翌日一早,還是在垂拱殿,趙桓一如昨日那般萎靡,不過這次只是因為考慮問題睡得晚了些。
殿中的官員還是昨日的那些人,不過比起昨日多了幾人,比如昨日因收拾殘局沒來的種師道和李綱,在城外安置各路勤王軍的資政殿大學士宇文虛中,還有此前負責籌集送往金營金銀的中書侍郎王孝迪。
眾人行禮后,趙桓照例詢問今日可有要事上奏,李邦彥毫不遲疑的第一個站了出來,“陛下,臣有事啟奏,臣請罷免李綱。”
隨后趙野、唐恪、蔡懋、王孝迪等人紛紛附議,唐恪還說道:“臣也有事啟奏,臣請罷種師道同知樞密院事之職。”
趙桓聞言臉上閃現一絲怒容,狠拍龍椅扶手,“朕昨日不是說了嗎,此事容后再議,難道朕說的話做不得數嗎?”
“陛下,此一時彼一時,昨日秦檜去了金營后無任何消息傳回來,足見完顏宗望想要將劫營的事抓住不放,為了防止他發難,不如就暫時委屈一下李右丞和種老相公吧。”
種師道、李綱聽了皆是一臉錯愕,隨即變得滿面怒容,李綱更是氣極出列指著李邦彥等人大罵:“爾等一群無脊之徒,朝會上如此大義凜然、不亢不卑,面對金人時為何不見爾等錚錚鐵骨,真是羞與爾等同列。”
李邦彥沒有理會李綱,接著請求道:“陛下,請速下決斷吧!”
“你們當真要逼朕?”趙桓幾近咬牙切齒一字一字的說道。
“請陛下以大局為重!”
“好,好極了,既然如此,朕如你們所愿。罷李綱尚書右丞、親征行營使,保留侍衛親軍步軍司都指揮使之職,罷種師道同知樞密院事,保留檢校少保、靜難軍節度使、河北河東路制置使、京畿河北河東路宣撫使之職,侍衛親軍步軍司都指揮使、親征行營司副使曹曚升任親征行營使,可以了吧。”
李邦彥聞言面色還是有所不滿,猶豫片刻說道:“請陛下將李綱侍衛親軍步軍司都指揮使也免了吧。”
好得很,你們是真不讓李綱帶兵啊,趙桓似是有氣無力般說道:“行,也一并罷了,但念在其守城有功,就以觀文殿學士領太乙宮使吧。”
這下可算是將李綱一免到底了,只給了一個只領俸祿不干事的閑置,趙桓面色無奈的看向李邦彥:“這下滿意了?”
李邦彥:“陛下圣明!”
趙桓沒有再看李邦彥,轉而看向眾人,“還有何事要奏?”
門下侍郎趙野接著說道:“陛下,臣也有事啟奏。”
“說。”
“臣聽聞昨日夜間提舉皇城司、國舅王宗沔以貪污罪處死了勾當皇城司公事王前,鬧得人盡皆知。值此金軍兵臨城下之際,實不應該大動干戈,讓皇城司上下人心惶惶,且據臣所知,王前罪不至死,臣請治國舅王宗沔濫用私刑之罪。”
“此事朕早已知曉,就是朕讓他做的,趙卿覺得有問題?”
“陛下,如此是萬萬不能服人的,還請陛下無黨無偏、不徇私情。”
聞言趙桓不禁大笑起來,越笑越張狂,“趙卿可知何為皇城司?朕告訴你,皇城司,依祖宗法,不隸臺察,又依舊制,不受三衙管轄,直接隸屬于朕,所以,皇城司,朕說了算!”
“可是,陛下……”
“朕就問你王前是不是皇城司的人?李卿、吳卿、唐卿你們以為呢?”
李邦彥立刻搖頭,想到陛下已經做了很大的讓步,實在不宜觸霉頭,便說:“臣覺得陛下無錯,且合法合理。”
唐恪也說道:“李相說的對,陛下無錯。”
只有吳敏,聽到被點名,猶豫了片刻,似是想說什么,最終化為一聲嘆息,“陛下無錯。”
“既然如此,此事不必再議,眾卿可還有事?”
看著殿中一片沉默,趙桓清了清嗓子,“那好,朕也有事要說,朕欲撤去上四軍番號。”
“陛下,萬萬不可啊,上四軍自我朝立國以來便有之,且上四軍所立戰功無數,怎可隨意撤番,茲事體大,還望陛下三思啊。”
“是啊,陛下,不能撤,若是撤了如何震懾宵小,請陛下三思。”
“陛下,不可。”
……
隨著趙桓話落,殿中立馬沸騰起來,無論是文官,又或是領武職的文官,紛紛進言,無一不是勸諫不能撤番。
看著這些人的表現,趙桓心中冷笑,抑武的是你們,不讓撤的還是你們,合著你們就是喜歡以文治武。
“朕只是說撤番,又不是裁撤,你們慌什么,何況現在的上四軍還有上四軍的威風嗎?早已經名存實亡了。”
尚書左丞蔡懋弱弱的說道:“陛下,揚州太上皇那兒不是還有龍衛、神衛兩軍馬嗎?而且天武軍編制完整,此刻正奉命守城。”
“你也說了,龍衛、神衛是在揚州,朕問你,上四軍的職責是什么?是閑時駐守京師,拱衛朕這個大宋官家,戰時沖到最前線,可如今呢,還有上四軍的樣子嗎?再說天武軍,都已經淪落到只能去守城了,還有以前的風光嗎?”
王孝迪也勸說道:“那也不能說撤就撤,畢竟番號是他們打出來的,請陛下三思!”
趙桓沉思片刻,似是妥協般的說道:“那好,朕可以不撤掉他們的番號,但是龍武、神武兩軍隨太上皇去揚州的舉動,雖說有護衛太上皇的意思,但已違背了建立的初衷,朕實不能饒恕,就從上軍降為中軍,如此以來還可讓他們以巡視各州地的名義護衛太上皇,李卿覺得如何?”
李邦彥:“……”
其實李邦彥今日讓李綱罷職就已經達到目的了,此刻正在盡量減少存在感,忽聞趙桓點名,只得無奈出列,“陛下說了算。”
“眾卿以為呢?”
殿中之人有低頭沉思的,有相互悄悄用眼神交流的,但再沒有反對的聲音。趙桓冷眼靜觀片刻,忽然說道:
“如此一來,上四軍少了兩軍不說,捧日軍上月幾近覆滅,天武軍也實在窩囊的不像樣,朕思考再三,決定暫且不動天武軍,但要責令天武軍都指揮使嚴格督促士兵訓練,時刻不得懈怠,以期重振雄風。
“至于捧日軍,就以剩下的殘軍為基礎,進行重建。另再新建兩支上軍,一支以騎兵為主,一支以步兵為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