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安世去世之后,嗣子張延壽繼承爵位,當時張延壽已經位列九卿,封國在陳留郡,另外在魏郡還有封邑,封邑的收益,每年可達上千萬。張延壽認為自己身無寸功,卻享受如此高的封賞,多次上書請求皇上減少自己的封邑,還通過弟弟陽德侯張彭祖向宣帝當面陳述這個意愿。宣帝認為,張延壽有謙讓之德,把他的封邑改在平原縣,將兩處封邑合并為一處,總戶數(shù)不變,租稅減半。張延壽去世后,謚號為愛侯。
張延壽的嗣子張勃繼承了富平侯的爵位。元帝即位后,詔令列侯舉薦茂才。張勃很欣賞陳湯的才華,陳湯當時任太官獻食丞,是管皇家膳食的小官,他便舉薦了陳湯。眼看機會來了,陳湯卻遇到了一個大坎:他父親病故了。漢朝及其看中孝道,他必須回家奔喪守孝。可陳湯舍不得這個可以改變命運的機會,硬是留在了京城。被人檢舉后,陳湯不僅自己鋃鐺入獄,還連累推薦人張勃,張勃因此被削減了食邑兩百戶。不久張勃去世,元帝給他的謚號是謬侯,謬是錯誤的意思,是個惡謚。后來陳湯在西域立下赫赫戰(zhàn)功,他那句“犯我強漢者,雖遠必誅”,成為一種精神符號,在歷史長河中回蕩不息。世人才都說張勃會看人,舉薦了難得的人才,但張勃早已背著惡謚蓋棺定論。
張勃的嗣子張臨繼承了富平侯的爵位。張臨謙遜、謹慎,他娶了宣帝的女兒敬武公主。作為駙馬爺,張臨卻能以桑弘羊和霍光作為前車之鑒,時時告誡自己。臨死前,張臨將財產分給宗族、故舊,并要求薄葬,不起高墳。
張臨的兒子張放繼承了富平侯的爵位,張放也是唯一留下罵名的富平侯。張放的母親是敬武公主,他和漢成帝是姑表兄弟的關系。但張放在成帝的生活里,可不僅僅這一層關系。漢成帝劉驁有兩個男寵,一個是張放,一個是淳于長。其中張放是他最愛的人,兩人用情之深,千古罕見。
張放長得眉清目秀,個性機敏,深得成帝的喜愛。張放娶許皇后弟弟平恩侯許嘉的女兒為妻,成帝親自操辦,賜給張放一處豪宅,外加華貴的車馬服飾,婚禮的規(guī)格相當于“天子娶兒媳婦,皇后嫁女”,朝廷為婚慶提供食宿,兩宮使者車馬冠蓋絡繹不絕,場面宏大,賞賜有上千萬。張放擔任侍中兼中郎將,負責平樂宮護衛(wèi),還可以設置幕府,與將軍的待遇一樣。張放與成帝同起同臥,形影不離,常常與成帝微服出游,北至離長安三百里的甘泉宮,南至長楊宮、五莋宮,在長安鬧市與平民百姓一起斗雞走馬,就這樣一起度過了好幾年的歡樂時光。
成帝的幾位舅舅看到張放如此受寵,深感憂慮,便在王太后面前煽風點火,太后便嚴詞責備張放。加上當時災害頻發(fā),他們就把責任歸咎于張放。不久,丞相薛宣、御史大夫翟方進合伙找了一些罪名彈劾張放,成帝不得已,只好將張放貶為北地郡都尉。只過了幾個月,成帝又將張放召回擔任侍中。王太后又出面干涉,成帝權力有限,對太后一族無能為力,只好將張放外放天水郡,擔任屬國都尉。成帝永始、元延年間,連續(xù)幾年出現(xiàn)日食,張放作為“災星”不能被召回,成帝與張放只好通過書信保持聯(lián)系,把彼此的思念埋藏于字里行間。
又過了一年,敬武公主生病,張放被批準回家照看母親,在家里呆了幾個月。但公主病好后,張放又被外放到河東郡擔任都尉。成帝雖然不忍與張放離別,但上有太后監(jiān)督,下有大臣勸諫,每次分手,都是流淚相送,把自己對張放深深的思念轉化為對張放加官進爵。后來張放擔任侍中兼光祿大夫,俸祿為兩千石。一年后,丞相翟方進彈劾張放。成帝只得罷免張放,賜錢五百萬,讓張放回到封國。幾個月后,成帝駕崩,張放悲痛欲絕,竟活活哭死了。
張放的嗣子張純繼承了富平侯的爵位。張純?yōu)槿斯Ь矗⒅匦摒B(yǎng),熟悉朝廷法令、前朝政事,有張安世的遺風。王莽篡位,張純仍然享有爵位,他創(chuàng)造了從西漢到新朝,再到東漢,三個朝代不失侯位的奇跡。到了建武年間,張純擔任大司空,世祖劉秀改封張純的富平侯為武始侯。
當初張安世的長子張千秋和霍光的兒子霍禹在朝中擔任中郎將,帶兵跟隨度遼將軍范明友攻打烏桓。戰(zhàn)事結束歸來,霍光問張千秋:此次戰(zhàn)事有何方略?沿途的山川形勢如何?張千秋就用樹枝在地上畫出交戰(zhàn)區(qū)的地理形式和兵力布置圖,清晰地介紹了交戰(zhàn)過程,這就是成語“畫地成圖”的典故,張千秋繼承了他父親張安世的超強記憶力。霍光又問霍禹,霍禹張口結舌,不知該如何應答,只會說這是文書掌握的。霍光因此很器重張千秋,嘆息道:“霍氏恐怕要衰敗,張氏要興旺了。”他的話也一語成讖,當霍光家族被滅族,王莽頭顱被懸于城門時,張安世的九世孫正在洛陽太學給漢順帝講《尚書》。這個家族用兩百年證明:真正的生存強者,不是在權力漩渦中廝殺,而是把自己練成一滴融入大海的水,看似毫無存在感,卻能隨時代的浪潮,流向任何想去的未來。
西漢學者馮商曾考證認為張湯家族與留侯張良同祖,但這一關聯(lián)對張湯的政治生涯無實質影響。張湯并非張良的直系后代,兩者可能是同宗遠親關系。張湯雖未封侯,但其子張安世開創(chuàng)了九世十一侯的家族輝煌。世間之事,往往越強求越容易失去;越不在意,反而越能長久。正如張安世家族的輝煌,證明了低調務實比顯赫功勛更能保障家族的長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