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哲學的魯迅
- 俞兆平
- 604字
- 2024-08-19 17:26:53
第二章 《狂人日記》寫作動機 與《群己權界論》
【魯迅《狂人日記》的寫作動機與嚴復譯的《群己權界論》有關,“狂人”一詞或許也來自此書。魯迅熟悉嚴復的譯著,特別是《天演論》與《群己權界論》,嚴復譯作的文言文版的語詞能傳遞出特定的歷史語境與時代氛圍。
當時的魯迅,在思想觀念上傾向于約翰·密爾和嚴復的關于社會矛盾為“小己受制國人”的要義;接受他們關于“國群”之暴,“較專制之武斷為尤酷”的判斷;同意他們關于“國群”暴虐的恐怖之處,在于“束縛心靈”的結論。而且,周作人同期所寫的小說《真的瘋人日記》也涉及嚴復譯的《群己權界論》。
魯迅《狂人日記》的意旨,在于批判由小人與庸眾所組成的“國群”,對“小己”中“孤獨的精神戰士”的迫壓、暴虐,“吃人”的意象則是這一歷史語境中的具體展示與深化,是一種精神性的象征。魯迅喊出中國歷史“吃人”,類同于尼采的“上帝死了”,都代表著“一切價值重估”的時代到來。回歸歷史語境和原態史實納入的原則,應是進入學術研究的前提,對其遵從或可避免現今愈演愈烈的“過度闡釋”的弊端。】
魯迅的小說《狂人日記》發表已逾百年,對其闡釋、解讀的文章指不勝屈,足以寫成一部“《狂人日記》接受史”。從思想意義到文本細讀,再到跨界闡發,眾行家鉤玄提要,卓見迭出,但在究原溯始,或曰寫作動機的生成上,似乎還存在可探尋的空間。進而論之,即對構成魯迅思想的多種資源的探測似可繼續展開,尋求立體、完整的魯迅仍是進行式中的任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