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章 得遇明主(求收藏追讀)
- 影視:請萬千主角赴死
- 冷月天下
- 2087字
- 2024-08-27 07:02:00
對于請楊戩赴死,李墨一點都沒有心理負擔。
無論是原著里還是真正的歷史上,此人設置西城所。
制定法令求取老百姓的田契,從甲到乙,從乙到丙,輾轉追究,直到沒有證據,就推測土地的產量,增加租賦。
如此瘋狂剝奪壓榨老百姓自己開墾的土地,導致無數百姓流離失所,餓殍千里。
現時楊戩這條政策才剛剛在京西路試行,后續還會推廣到京東、淮西、河北等地。
偏偏這奸臣命好,死的早,靠著這條幫趙佶斂財的政策,最后官至太傅,善終之后更是被追封太師、吳國公。
不像同期的蔡京、童貫最后位列“六賊”,且被宋欽宗趙桓貶死、處死。
如今楊戩成為李墨刀下亡魂,后繼者八成還是那個“六賊”之一的李彥。
西城所的政策依然會在他的手里發揚光大。
“好,殺得好!”李助喝彩道。
此刻,他看著李墨的眼中閃爍著一股異樣的光芒。
自己卜卦,卦象顯示明主在東京,自己專程跑來,找了兩個月,一點跡象都沒有。
誰知道心血來潮、義氣上頭地去刺殺高俅,竟然就被這位明主給救了。
真是踏破鐵鞋無覓處,得來全不費工夫??!
李墨敏感地意識到李助看自己的眼神不對,心想這道士不會有什么不良嗜好吧?
當下轉移話題道:“李兄,你現在感覺如何?能走動嗎?
我查看過周圍情況,出了林子,往前兩里左右有個村子,路邊似有村店,莫不如我們去那里用些餐食?”
“我能走,哥哥醫術精湛,我覺得現下都恢復了八九成?!?
“別拍馬屁,你這傷起碼要養個十天半個月。好在后腰位置沒有骨頭,箭頭入肉不深,未觸及內臟,否則我也束手無策?!?
李墨說著,將李助攙扶起來,扶著他一路走出密林。
此時天色早已大亮,路上行人車馬不少。
等兩人來到那村店,客人不少,略等了一會兒才在里間找了個位置坐下。
叫店小二把各色吃食送上來,李墨沒點酒,李助反而點了一壇村釀。
“你身上有傷,不宜喝酒。”
“哥哥,些許小傷,不礙事。今日能與哥哥在此相聚,怎能無酒?”
李墨見他堅持,看他臉色血色恢復不少,果然第一高手恢復起來都比旁人快。
“那就小酌一番即可,切勿過量。”
“好,聽哥哥的。”
兩人昨晚一番惡斗廝殺,忙活了一個通宵。
早就餓得饑腸轆轆,何況李墨還做了一個外科手術,可是費了不少精神。
兩人一通風卷殘云,吃得七七八八后,這才慢慢舉杯對飲聊天。
此時店里客人也少了,兩人低聲說話,也不擔心被人聽去。
“哥哥,你看這趙官家任用奸臣,朝綱紊亂,百姓苦無活路,這世道可還有救?”
這村釀不是太好,但釀得時間長了,不僅酒味極濃,且頗有些后勁。
李墨喝了一些后,已然有些微醺。
聞言冷笑道:“這世道哪里有救?你剛剛只說了這大宋朝的一小部分內憂。
本質上的冗官冗兵問題都未提及,更不用說不遠的未來還有可滅國的外患?!?
李助雖然立志為民請命,要掀翻這昏君當道、奸臣滿朝的趙宋朝廷,也算是個造反專業戶。
只是他卻從未思考過趙宋朝廷為何會走到如今這個地步。
李墨雖然不是歷史經濟類專業,但起碼相關網文看過不少,知道北宋經過王安石和范仲淹兩次變法失敗后,已經積重難返,痼疾難除。
北宋外患頻頻,偏偏由于得國不正,需要限制武將,于是設置了各種文官職位。
百年下來,導致冗官。
至于冗兵,徽宗年間東京不僅真有八十萬禁軍,還有各處邊軍,和各地的廂軍,林林總總加起來有上百萬之多。
偏偏高俅上臺后,搞了很多花架子活計,導致中央禁軍更加不堪使用,僅剩西軍這么一點點能打的軍力。
而就這點能戰之兵,上有童貫這個好大喜功之輩指揮,下又只是一批擅長山地攻防戰的步兵。
導致最終在平原上遭遇兇猛的金軍騎兵,毫無還手之力。
李墨借著幾分酒意,將這其中奧妙一一道來,頓時讓李助更加驚為天人。
“這就是吾輩明主?。 ?
李助當下不再疑慮,起身沖著李墨大禮參拜,說道:“哥哥,小道從今往后愿為哥哥執馬墜蹬,生死相隨!”
李墨聞言一怔,自己也就喝酒聊天,隨便指點一下江山,咋就把這位未來淮西王慶的軍師都丞相給忽悠瘸了?
“李兄你這是做甚,還能不能做兄弟了?快快起來!”
聽著李墨的怨怪,李助內心更加感動,這哥哥能處。
此處畢竟人多眼雜,李助遂起身坐回原位,口里道:“哥哥,我在淮西綠林頗有人緣,莫不如哥哥隨我去淮西?”
李墨再次深看了李助一眼,這位道兄莫非將自己當成王慶了?
驀地,李墨心頭陡然一驚。
原本以為系統將自己扔在高衙內調戲林娘子的劇情處,是為了讓自己完成諸如挽救林沖被陷害的悲劇。
誰想到殺了高衙內也沒攔住,林沖還是按照劇情被刺配滄州。
昨晚想去刺殺高俅,偏偏星月無光讓自己摸錯了地方,雖然殺了楊戩,還得了他積攢的財寶。
只是這些對自己寂滅這片諸天世界似乎并無幫助。
與林沖、魯智深、李助等人結識,只能算是沒白來這方世界走一遭。
如此看來,還是盡快離開東京城,前往鄆城縣,請那位呼保義宋江赴死,才是當務之急。
李墨一臉沉思的模樣,卻把李助看得提心吊膽。
“哥哥,其實也不必急于決定,這趙宋的內憂您講了,外患又怎會有滅國之虞?”
李助的聲音將李墨喚醒過來,雖已拿定主意,但也不必急于一時,多體驗一番這方世界有何不可?
于是李墨淡然一笑,裝模作樣地掐指算了算,道:“如今是政和四年,趙佶的好日子沒多久啦!”
李助聽了,面上大驚,心下大喜,哥哥真是知己啊!
正欲說上一番話語,不曾想一旁冷不丁響起一個聲音。
“你這書生好大口氣,莫要以為我朝言不入罪,就信口開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