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章 豈有此理,絕不能忍!
- 1979,開局搭訕女兒國國王
- 唐居易
- 4383字
- 2024-08-26 00:09:00
“小文小文,起來起來,快起來了!”
被一陣吆喝后,文峰懶洋洋的掀開被子坐起來。
先打了個哈欠,再伸了個懶腰,然后才揉揉眼,看向站在自己跟前的陳曉川。
唉,這年代的大雜院就這點不好,居住地一點都沒私密性,下次看來要鎖門了。
“老陳啊,來了?”文峰隨口道。
“都幾點了你還睡?”陳曉川沒好氣道,“快中午了你知道嗎?”
“昨天睡的有點晚。”文峰打了哈欠道。
陳曉川搖搖頭:“算了,懶得說你,趕緊起來,我找你有正事兒。”
“不忙!”文峰一擺手,“我先去拉個屎!”
說完,文峰不理會陳曉川,一個咕嚕跳起來,穿上衣服跟鞋子,就噔噔噔跑走了。
好一會兒,文峰才一臉舒暢的回了房間,正好看到陳曉川坐在一邊自顧自的喝茶。
很明顯,他是一點不把自己當客人,都知道自己找茶葉了。
當然,這也是文峰家人不在,要是文峰的爸爸媽媽跟哥哥姐姐,但凡有一個在,陳曉川也做不出這種事兒。
從這也看出,至少在陳曉川看來,他是真把文峰當鐵哥們了,因為在京城,只有鐵哥們才會這么做。
看到文峰回來了,陳曉川斜著看了他一眼:“拉完了?拉完了就過來喝杯茶,好好說正事兒。”
“我還沒洗漱呢。”文峰眨眨眼,“剛拉完屎,沒洗漱,坐你身邊你不膈應?”
陳曉川:“……快去快回!”
“得嘞!”文峰呵呵一笑。
緊接著,文峰就麻溜的拿起臉盆毛巾跟肥皂,當然還有牙刷牙膏,快樂的出門了。
別說,看到陳曉川吃癟,挺帶感的。
有個這樣的朋友也不錯。
等文峰洗漱完畢重新回來,陳曉川繼續(xù)斜著眼看他,陰陽怪氣的道:
“接下來,是不是還要先吃點東西墊墊肚子?
不過像您這么講究的人,豆汁配焦圈您肯定看不上。
我猜猜,您接下來,是要吃點鹵煮呢,還是要點炒肝兒啊?要不然,上碗羊雜湯?”
文峰眨眨眼:“我都行。”
“我看你是想屁吃!”陳曉川怒了,“都幾點了,馬上吃中午飯了,憋著吧!”
緊接著,陳曉川道:“趕緊過來,真有正事兒,你那小說的事兒!出版的事兒!”
“哦?”文峰眼睛一亮,立刻跑過去在陳曉川身邊坐下,“為什么不早說?”
陳曉川繼續(xù)斜眼看他,默默喝茶不說話。
“好,我不說了。”文峰點點頭,“您說,我聽,這總成了吧。”
“這還差不多。”陳曉川撇撇嘴道。
放下茶杯后,陳曉川開始說起了他此行的真正目的。
原來,文峰上次交給他的那部短篇小說《牧馬人》,編輯部已經通過了,決定在中青報上發(fā)表。
只不過,主編覺得《牧馬人》原版里有些內容不妥,決定縮編一下,縮編到1.7萬字,然后用兩期連載的方式出版。
縮編版,也被稱呼為修改版。
這一次,陳曉川就把編輯部修改過的修改版拿來了,要求文峰過目,只要文峰同意,那修改版就會正式在下下期的中青報上發(fā)表。
“那,修改版在這里了,你拿去好好看看。”陳曉川拿出一份稿子交給文峰。
文峰默默的接過稿子,默默的看了起來。
這大概一看,前半部分修改不大,主要是后半部分,也就是他加了大量私貨的部分。
而去掉這部分文峰夾雜的私貨,這部修改版的《牧馬人》,就跟前世原著那部1.8萬字的《靈與肉》相差不大了。
看到這里,文峰撇撇嘴,果然都是一群求穩(wěn)的編輯啊。
然而文峰很清楚,如果除去自己夾雜的私貨,那《牧馬人》作為小說來講,就少了很多精彩了。
雖然前世他看了不少穿越1979年的小說,里面都有一上來就抄襲牧馬人的場景,可實際上呢,《牧馬人》最出名的是電影,不是小說。
《牧馬人》的原著《靈與肉》,剛開始出來的時候,其實銷量并不高,也沒引起太大的影響力,只能說還不錯,畢竟同時期類似的反思文學作品,還有很多很多。
什么反思文學最強音啊,那都是電影上映后,反過來給這部小說加的金身。
原因也很簡單,就是原著故事太短了,太單薄了。
原版的《靈與肉》,只有1.8萬字,就是簡單的說了一個故事,跟電影完全不能比。
比如電影最出名的那句臺詞“老許,你要老婆不要?”,在小說里的臺詞是“喂,老右,你要老婆不要?”
對比兩句臺詞,差距是很明顯的。
別看改動的不多,但很多時候就是那一兩個字的改動,意境就會完全不同。
要不然,那些古今中外的文人,就不會為了作品中的一兩個字,而推敲好久了。
再就是,原著小說中,大段描寫都是許靈均跟他爸的交流,在牧場生活的回憶只占很小的部分,這跟電影不一樣。
可就是這部分回憶的部分,才是能否爆火的主要原因!
電影里,大段篇幅都是許靈均跟老婆在一起快樂生活,尤其是許靈均教李秀芝文化的那部分。
那種苦中作樂互相依靠,勞動中不忘學習知識的快樂人生,才是這個電影里最感人的部分,也是最打動人的。
畢竟當年很多下放的知青,在苦悶中唯一的快樂,就是讀書了。
據說那些知青看到這一幕,回想起自己的遭遇,當場淚崩的不在少數。
相反,小說里對許靈均跟老婆一起生活的這部分內容只是簡單帶過,這就差了許多。
文峰因為是穿越者,當然知道小說原著跟電影的區(qū)別,也知道真正的爆點在哪兒,所以他寫的小說牧馬人,雖然敘事方法也是倒敘,但卻大幅增加了許靈均跟老婆互動的場景,且加了很多煽情內容。
可以這么說,文峰增加的那部分內容,基本都是許靈均跟老婆一起生活的部分,他認為這部分才是最帶感的,失去了這部分,小說的吸引力也就一般般。
或許丟掉許靈均跟老婆一起生活的部分內容,小說的深刻內涵依舊很高,甚至更精煉,可吸引力就下降了,或者說,不夠好看了。
“牛奶會有的,面包會有的,一切都會有的。”這句經典臺詞,文峰版的小說里自然要有,但與此同時,還有很多其他的勵志臺詞。
比如:“從鴉片戰(zhàn)爭開始,我們這個國家跟民族歷經了太多苦難,甚至差點亡國滅種,跟這些相比,我的這點問題,又算得了什么呢。”
還比如:“人類就是一個不斷犯錯的物種,既然人會犯錯,由人組成的國家當然也會犯錯。
所以問題的關鍵,不是去糾結犯錯本身對不對,而是能否認識到錯誤,并從錯誤中得到反思,然后總結經驗,進而避免不再犯同樣的錯誤!”
再比如:“陽光總在風雨后,我們要對未來充滿信心!”
又比如:“我相信未來一定會出現變化,因為我們都向往更美好的生活。”
又又比如:“中國固然現在很窮,可這里百廢待興,生機勃勃,我相信未來的我,可以在這里一展抱負,這是單純的物質生活所不能比的。我去美國能做什么?吃好喝好,住洋房開汽車?也就僅此而已了。
可在這里,在我的祖國,我能親眼見證一個國家的崛起,并親自參與其中,那種從無到有,從弱到強的快樂,你是想象不到的。”
又又又比如:“國家貧弱的時候離開這里,是人性;國家貧弱的時候不離開這里,是勇士;國家貧弱的時候不離開這里,反而一門心思的讓國家變的更好更強,是國士!
我雖不才,但也有一顆國士之心!
五千年來,我們這個國家分分合合,之所以能夠一直屹立不倒,一直沒有斷絕中華文明的傳承,就是因為每當國家有難,就會有層出不窮的國士挺身而出,救國救民。
當年日寇侵華的時候,如果大家都像你一樣一走了之,那還有新中國的誕生嗎?
當年如果不是抗美援朝,還有人會看得起新中國,并同意我們入五常嗎?
當年錢老先生如果肯留在美國享受生活,還有我們的兩彈一星嗎?還有我們對列強說不的權利嗎?還有我們的民族尊嚴嗎?
我們這個國家,雖然經歷過苦難,可正如人有旦夕禍福一樣,國家也有。
曾經的我們,是站在世界之巔的,只是中間打了個盹,被外人趁機欺辱罷了,可總有一天,我們會重新回到世界之巔,再現天朝上國的風華。
挺身報國,矢志不渝,才是我輩青年該有的責任跟擔當!
我留下來,不是為了證明我了不起,而是要告訴人家,我失去的東西,我一定要親手拿回來!”
又又又又比如:“我相信,未來的某一天,我們會有時速超過三百公里的火車,會有遠隔萬里就能讓彼此面對面聊天的電話,會在太空上擁有自己的空間站,會在月球上擁有我們的月球基地!到時候,我們每個人都不會再餓肚子,大家只會抱怨吃的太多,進而想著如何減肥。”
……
類似這樣的私貨,文章里比比皆是。
尤其是里面的很多加料,其實都在暗戳戳的歌頌改開,屬于妥妥的政治正確。
文峰相信,他的“加料”版牧馬人,肯定比原版小說更好。
萬一要是流傳后世,讓四十多年后的人看到里面的臺詞,吼吼吼……
再就是,結局也不一樣。
小說原著的結局,許靈均只是拒絕父親帶他去美國的建議,自己回了大青山,要去準備期中考試,雖然看著很政治正確,但實際上有點不符合人性。
但在文峰這里,文峰卻從另一個角度,用跟父親辯論的方式,給許靈均選擇留下來給了一個更理性的解釋。
在文峰這里,許靈均理性的分析了一下美國跟中國的不同,認為美國再好,也不是華人的家鄉(xiāng),華人在那里終究只是低等人,得不到周圍的認同,也永遠不會獲得真正的幸福。
或許暫時來講,因為美國的物質生活更好,但從長遠看,華人在那里永遠得不到尊重。
美國現在是烈火烹油,鮮花著錦,加上還要對抗蘇聯,自然會對華人好一些。
可一旦美國開始衰落,華人就未必多好了。
就好比大唐盛世,異族也可以當官,可當大唐衰落了,異族還有好下場嗎?
再就是,中國現在雖然窮困,可卻是百廢待興,急需許靈均這樣的人才,所以他在這里,可以得到更大的施展空間,未來也能站在更高的舞臺上。
而他去了美國,那邊他什么都不懂,什么都不會,除了生活好一點,其他什么都沒有,只是活著而已。
最重要的是,許靈均不想食嗟來之食,不想寄人籬下,更不想因為父親現在愿意帶他去美國,就原諒了他曾經拋妻棄子的錯誤。
他雖然窮,但有骨氣,他要的是自食其力。
其中一句臺詞是這樣:“我想要的東西,我會自己去拿,用不著別人給。”
看看,這么一來,許靈均霸氣側漏,再配合他一開始時候的懦弱自卑,反差就出來了,也能很好的應和現在的主流觀念。
要知道,國外的月亮特別圓,此時還不是主流,那得八十年代中期才會開啟。
此時的國人,自尊心跟自信心還是很強的,尤其是剛把越猴給揍了一頓之后。
還有最終,文峰寫的許靈均離開父親后,是要回去備考,而且是跟老婆一起參加高考。
許靈均還要對父親說,他要考上大學,學到更多新知識,再去學校教書,用教書育人的方式,培養(yǎng)更多的人才。
因為人才,才是世界上最寶貴的財富。
只要有了足夠多的人才,中國就一定會迎來偉大復興,遲早會重新成為世界第一!
嗯,又是暗戳戳歌頌了一番恢復高考,緊跟時代潮流,順便再鼓吹一番人才的重要性。
最最重要的是,在文峰版的小說里,許靈均的父親只想帶走許靈均跟他兒子,不想帶走許靈均的老婆,還想讓許靈均跟他老婆李秀芝離婚。
原因嘛,除了覺得李秀芝不配外,也是許靈均的父親想跟另外一個大企業(yè)家聯姻,想讓許靈均回美國后,跟那個大企業(yè)家的女兒結婚,這也是許靈均父親回來認孩子的原因之一。
這樣一來,就把許靈均父親回過認親的懺悔跟溫情給打碎了,多了很多赤裸裸的利益,盡顯資本家唯利是圖的嘴臉。
許靈均拒絕了父親,也就合情合理了。
糟糠之妻不可棄嘛。
更何況,回美國是要當棋子,許靈均當然不干。
總之,文峰對自己的加料很有信心,認為自己的加料部分才是靈魂,讓原版小說得到了進一步升華。
然而這個修改版里,居然把他辛辛苦苦加的料,全給刪除了,又還原成原汁原味的《靈與肉》,甚至更干巴。
這等于啥?等于完全否認了他的心血!
畢竟加料部分才是他真正的原創(chuàng)啊!
豈有此理,絕不能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