個誰都無法想到的故事。
父子倆背著秀秀為劉半仙準備的禮品,走了一天一夜來到藍柯山下,那幾間茅屋已被風吹倒,四野里一片荒涼。他們坐在山下陷入了疑惑,不知道這劉半仙到底去了哪里。
父子倆沿著山路一直往上走,走著走著沒路了,在荊棘縱生的山崖上,他們發現了一個山洞,洞口已被山石堵嚴。父子倆扒開洞口朝里張望,發現劉半仙的遺體已被風干,幾條蟒蛇盤臥在山洞里,守護著劉半仙的仙容。父子倆獻上了他們帶來的禮品,燃起一堆篝火為劉半仙守夜,
我仿佛在聽一段神話。自認為對山的認識已很透徹,看來我還沒有真正認識山的內涵。那啥說他們在藍柯山上的第二天早晨,在太陽升起的地方,他們看到了一個奇怪的自然現象,他們發現群山就像海浪那樣前呼后擁,天和海連接的地方,一群大鳥在飛翔。我認為那是那啥的臆想,魯四說那是真的,他感覺到了山在搖晃。
過了一些日子翠花和老騾子又蔫頭耷腦地回來了。原來,魯藝受不住輿論的壓力,決定把老爸和翠花接回家去。翠花和老騾子回家后一家人在一起吃了一頓飯,魯藝就到供銷社去上班。兒媳婦根本就不把老兩口放在眼里,經常指桑罵槐,指雞罵狗,甩碟子甩碗地給老兩口難看,翠花過不下去了,拾掇著和老騾子又來到羅家塔。
魯四伸手在翠花的臉上摸了一把,說你不在時這心里空蕩蕩地怪難受。老騾子大聲叫道:“秀秀,秀秀你看你大弄啥哩”秀秀捂著嘴背過身偷著笑了,卻故意逗老騾子:“叔吔我沒看見,你說我大弄啥哩?”
那一段時間羅家塔五業興旺,老騾子買了一頭老母豬,下了一窩豬崽,魯四在集市上買回來幾箱蜜蜂,翠花和秀秀的老母雞抱了兩窩雞娃,那啥搭起了塑料大棚專門養殖蘑菇,我也起早貪黑,幫著那啥干活。
那一天秀秀抱著一大堆衣服到泉邊去洗,剛停了一會兒她就大呼小叫地跑了回來:你們快來看呀,泉水里有一窩小龜。大家都不相信,以為這秀秀又在搗什么鬼。秀秀都急得快哭了:“真的,我騙你們我就是烏龜。”大家將信將疑,一起跟著秀秀來到泉邊,只見草叢中蠕動著幾只指甲蓋大小的烏龜。
——這肯定不是原來那只老龜的后代。龜媽媽和龜爸爸不辭勞苦地逆水而上,在溪水的源頭上繁衍出后代,生命在這里又一次得以延續,羅家塔又多了一家新的鄰居。停一會兒龜媽媽和龜爸爸從水中探出頭來,瞪著墨綠色的眼珠子將這些鄰居們張望。那魯簡直看呆了,由不得伸出小手去摸那些小龜,龜媽媽和龜爸爸一下子躍出水面,差一點將那魯咬傷。魯四把孫子拉來抱在懷里,意味深長地說:“孩子,別動,保護幼崽是生靈們的天性。”
一對小燕子鳴叫著飛來,夫妻倆嘰嘰喳喳地商量了幾天,終于決定在羅家塔的窯洞里搭建新屋。魯四說人丁興旺燕子才肯落腳。那啥給土窯里的半墻上釘了一塊小木板,燕子壘窩時也就方便得多。不久小燕子出世了,常見燕媽媽燕爸爸噙著小蟲子去喂小燕子那黃黃的小口。燕子出窩時燕爸爸燕媽媽在樹上不停地叫著,鼓勵自己的兒女飛向藍天。布谷鳥也不失時機地趕來助興,落在樹梢上不停地叫著“布谷、布谷。”
那魯說:“媽媽那樹上的鳥兒在叫你哩。”
秀秀說:“憨憨娃,那是布谷鳥怎么會叫我哩。”
那魯說:“我怎么光聽到鳥兒在叫‘秀秀、秀秀’哩”
秀秀說:“乖乖娃,那是你心里只有媽媽,才聽到鳥兒在叫媽媽哩。”
那啥站在一邊插上了嘴:“我也聽到那鳥兒在叫你哩”
秀秀心里甜絲絲的,卻故意對父子倆噘起了嘴:“我就知道你父子倆光愛變著法子捉弄人。”
一眨眼到了秋季,那魯該上學了。我和妻子早已商量好,叫那魯就在我家住著。妻子說兒子上大學以后她心里空蕩蕩的,那魯來后她正好有個伴兒。那魯報名上學那天,羅家塔所有的成員都來到縣上,仿佛在歡慶一個盛大的節日。我在縣上新修的迎賓樓設了一桌酒席,為這些山里人盡一點主人的情誼。
往后的日子相對平淡,每天早晨妻子把那魯叫醒,為那魯準備好半斤牛奶兩片面包的早餐,然后拉著那魯的手把那魯送到學校門口,中午她又準時到學校門口把那魯接回家中。晚上妻子檢查完那魯的作業,安排那魯洗完澡,看著那魯睡好以后她才肯離去。有一次我跟妻子開玩笑說,你對自己的親兒子都沒有這么費心。妻笑著說,我看見那魯比看見思謀還親。過些日子秀秀和那啥就會來到縣上看望他們的兒子,我的家里堆滿了那啥和秀秀背來的山里的特產。我和那啥約好,每過兩個星期那魯就回一次山,我在汽車站為那魯買好車票,把那魯送上車,那啥會準時到鄉政府車站去接。第二天下午我又到車站把那魯接回家中。有時魯四也會來到縣上,拉著孫子的手到農貿市場去吃一些小吃。
縣里決定成立《縣志編纂委員會》,冷清了多年的文史資料辦公室開始熱鬧起來。縣長約我談話,決定讓我出任《縣志編纂委員會》辦公室主任,我把屈老推到前邊。我說,編纂縣志是一項業務性很強的工作,必須由學識淵博的專業人士來領銜。我也沒有閑著,負責收集整理關于山的資料。
我的老家就在山里,我的一生注定跟山有緣。無所事事的日子早都厭煩了,我上足了發條,開始了整理關于山的資料的工作。我坐車來到鄉政府,在街上轉了很久,我不知道這項工作該從哪里下手,我讓思緒順著山路一直往下走,不知不覺我又看見了羅家塔那一排土窯洞。
在飯桌上我說了我這一次進山的來意,想不到羅家塔所有的成員都對我的話產生了濃厚的興趣,他們興致勃勃地談了許多關于山的傳說,老騾子說,柏籽溝有一個老秀才叫王軒,人稱“百事通”,你到柏籽溝去訪一訪他,也許對你寫山有用。那啥說他跟我同去。
沿著拓子河一直往里走,川道越來越窄,兩邊山上的柏樹郁郁蔥蔥,連河水也開始變綠,一股氤氳之氣順著川道彌散開來,使人感覺如臨仙境。一直走到河的源頭,古柏下隱隱掩藏著幾戶人家。向村童打聽王軒老人的住處,村童一直把我倆領到王老秀才的家門口。懷著敬畏的心情叩響了老人的柴門,老人搭話了:“誰呀?”聲若洪鐘。推開柴門走進屋里,蒲團上坐著一個鶴發童顏的銀髯老人。
打問清楚了來意以后,老人對我們特別熱情。我們給老人獻上我們帶來的微不足道的禮物,老人也不推辭,吩咐孫子媳婦收下。然后叫孫子媳婦為我們做飯。
那天晚上我們就在豆油燈下,聽王軒老人為我們談山。
老人是這樣開的頭:
關于山的傳說,那說法比山上的石頭還多,單就這柏籽溝的來歷,說法就有好幾種。有人說古時候柏籽溝一對老夫妻生了十個兒子,十個兒子生了一百個孫子,這溝便叫作柏籽溝,其實不是那么回事。這柏籽溝原來有座柏籽蓭,柏籽蓭里供奉著從秦代到清代的一百個烈女的牌位,為首的烈女叫做秀秀。
我和那啥都大吃一驚:難道說竟有這般巧合,古時候也有個女人叫做秀秀?老人抬頭看了我們一眼,繼續著他的思路。
你們知道,秦始皇的秦直道就從這山中穿過,從咸陽城一直修到榆林。秦始皇的大兒子叫做扶蘇,扶蘇就在榆林城守防。這柏籽溝里住著一對夫妻,老兩口膝下無兒,有一雙美若天仙的女兒,大女兒叫做姬秀,二女兒叫做姬麗。
一日姬秀正在山上挖野菜,無意中遇見了騎馬狩獵的扶蘇,倆人一見如故,撮土為香,私定終身。姬秀把扶蘇引回家中拜見父母,父母親見扶蘇一表人才,也就允諾了大女兒的婚情,并且約定,三日后給大女兒完婚。
二女兒姬麗見姐姐引回來個英俊少年,產生了深深的妒意。就在姬秀大婚的頭一天,姐妹倆到井邊抬水,姬麗瞅姐姐不注意,一下子把姬秀推入井中……
姬麗代姐姐出嫁。結婚的晚上一只鳥兒落在新房的窗子上不斷地唱著:“羞羞羞、不害羞,姐夫妻妹住一屋……”燭光下扶蘇越看越覺得不對頭,他猛然間拔出寶劍,劍頭直指姬麗的鼻尖:“說!你是誰?”
姬麗給扶蘇跪下了,說出了她害死姐姐的經過。扶蘇舉起寶劍直刺姬麗的心窩,卻不見姬麗倒下,一只鳥兒從屋子里飛出,姬麗的衣服在屋子中間散落。緊接著山林里就傳來了鳥兒的叫聲:“秀秀!秀秀!秀秀秀秀!”……
扶蘇把姬秀的遺體從井里撈出,冰清玉潔的姬秀變成了一尊石佛,扶蘇就在柏籽溝里修了一座蓭廟,將姬秀的佛像供奉。姬麗每天都在叫著姐姐的名字歌唱,為姐姐送上一捧懺悔……
明知道這是一段神話,那啥卻說真有其事。他說他回內蒙古時路過綏德,綏德離榆林不遠。綏德城對面的山上就有一座扶蘇廟,廟里供奉著扶蘇的神像,他還說他到過扶蘇廟,他認為扶蘇就是他自己,上輩子他和秀秀沒有做成夫妻,這輩子月下老有意成全他倆……
我想笑,卻笑不出聲。我查過這個縣上歷朝歷代的縣志,縣志上都沒有關于柏籽蓭的記載,我走遍柏籽溝的山山峁峁,也沒有找到柏籽蓭的遺址。但是,我卻相信王軒老人講的故事是真的,故事里包含了人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
我和那啥在柏籽溝住了大約一個星期,聽王軒老人講關于山的故事,一些名不見經傳的傳說從老人的嘴里說出來,像蜜泉那樣在我和那啥的心田里流淌,看得出老秀才的語言表達能力極強,為了證實他所講故事的真實性,老人家引經據典,把一些歷史的碎片在老人的記憶里鏈接,塵埃密封的關于山的檔案被老人翻出來,一頁一頁地展現我們的面前,盡管那些神話般的傳說有待考證,我卻從那些傳說中獲取了金子般的靈感。
從此后那啥執迷于搜集關于山的傳說,那種執迷簡直達到了走火入魔的程度,在那啥生命最后的二十幾年里,他寫了三十多斤重的關于山的故事和傳說,卻連一個字眼都沒有發表。——此系后話,我將在適當的時機向大家表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