穆仁裕這翻拉攏有效的原因有三。
第一,直接讓李安從帶五十人的隊正,變成了帶二百五十人的營指揮使,可謂小小的一飛沖天。
第二,如果李安只是隊正,可以被編入楊彥洪的親衛里面,而李安做了營指揮使,就當不了楊彥洪的親衛,畢竟楊彥洪的親衛只有一個營,楊彥洪怎么都不會為了一個才立功的小年輕人,讓原來跟隨自己多年的營指揮使移位。
第三,要是楊彥洪不同意,斷了李安的飛黃騰達之路,那李安心里必定會不滿,如此一來,他又怎么拉攏李安呢?
最后,穆仁裕提拔李安,也是為了給宋威一個下馬威。
穆仁裕不想被宋威誤會今天的事是他設計的,但同時,他也不想讓宋威覺得他軟弱,在后面的事情中欺壓他。
楊彥洪瞬間領會了穆仁裕的意思,咽下苦果,笑著對李安道:“還不快謝穆節帥?!?
“是。”李安回了楊彥洪,給穆仁裕行禮,道:“多謝穆節帥厚愛,職部定當盡忠職守,保土安民。”
一旁的張自勉道:“做了營指揮使,算是小將,可自稱末將了?!?
李安一怔,轉對張自勉道:“多謝張將軍指點,末將記下了。”
穆仁裕依舊帶笑,對李安道:“好了,邊上入座吧?!?
“是?!崩畎差I命,坐到最后。
穆仁裕也回身落座。
宋威也不是任人欺負的主,隱忍到現在,他心里也有了謀劃。
只聽宋威道:“宋州之圍雖解,但黃巢卻還活著,叛亂并未平定,本帥身為河南諸道行營詔討使,有責任領諸位徹底剿滅黃巢亂軍?!?
穆仁裕道:“宋公有何良策?”
宋威道:“叛軍現在如喪家之犬,大敗而逃,還需要什么良策嗎?追擊便是了。”
“宋公言之有理?!蹦氯试8胶土艘痪?,不再多說。
穆仁裕不多說,就是最好的抗拒。
追擊二字說起來簡單,可是由誰追?怎么追?糧草后勤怎么供應?
宋威知道穆仁裕的心思,起身對張自勉道:“這次宋州之圍能解,全靠張將軍城南大勝,張將軍是首功。張將軍驍勇,手下忠武軍皆是精銳,不如由張將軍領兵追擊,如何?”
張自勉起身道:“討伐亂軍,末將自然義不容辭??墒且粊恚⑹窒碌谋允侵椅滠?,是朝廷向忠武軍節度使崔節帥借來的,崔節帥給的命令,只是救援宋州,如果追擊亂軍,不僅違抗了崔節帥的命令,將士們也不一定愿意去。二來,我們奔襲而來,糧草物資已經用盡,我們追擊這一路,由誰供應糧草?第三,黃巢亂軍雖然潰敗,但仍然不可小覷,只靠末將和手下的七千弟兄,恐怕不是黃巢亂軍的敵手。”
宋威聞言大怒,道:“和本使討價還價,便是公然對抗朝廷,你還想不想做大唐的臣子了?”
張自勉同樣大怒,道:“宋公既然公忠體國,何不自己去追?宋公要是去追,還可以像去年謊報王仙芝已死一樣,謊報黃巢已死,這樣又可以得一大功,接著向朝廷要官要糧?!?
宋威怒得拍桌,指著張自勉道:“張自勉,你這是公報私仇,之前我們的恩怨你還記著,故意以私誤公,是不是?”
“好一個賊喊捉賊!”張自勉怒火中燒,“你宋威想公報私仇,讓我兵不和,糧無援的情況下,去孤身追擊亂軍,你難道不是想借亂軍的手殺了我!有種的,你現在就拔刀殺了我,何需多此一舉!”
“你以為本帥不敢么?”宋威說著,就要去找刀。
穆仁裕連忙上去拉住宋威,楊彥洪拉住張自勉,鄭允謨、張蕤等也起身勸架。
穆仁裕道:“二位莫要動氣,都是為了大唐,都是為了公事,范不著如此。”
宋威聞言,轉對穆仁裕道:“好,既然是為了大唐,那追擊亂軍的糧草,穆節帥可否供應?”
穆仁裕道:“宣武軍愿意出兵追擊,宣武軍出的兵,也可自帶糧草,可給其他軍供給糧草,穆某實在無能為力。宋公你該知道,這次為了解宋州之圍,穆某已經用盡了渾身解數,穆某治下四州糧草耗盡,滿目蒼夷,來年如何讓百姓吃上飯,不至于白骨露于野,千里餓殍行,都還沒辦法?!?
說到此處,穆仁裕滿眼淚光,只是不知道是真哭還是假哭。
宋威道:“你們都自顧自己,不顧大唐,有你們這些臣子,大唐遲早要毀在你們手里?!?
說罷,拂袖而去。
宋威走了,張自勉也不多留,給穆仁裕行了一禮,憤憤而去。
宴會上,只剩下宣武文武面面相覷。
楊彥洪嘆了口氣,走到李安跟前,道:“二郎,你雖然年少,但現在是將領了,做將領和士兵不一樣,不能只靠個人勇武,要想怎么帶好底下的弟兄們?!?
楊彥洪雖然覺得李安有勇有謀,但覺得一下從小兵升到統領二百五十人的營指揮使,還是太快了。
李安還未說話,穆仁裕便道:“太宗十六歲,便能領兵救隋煬帝,霍去病十八歲便為驃騎校尉深入漠北,一戰封侯,就說現在,李國昌的兒子李克用,十六歲便為沖鋒將,并打出了飛虎子的名號。我看李二郎也是少年英才,必定能建功立業。”
李安道:“多謝穆節帥信任,多謝楊指揮賜教,末將必定竭盡全力,不負兩位將軍?!?
楊彥洪點點頭,拍拍李安的肩膀,給穆仁裕行了禮,告退出去了。
穆仁裕走到李安跟前,道:“本帥等你建功立業?!?
“是?!崩畎不氐馈?
穆仁裕微微一笑,也出門去了。
宋州刺史鄭允謨待穆仁裕離開,搖頭嘆息,喃喃道:“一團亂麻,一團亂麻啊!”
張蕤則對李安道:“李指揮使,得空到寒舍小坐?!?
“只要張司馬不嫌棄,某一定拜訪?!崩畎驳?。
就這樣,在一片狼藉中,宴會散了。
……
宋威回到營帳,先摔杯砸碗,發泄一通,然后寫了兩封信。
一封是給皇帝李儇的奏書。
他在奏書中請求,為了盡快討滅亂軍,讓張自勉和其手下的七千人,都劃到他的麾下,讓宣武軍出一個營歸他統管,并指名道姓,要李安這個營。
一封是給宰相王鐸和盧攜,讓這兩位宰相幫他說話。
張自勉回到營中,思前想后,也寫了一份信,給另外一個宰相鄭畋,闡明他現在的處境。
就這樣,兩個人的三封信,快馬送到長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