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國優秀企業文化:2020~2021(下冊)
- 朱宏任主編
- 4034字
- 2024-08-29 17:40:51
活化利用歷史建筑,創新打造企業文化傳播窗口
南方電網廣東電網有限責任公司廣州供電局
企業簡介
南方電網廣東電網有限責任公司廣州供電局(以下簡稱廣州供電局)是南方電網廣東電網有限責任公司屬下的特大型供電企業,主要從事廣州電網的投資、建設與運營,負責廣州市11個區的電力供應與服務,是全國供電負荷密度最大的城市電網之一,供電面積7434平方千米,供電客戶610.7萬戶。2020年,廣州供電局最高負荷1934.9萬千瓦,售電量903.84億千瓦時,均創歷史新高。
廣州供電局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認真落實南方電網“創先引領、標桿示范”和當好中心、窗口、標桿的定位要求,全力推進世界一流電網建設,以高質量的供電服務為粵港澳大灣區發展注入動能,實現多項核心指標比肩世界一流。廣州“獲得電力”指標獲“2019年中國營商環境評價第二名”,供電可靠性連續11年在全國地市級供電企業排名前十,供電服務滿意度在廣東省和廣州市公共服務調查中實現12連冠和20連冠。
實施背景
服務國家發展、體現央企價值的需要。文化是民族生存和發展的重要力量。黨的十九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著力推進社會主義文化強國建設。國企作為社會主義文化生產和傳播的中堅力量,需走出有中國特色的價值創造之路,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為引領,培育文化自信,弘揚中華文化,以文化興企助力文化強國目標的實現。
順應時代變革、創新文化傳播的需要。“云大物移智”等新技術的發展,推動著文化傳播理念、內容、方式和手段的不斷更新迭代,呈現從硬性灌輸到軟性熏陶、從單向輸出到體驗交互、從事實傳播到場景故事的新趨勢,要求企業文化傳播必須因勢而謀、應勢而動、順勢而為。
破解管理困局、實現發展戰略的需要。廣州供電局文化傳播以傳統手段為主,傳播效果有待提升,特別是130多年發展歷程中的豐富文化底蘊未被充分挖掘、系統展示、創新傳播,亟須進一步創新文化傳播,為廣州供電局落實“創先引領、標桿示范”和當好中心、窗口、標桿的發展定位提供強大的精神動力。
體系內涵
廣州供電局所屬資產華安樓建于1936年,是廣州電力系統早期的辦公場所,2016年被納入廣州市第三批歷史建筑。廣州供電局緊密圍繞“實現老城市新活力,四個出新出彩”的政治使命,順應新時代文化傳播規律,基于企業文化傳播現狀,通過文化傳播載體、內容、方式、手段四個創新,將歷史建筑打造企業文化傳播的重要窗口。即以文化傳播載體創新,通過歷史建筑活化利用,將華安樓打造成廣州電力展示館,打造企業文化傳播的核心載體;以文化傳播內容創新,推動紅色文化、企業文化、城市文化創新融合展示,創新匯聚、系統呈現豐富的文化底蘊;以文化傳播方式創新,通過元素可視化、故事情景化、互動豐富化,推動企業文化入腦入心;以文化傳播手段創新,通過定制個性參觀路線、建立志愿解說隊伍,全面提升文化影響,全面厚植企業軟實力,為推動南方電網公司高質量發展,加快建設具有全球競爭力的世界一流企業,為廣東電網公司建設全國最好、世界一流省網企業提供強大的文化動力。
主要做法
載體創新,將歷史建筑打造成企業文化窗口
華安樓承載了寶貴的歷史文化資源,是百年用電歷史和城市發展文明的見證者和傳承者。廣州供電局多措并舉活化利用,將華安樓打造成企業文化窗口,作為企業文化匯聚、展示、傳播的重要載體,充分發揮其歷史和文化價值。
集結企業資源,加大資源投入。面對歷史建筑展館修繕活化要求高、涉及范圍廣、展品制作復雜等挑戰,一是加大資金投入,針對華安樓修繕改造與展示裝修,安排專項經費;二是在人員投入上,聯合全局近40個部門單位、超過300余人,組建專業最全、力量最強的攻堅團隊深度參與內容設計與施工裝修;三是在建設機制上,以目標為導向,以周例會、現場會為載體,管控建設質量與進度,確保如期建成。
下足繡花功夫,開展活化利用。廣州供電局按照“修舊如舊”原則,以繡花功夫對華安樓活化利用。修繕方面,最大限度保留原有的構造與裝飾。一是加固,對建筑結構進行加固改造;二是保留,對如柱子、空心磚等作保留,使建筑本身成為參觀的一大亮點;三是更換,更換已腐蝕的門窗,修補裂縫并做好防水處理;四是修復,對有歷史意義的樓梯扶手等設施進行修復,保持歷史原樣。活化方面,主要對柱子多、窗戶多等特點進行活化利用,把痛點變亮點。一是優化柱子,全館共有437根,保留原狀1處,其他活化為屏幕、展柜或展板;二是優化天花,對公共空間加裝天花拉網,且在每層樓的序廳墻,增加相應天花裝飾頂;三是優化窗戶,全館共有195個窗戶,保留窗戶原有樣式,外立面窗戶設計為嶺南特色的滿洲窗樣式。
內容創新,以三項融合展現深厚文化底蘊
廣州供電局電力文化,熔鑄于黨領導人民在電力建設與改革中創造的紅色文化,植根于在南方電網企業文化理念引領下的企業高質量發展實踐,共生于廣州千年商都所孕育的城市文化。廣州電力展示館將紅色文化、企業文化、城市文化三項文化創新融合展示,系統呈現百年電力發展歷程中的豐富文化底蘊和精神財富。
追溯紅色文化,堅定理想信念。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前,廣東省政府新聞處主辦的勝利廣播電臺設在華安樓,負責與中共中央聯系。最早的中共廣州電力管理處黨支部在此成立,杰出的無產階級革命家、中南軍政委員會工業部副部長兼廣州電業局第一任黨委書記局長、國務院原副總理陶鑄的夫人曾志同志,在此引領廣州電力事業快速發展。展示館全面追溯并生動再現了廣州電力紅色資源、紅色基因、紅色故事的百年電力史(見圖1),讓員工在探尋紅色史跡中,堅定理想信念,賡續精神血脈。

圖1 百年電力史
展現企業文化,增進文化自信。全館以“電力點亮美好生活”為主題,包括七層樓及天臺,通過清晰的展示脈絡和豐富的創新實踐,全景呈現了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深植南方電網企業文化理念和“知行”文化品牌的生動實踐,增進員工文化自信。在樓層內容布局上,以“抗擊‘彩虹’龍卷風,快速復電”的感人責任故事(一樓)為引子,深入介紹背后的硬實力——電網支撐體系(二樓)和客戶服務體系(三樓),追溯電網企業綠色、環保、安全的源頭(四樓),立足為客戶創造價值的本心(五樓),接著結合電網企業向能源產業價值鏈整合商轉型,展望未來的美好生活(六樓),終章(七樓)為企業黨建文化。
傳承城市文化,打造文化地標。廣州電力展示館從建筑結構、內部裝飾、展館內容、展示設計都在基于華安樓歷史建筑特色的基礎上,充分融合南方電網企業文化與特色廣府文化,全面彰顯廣州供電局傳承千年商都文化精神、服務廣州“出新出彩”的文化融合與發展,形成富有廣府特色的文化地標,增進參觀者的文化感知度和認同度。
方式創新,以三化展示推動文化入腦入心
文化元素可視化,增進認同。展示館以設計統一的視覺標識提升企業文化辨識度,每層樓都是一個精彩的展廳,緊緊圍繞一個主題,保持色彩、設計風格和設計元素的三統一,實現文化元素的一致輸出,全館包含展項66個。
文化故事情景化,引發共情。展示館將歷史事件情景化,讓參觀者在歷史的時光中與企業對話,由景入情,引發共鳴,感受企業豐厚的歷史底蘊和生動的文化故事。例如,展示館以抗擊龍卷風的震撼特效影片作為展示館首個展項,再現了電力人不懼風雨、快速復電的故事,彰顯了薪火相傳的企業精神和文化內核。
文化互動豐富化,強化滲透。展示館引入視覺、聽覺、觸覺、味覺、嗅覺體驗的新一代虛擬現實展示技術和人機交互體驗技術,打造滲透式的參觀體驗,讓參觀者在身臨其境中感受企業文化魅力。例如,“西電東送的旅程”以五省區大沙盤和VR影片,體驗電是如何從西部輸送到千家萬戶,達到深入人心的傳播效果。
手段創新,以運營創新全面提升文化影響
設計個性參觀路線。廣州供電局基于文化建設和傳播需要,設計精準的參觀路線和解說詞。既有完整的參觀路線,也有“四個自信”路線、紅色路線、歷史路線等個性化路線,讓參觀者立體式、多角度了解文化魅力,汲取文化養分,凝聚員工力量。
建立志愿解說隊伍。組建了由專職講解員和青年兼職講解員、離退休兼職講解員組成的講解員隊伍,其中青年兼職講解員均是從青年隊伍中選拔的高素質人才,離退休兼職講解員是廣州電力從揚帆起航到歷史跨越的親歷者,以親身經歷講述企業文化精神的代代傳承。
實施效果
管理經驗獲得復制推廣
廣州供電局順應新時代文化傳播規律,聚焦探索文化傳播載體、內容、方式、手段四個創新,將歷史建筑打造成企業文化匯聚、展示、傳播的重要載體和窗口,并形成一套可復制、可操作、可推廣的企業文化品牌展示館建設打造的工作經驗和方法。相關經驗在國務院國資委組織的“中央企業社會責任和品牌工作培訓班”、南方電網公司中青年干部培訓班、首屆青馬工程培訓班上分享,引起廣泛反響,并吸引包括廣東省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廳、國家電網雄安新區供電公司、廣州海關緝私局、南方電網數字電網研究院有限公司、華南理工大學建筑學院等前來學習交流,獲得廣泛認可與推廣。
文化窗口效應充分顯現
展示館建成開館以來,吸引眾多內部員工及外部社會團體參觀,先后接待中國外交部、國務院國資委及其他黨政機關、學校、社區、企事業單位等超過400批次、7000人次,成為南方電網企業文化傳播的重要窗口。2020年,廣州電力展示館獲南方電網企業文化一類展廳,被廣州市精神文明建設委員會辦公室評為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被廣州市國資委宣傳部授予“廣州市國企黨建十佳基地”,被廣東省科協、廣州市科技廳授予“廣東省科普教育基地”。
助力企業戰略目標實現
廣州供電局通過電力展示館的文化傳播和窗口打造,對內提升員工凝聚力,有效激發員工立足崗位建功立業;對外促進文化交流與合作,提升管理水平,在建設具有全球競爭力的世界一流企業的征程中更進一步。2020年,廣州供電局關鍵指標達到世界一流水平,全口徑用戶平均停電時間40分鐘,綜合電壓合格率100%,廣州“獲得電力”指標獲“2019年中國營商環境評價第二名”,供電可靠性連續11年在全國地市級供電企業排名前十,供電服務滿意度在廣東省和廣州市公共服務調查中實現12連冠和20連冠。
主要創造人:李燕萍
參與創造人:陳哲 孫維 周冠誠 蔡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