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第2章 成語(1)

濫竽充數

戰國時期,齊宣王喜歡音樂。在各類樂器中,他最喜歡聽竽的大合奏,他覺得這種樂器古樸典雅,吹奏起來娓娓動聽。齊宣王喜歡講究排場,聽竽也不例外。他每次聽吹竽,都要組成一支300人的大樂隊。他給竽師的待遇很高,因此很多竽師都想到他那里吹竽。有個叫南郭先生的人,對吹竽一竅不通。他聽說有這樣的事,覺得300人一起合奏有機可乘,決定碰碰運氣,說不準能夠討點賞金,于是,他就來到皇宮加入到合奏的隊伍當中。他本來不會吹竽,每當演奏的時候,他就混在吹竽的人群中湊數,裝模作樣,鼓起腮幫,嘴唇翕動,做出非常賣力的樣子,其實根本沒有發出一點聲音。但是,他也得到了齊宣王賞給的豐厚薪俸。就這樣,南郭先生混了很多年,一點吹竽的技藝也沒有掌握。后來,齊宣王駕薨,他的兒子齊潘王繼承王位。齊潘王受父親的影響,也喜歡聽吹竽,但是他的習慣和他父親不一樣,他喜歡聽一個一個地輪流獨奏。南郭先生聽到這個消息后,挾著鋪蓋連夜逃走了。

半途而廢

戰國時期,有個叫樂羊的讀書人。樂羊讀書沒有恒心,也很不用心,他到很遠的地方尋名師深造,沒到一年便回來了。當時,他的妻子正在織布機上織布,以為他學成歸來,十分高興,問道:“你的學業已經完成了?”樂羊說:“還沒有呢,只是我在外面天天想家,而且又住不習慣,所以就回來了。”他的妻子一聽,立刻拿出一把剪刀,把織布機上已經織好的布匹從中間剪斷。樂羊見妻子如此,覺得很奇怪,問她為什么要這樣做。妻子對他說:“蠶吐絲,絲織成線,寸縷累積,絲絲相連。我要不斷地織,才可以織成一匹布。現在剪斷了,不是前功盡棄,浪費了以前不少日子了嗎?做學問也應日積月累,連續不斷,才能成才。如果半途而廢,與這些斷了的絲線有什么區別呢?”

樂羊聽了深感慚愧,覺得不應辜負妻子的心意,決心今后一定要堅持學習,不再間斷。第二天一早就出門,繼續拜師求學。這一別就是七年,終于學有所成。后來,魏文侯看中了樂羊的學識,封他為官。

草木皆兵

東晉時期,前秦占據了中國北方大部分地區,與統治中國南方的東晉形成了對峙。前秦皇帝符堅仗著自己的勢力強大,想要一舉消滅東晉,統一全國,便親自率領八十萬大軍,大舉南下,很快攻占了壽陽(今安徽壽縣)。

晉朝得知前秦軍隊來犯,宰相謝安便派其弟謝石和侄子謝玄等帶領八萬兵馬去迎敵。晉軍和秦軍兵力懸殊,晉朝的許多官員都十分害怕。謝玄同將領們商議:必須趁秦軍大部隊未到的時候,乘其不備攻擊他們的前鋒部隊,挫傷他們的士氣,才能徹底擊敗他們。于是,謝石派劉牢之率領五千精兵,先對洛澗的秦軍發動突然襲擊。秦軍被打了個措手不及,損失慘重,這一仗,首先挫敗了秦軍銳氣,晉軍士氣大振。

符堅帶領八千秦軍趕到壽陽,聽說晉軍消滅了他的洛澗守軍,大吃一驚,也沒有先前那么驕傲了。他登上壽陽城樓,看見晉軍的隊伍訓練有素,十分嚴整,不由得膽怯了起來。當他把目光移到遠處的八公山上時,突然發現山上埋伏了無數的晉兵。其實,八公山上并沒有晉兵,只是符堅見到晉軍的威整,一時眼花,把山上的草木都當作晉兵了。隨后,他對站在身旁的符融說:“晉軍如此強大,怎么能說他們弱呢?”

不久,晉軍渡過淝水,大敗秦軍。符融陣亡,符堅也中箭受傷。這就是歷史上有名的以少勝多的“淝水之戰”。

后來,人們就用“草木皆兵”來形容人極度恐慌,稍有動靜就疑慮重重。

朝三暮四

古時候,宋國有一個老頭兒,很喜歡猴子,在家里養了一大群。日子一長,他對猴子的性情就了如指掌,而猴子好像也懂得了主人的心意似的,經常做一些奇怪的動作來逗老頭開心。于是老頭兒對猴子就愈發喜歡了,寧可讓家里人餓著肚子,也要讓那些貪心的猴子頓頓吃飽。不久,家里的糧食快要吃光了,他想把猴子的飯量減少來節省糧食,但是又怕猴子們不肯答應,怎么辦呢?一晚上也沒想出個好辦法,害得老頭整夜都沒睡好覺。第二天一大早,老頭就起了床,走到猴群面前,對它們說道:“從今天起,我給你們吃橡子,每天早上三升,晚上四升,你們看這樣夠不夠?”猴子們一聽,都亂蹦亂跳,呲牙咧嘴地表示不滿。“好吧,好吧,”老頭兒連忙又說,“增加一點,給你們早上四升,晚上三升,總該滿意了吧?”猴子們聽了,都搖頭擺尾地趴在地上,十分滿意。

雞鳴狗盜

戰國時期,齊國的相國孟嘗君是個很有能力的人。孟嘗君出使秦國時,被秦王扣留。秦國的大臣都勸秦王殺掉孟嘗君。孟嘗君得到消息,立即暗地里托人去見秦王的寵妃燕姬,請燕姬勸說秦王放了自己。燕姬答應了請求,但要求孟嘗君送他一件白狐皮袍子。

可白狐皮袍子只有一件,已獻給秦王了,孟嘗君正犯難時,他的一個門客說:“相國請放心,我這就去把秦王的那件白狐皮袍子弄來。”當夜,這個門客裝成狗爬進秦昭王的宮殿里,順利地偷到了那件白狐皮袍子。燕姬得到了心愛的白狐皮袍子,就在秦王面前替孟嘗君說了不少好話。秦王就稀里糊涂地答應了放孟嘗君回國。

孟嘗君料定秦王會后悔,連夜帶著門客直奔秦國邊境的函谷關。可是,他們到關口正當半夜,而關門要等雞叫了才開。這時,孟嘗君的門客中有個人“喔喔喔”地學了幾聲雞叫,引得周圍村子里的公雞都跟著叫了起來。守關人聽見雞叫,以為天亮了,便打開了關門。于是,孟嘗君一行得以逃出秦國。等到秦王的追兵趕上時,孟嘗君早已進入齊國境內了。

驚弓之鳥

戰國時,魏國有個神箭手叫更羸(léi),射起箭來百發百中。一天,他和魏王一起散步時,天空中飛過一只大雁。更羸對魏王說:“大王,我只用弓,不用箭,就可以把大雁射下來。”魏王當然不信了。于是,更羸便舉起弓,拉動弓弦,弓弦“嘣”的一聲響后,那只大雁果然哀叫一聲從空中跌落下來。

魏王大吃一驚說:“想不到你竟然有這么高的本領!”

更羸笑著說:“不是我的本領大,是因為這是一只受過傷的雁。它飛得慢,是因為傷口疼痛;叫聲悲慘。是因為它掉隊了,失去了同伴。它驚魂未定,聽到弓響,就拼命往高處飛,一使勁,傷口就劇烈疼痛,所以就掉下來了。

后來,人們便用”驚弓之鳥“形容受到過驚嚇或打擊的人,遇到類似的情況就會驚慌、害怕。

獨步天下

東漢初年,汝南慎陽人戴良才學超群,見解奇特,但秉性清高,討厭做官,一直在江夏山中過著隱居的生活。有一次,他的同鄉謝季問他:“您認為天下有誰能跟您相比呢?”戴良自信地回答道:“我好比那夏禹和孔子,獨步天下,無人可比!”

東施效顰

春秋時,越國有一位絕代佳人名叫西施,她有心疼病,疼起來時她就用手捂著胸口,皺著眉頭。和西施同村有一位長相丑陋的女子名叫東施,她認為西施的樣子很美,便也像西施那樣按著胸口,皺起眉頭。村里的富人見了都閉門不出;窮人見了也都領著老婆孩子躲得遠遠的。

癡人說夢

相傳在唐高宗時,江淮一帶來了一個和尚,行跡來歷讓人難以琢磨。有人問他:“汝何姓?”和尚回答:“我姓何。”人們又問:“你是何國人?”和尚便說:“我是何國人。”書法家李邕在為其撰寫碑文時竟然把這當成了實話,他寫道:“大師姓何,何國人。”慧洪在記述這段事情時評論說:“此正所謂對癡人說夢耳。”

得隴望蜀

三國時,漢中太守張魯想自立為“漢寧王”。

魏武王曹操知道后,非常氣憤,于是率兵四十多萬征討。曹操手下謀士、名將不計其數,所以一路上過關斬將,非常順利就打到漢中。

眼看著城池就要被攻下,但是城中將士萬眾一心,攻打了很長時間,仍沒有成效。

長史荀攸獻計:“張魯手下有一個貪官,名叫楊松,若給予一些金銀,再讓他為內應,肯定能夠把城攻下。”

曹操便依計而行,結果真的把張魯打敗了。將士們都很高興,主簿司馬懿獻計:“起奏王上,今漢中已平,然尚有劉備、諸葛亮虎居兩川,倘領兵來犯,吾勢危矣。今我軍心正齊、銳氣正勝,不若趁兩川民心未穩,領我得勝之兵討之,一舉可定也。此計甚妙,唯大王察之。”

曹操說:“卿此言差矣,劉備雄才,諸葛亮之智,兼有兩川之地,民心已服,羽翼已成矣,急切不可下。再者,西蜀之路崎嶇不平,若勝則可,若敗,吾軍一無可逃矣!”頓了一下又說道:“人苦不知足,既得隴,復望蜀耶!”

畫龍點睛

相傳南朝梁代,梁武帝命畫家張僧繇在金陵安樂寺的墻壁上畫了四條白龍。四條龍畫得惟妙惟肖,不過都沒有畫上眼睛。有人不明白是什么原因。張僧繇解釋說:“如果畫了眼睛,龍就會飛走的。”人們認為他說的太離譜,非要讓他畫上眼睛不可。只見張僧繇拿起畫筆在兩條龍的眼睛上一點,霎那間,電閃雷鳴,壁上的兩條龍騰空而去,而另外兩條沒有眼睛的龍依舊留在墻壁上。

望梅止渴

主站蜘蛛池模板: 百色市| 章丘市| 兴义市| 乌拉特前旗| 金湖县| 奎屯市| 响水县| 武夷山市| 龙州县| 定结县| 中西区| 和硕县| 呼伦贝尔市| 甘南县| 九江市| 延川县| 昌都县| 翁源县| 沂水县| 云霄县| 昆山市| 涟水县| 资阳市| 康乐县| 亚东县| 连城县| 女性| 潼关县| 南投市| 绥阳县| 汝州市| 莒南县| 怀安县| 陕西省| 永城市| 合水县| 泰顺县| 且末县| 上杭县| 米林县| 土默特右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