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章 那文士竟是!
- 穿越三國:我成了陶謙兒子
- 保爾柯察鐵
- 2052字
- 2024-08-17 16:51:43
此人相貌平平,一身文士打扮,他腰間掛著佩劍,眼中流露出一絲肅殺之氣,讓人不敢小瞧。
“足下不知有何指教?”陶商抱拳行禮。
“哼,你們兩個沒看到這么多人在排隊嗎,還大搖大擺走進去,莫非想插隊?”
“足下誤會了,我等并未插隊,只是……”
陶商話還沒說完,那文士便冷笑:“明明就是插隊,還想狡辯,真當我等瞎了不成!”
隨著文士責罵,后面排隊的人群也跟著一起起哄。
陶商本想解釋,但這些人根本不給他機會,他好歹也是陶家大公子,何曾受過這種氣!
陶商臉色一凝,對眾人怒吼:“都給我閉嘴,我陶商在下邳想去哪就去哪,插隊又如何,你們誰敢攔我!”
眾人聽到他的名字,都嚇得捂住嘴巴,不敢再出言指責。
在下邳誰不知道陶家大名,陶謙的那兩個兒子,更是赫赫有名的花花公子。
在徐州得罪誰都行,就是不能得罪陶家,得罪陶家跟自尋死路沒區別。
陶應看了一眼周圍驚恐的人群,他心想陶家在徐州可真是威名遠揚,只要報上名號,沒人不怕他們。
其他人害怕,但那文士毫無懼色,他抱起雙手,繼續冷嘲熱諷:
“據聞徐州牧陶謙仁義忠厚,有才有德,但他的兒子橫行霸道,恃強凌弱,看來他這個當爹的,也不是什么好東西!”
“大膽狂徒,竟敢羞辱我爹,看我不教訓你!”陶商忍無可忍,摩拳擦掌就想動手。
年輕文士毫不退讓,他挺直胸膛,雙眼直視陶商,在氣勢上絲毫不落下風,甚至還要勝過陶商一籌。
陶應大感詫異,別人聽到他們身份,都嚇得不敢多管閑事。
但那文士不僅不怕,還故意挑釁,他心想此人必定不是等閑之輩。
“大哥別沖動,讓我來。”
陶應上前幾步,把陶商擋在身后,他對文士拱手抱拳。
“在下陶應,足下在大庭廣眾下侮辱家父,是否過分了?”
“原來你也是陶謙的兒子,你們兄弟二人插隊在前,我出手制止乃正義之舉,你大哥被我指正不僅不悔改,還妄想嚇唬我,我這才出言諷刺陶謙,說他教子無方,難道我說得不對嗎?”
年輕文士口若懸河,說得頭頭是道,他這番表現,也讓四周百姓為他喝彩。
陶商見眾人都在為文士鼓掌,他有些急了,對陶應低聲道:“二弟,要不我回去喊人幫忙?”
陶應搖了搖頭,他擺出一副雄辯之姿,開始侃侃而談。
“足下誤會了,我與大哥可沒插隊,我大哥昨日就在醉風樓付了定金,今日無須排隊便能進去,你不問明緣由就指責我們插隊,如此行徑又如何能稱為正義之舉,而且當眾羞辱他人爹娘,更是小人所為,我觀你也是飽讀詩書之人,為何行事與小人無異,難道你爹娘只教你讀書識字,沒教你做人道理?”
陶應唇槍舌劍,懟得那文士啞口無言,他以其人之道,還治其人之身,諷刺對方沒有家教。
“你……你……”
年輕文士“你”個半天,愣是說不出一句話來,他在學堂與人辯論,向來鮮有敵手。
可今日對上陶應,他一時之間竟然無可辯駁,良久之后,他才從嘴里擠出一句話:“你說你已付定金,可有證據?”
“醉風樓的老鴇就能證明,來人,去把老鴇叫來,跟她說陶家公子來了。”
陶應把店里的下人喊來,讓他通知老鴇。
那下人哪里敢怠慢,趕緊跑進去找人。
沒一會,一個年過四十,穿戴格外艷麗的女人走了出來,她走路一扭一扭的,腰肢左搖右擺,看上去就像禾稈隨風飄動一樣。
此女正是醉風樓的老鴇,她雖然上了年紀,但仍舊風韻猶存,想必年輕時也是個萬人迷。
老鴇聽說陶商來了,她連忙出來迎接。
“大公子真是好雅興,今天又來玩了?”
“廢話少說,有人說我插隊,你來證明一下,我昨天是不是給你付了定金,不用排隊也能進去?”陶商沒好氣道。
“啊?是誰這么不長眼,竟敢污蔑大公子,我這里有大公子給的定金和字據,他不用排隊也能進去。”老鴇立馬把定金和字據拿出來。
年輕文士湊過去查看,看到字據上面白紙黑字寫明,陶商昨天已經付過定金,這足以證明他沒有騙人。
文士看完之后,不禁老臉一紅,恨不得在地上找個洞鉆進去,他還真的誤會陶商和陶應了。
其他人也看出陶家二位公子是被冤枉的,他們趕緊道歉,還指責那文士冤枉好人,更有人趁機拍陶商和陶應的馬屁。
不過轉眼功夫,陶家二位公子的風評就發生轉變,他們剛才還是橫行無忌的惡霸,現在又變成人人奉承的對象。
年輕文士有些不好意思,他主動道歉:“二位公子,方才是我徐庶不對,沒弄清真相就指責你們,我給你們賠不是。”
“等下,你說你叫什么?”陶應目瞪口呆,滿臉震驚地看著對方。
“在下姓徐名庶,字元直,潁川人士。”徐庶有些奇怪,他不知道陶應的反應為何如此之大。
陶應這會何止驚訝,他內心已經掀起驚濤駭浪,他沒想到自己那么快就碰到一個大名鼎鼎的謀士!
徐庶何許人也,那可是劉備在得到諸葛亮前最仰仗的謀士。
年輕時的徐庶喜歡行俠仗義,最見不得別人橫行無忌,作威作福,他還曾仗義執劍,替人出頭報仇,不過最后被官府抓住。
后來被同黨救走,他才一改氣節,不再舞刀弄槍,而是一心求學。
在陶應的記憶中,此時的徐庶應該在荊州才對,為何又會出現在下邳?
莫非是因為他的穿越,從而導致歷史軌跡發生轉變?
陶應想不明白,但無論如何,他都要把徐庶留在身邊。
“徐兄言重了,剛才都是誤會,正所謂相識不如偶遇,不如我們一同進去喝酒快活?”陶應主動邀請,
陶商仍舊介懷剛才之事,他大為不解道:“二弟,這人狂妄至極,剛才還得罪我們,你咋還邀請上他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