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色之道:中國傳統色配色設計手冊
- 紅糖美學
- 673字
- 2024-08-23 10:54:40
植物染料
從周朝開始,古人就很重視顏色,設有管理染色事宜的官職——染草官(在古代植物染色又稱作染草),又稱為染人。隨著朝代的更替,染色的規模逐漸擴大,從秦代的染色司,到唐宋的染院,再到明清的藍靛所等管理染色事宜的機構,染色工藝逐漸精湛,染制出的顏色也越來越多。古人還根據不同的染料特性創造了不同的染色工藝。
染色又分為染絲和染帛。染絲是指絲線染色后用于織繡,染帛則是直接對織物染色。染色也分為一次染成和數次染成,織物每浸染一次,就會具有不同的色相。例如,用茜草染色時,隨著浸染次數的增多,可得到由淺紅到深紅的色相。
為了讓顏色更豐富以及讓染色更牢固,古人還發現了黏合劑和媒染劑,例如高粱、谷米和鐵鹽等。

染·赤

古人常將紅色稱為赤色,將橙紅色稱為紅色。古人最初用赤鐵礦粉末染赤色,后來用朱砂染色,但其牢固度較差。周朝以后使用茜草來染制紅色,漢代起開始大規模種植茜草。但茜草不是正紅色而是暗土紅色,后世發明了紅花染色技術,得到了鮮艷的正紅色。
染·黃

古代早期的黃色是由梔子染制出的,染成的黃色微泛紅光。南北朝以后,用于染黃色的植物逐漸豐富,有地黃、槐樹花、黃檗、姜黃、柘黃等。用柘黃染的黃色織物在光線不同的情況下有微妙的顏色變化,月光下為泛紅光的赭黃色,燭光下為赭紅色,因此隋代后便用于皇帝黃袍的制作。
染·青

古代的青色主要是從藍草中提取的,《荀子·勸學篇》記載:“青,取之于藍,而青于藍”,里面提到的藍就是藍草。在古代凡是能提取出青色的植物都叫作藍草,因此藍草并不單指一種植物,宋應星的《天工開物》記載:“凡藍五種,皆可為靛”,指菘藍、蓼藍、馬藍、木藍、薺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