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0章 西游系統,新的世界
- 鹿鼎:俠影重現,恩仇再續
- 游走花貓
- 2514字
- 2024-09-10 06:42:21
背陰山巔,狂風怒號,恰似那怒海狂濤,瘋狂咆哮不止。
那風聲尖銳刺耳,如萬千惡鬼在嘶吼,令人膽戰心驚。
狂風之中,兩道金色身影激戰正酣,乃是兩個齊天大圣。
其一的大圣,怒目圓睜,眼中烈火熊熊燃燒,宛如熾熱驕陽,光芒萬丈。
每一次揮動金箍棒,皆帶著毀天滅地之威勢。
狂風在棒下被生生撕裂,那呼嘯之聲,猶如鬼哭狼嚎。
此大圣身形矯健,恰似獵豹般敏捷,金色毛發在風中肆意狂舞,好似金色火焰般耀眼奪目。
他腳踏虛空,每一步落下,都仿佛能震碎山河。
手中金箍棒舞動,帶起陣陣狂風,仿佛要將整個天地都攪得天翻地覆。
另一位大圣,亦是毫不示弱。
雙目圓瞪,眼神中透著不屈的意志,仿佛世間無物可使其屈服。
金箍棒舞動起來,猶如蛟龍出海,氣勢磅礴非凡。
每一擊落下,皆地動山搖。
其動作快如閃電,令人眼花繚亂,難以捉摸。
他身形如鬼魅,忽左忽右,忽上忽下,讓人難以捕捉其蹤跡。
此等奇景,瞬間傳遍四方。
秦廣王聞之,大驚失色。
只見他身著黑色蟒袍,頭戴冠冕,面容威嚴莊重。
猛地站起身來,黑袍飄動,如烏云涌動,散發著詭秘壓抑之氣息。
急忙傳令諸殿閻王。
眾閻王駭然起身,神色凝重。
有的眉頭緊鎖,苦苦思索變故緣由;有的面露驚慌,顯然被大圣威勢所震懾。
趕忙下令飛報地藏王。
森羅殿前,陰兵密布,慘霧彌漫。
陰兵們身著黑甲,手持長槍,面容冷峻,如黑色雕塑一般,散發著令人膽寒之氣息。
兩個行者一路打到殿下。
陰君見此情景,心中一凜。
他身著紫袍,頭戴冠冕,面容肅穆,沉聲道:“大圣何事,鬧我幽冥?”
一大圣怒目如火,說道:“吾保唐僧西天取經,途中遇強賊,打死數人,師父怪我,逐我回山。我至南海訴告,卻不料妖精假變吾模樣,打倒師父,奪去行李。師弟沙僧回本山,見這廝占吾巢穴。我等爭至菩薩處,菩薩亦難辨真假。又打上天庭,眾神不識。師父念緊箍咒,吾與那妖同感疼痛。故鬧至幽冥,望查生死簿,辨假行者出身,追其魂魄,免二心混亂。”
另一行者不甘示弱:“吾才是真大圣,此乃妖精假冒。吾保師父忠心耿耿,豈容污蔑。”
陰君無奈,令判官查勘。
判官身著黑袍,頭戴官帽,面容清瘦,如智者模樣。
他緩緩翻開生死簿,那紙張翻動之聲,在這寂靜的森羅殿中顯得格外清晰。
他仔細查閱,卻無假行者之名。
陰君嘆息道:“幽冥無名可查,去陽間折辨。”
此時,地藏王菩薩道:“且住!著諦聽辨真假。”
諦聽身形巨大,如小山一般,皮毛漆黑,散發著玄妙幽亮。
眼睛如璀璨明珠,閃爍著智慧光芒。
諦聽伏地,耳聽萬物。
起而對地藏道:“怪名有,但不可當面說破,不能擒他。”
地藏問其緣故,諦聽欲言又止,半晌才道:“當面說出,恐妖精惡發,擾寶殿,致陰府不安。且妖精神通與孫大圣無二,幽冥之神法力有限,不能擒拿。”
地藏又問:“怎生祛除?”諦聽輕聲言道:“佛法無邊。”地藏似有所悟。
二行者飛云奔霧,打上西天。
一路拉扯爭斗,至靈鷲仙山雷音寶剎外。
四大菩薩、八大金剛、五百阿羅、三千揭諦、比丘尼、比丘僧、優婆塞、優婆夷皆在七寶蓮臺之下聽如來說法。
靈鷲仙山云霧繚繞,猶如仙境一般。
奇花異草,香氣撲鼻。
花朵嬌艷欲滴,露珠如寶石般璀璨。
仙草搖曳,散發著神秘光芒。
雷音寶剎金碧輝煌,氣勢恢宏。
金色光芒閃耀,如烈日高懸。
四大菩薩端莊秀麗,氣質高雅。
法衣華麗,繡著神秘符文,如女神降臨。
八大金剛威武雄壯,手持法寶,光芒閃爍,如戰神守護。
五百阿羅、三千揭諦神情肅穆,如神圣雕像。
眾人虔誠聽法,那誦經之聲,仿佛能穿透靈魂。
如來正講至玄妙之處,二行者吵嚷而來。
八大金剛阻擋道:“汝等欲往何處?”大圣道:“妖精變吾模樣,欲至寶蓮臺下,煩如來辨虛實。”
眾金剛不敵,二行者跪于佛祖前拜告:“弟子護唐僧取經,一路煉魔縛怪,費盡心力。遇強徒,師父怪吾。妖精假吾相貌,打倒師父搶行李。師弟悟凈被妖哄騙。比并真假,打至南海、天宮、冥府,皆不能辨。求佛祖辨明邪正,護唐僧拜金身,取經回東土,揚大教。”
眾佛陀不能辨,惟如來知曉。
正欲道破,觀音自彩云間飄然而來,參拜如來。
如來合掌問觀音:“尊者,此二行者誰真誰假?”菩薩皺眉,疑慮道:“前日在吾處,不能辨。至天宮地府,亦難認。特來拜告如來,辨明真假。”
如來笑曰:“汝等法力廣大,能普閱周天之事,卻不能遍識周天之物,亦不能廣會周天之種類。”
菩薩請示周天種類,如來道:“周天有五仙,天地神人鬼;有五蟲,蠃鱗毛羽昆。這廝非天非地非神非人非鬼,亦非蠃非鱗非毛非羽非昆。又有四猴混世,不入十類之種。”
菩薩問:“哪四猴?”如來道:“一為靈明石猴,通變化,識天時,知地利,移星換斗。二為赤尻馬猴,曉陰陽,會人事,善出入,避死延生。三為通臂猿猴,拿日月,縮千山,辨休咎,乾坤摩弄。四為六耳獼猴,善聆音,能察理,知前后,萬物皆明。此四猴不入十類之種,不達兩間之名。假悟空乃六耳獼猴,能知千里外之事,凡人說話亦能知,故善聆音,能察理,與真悟空同象同音。”
一圣聞言,覺不妙,剛欲開口,如來擺手,圣感壓力籠罩,無法動彈。
另一圣得意非凡。
那悟空怒目欲反抗,卻被法力壓制。
如來令眾人下手,四菩薩、八金剛、五百阿羅、三千揭諦、比丘僧、比丘尼、優婆塞、優婆夷、觀音、木叉齊圍。
猴心中憤懣,無力掙脫。
如來撇金缽盂蓋向六耳獼猴,缽盂下,六耳獼猴怒視如來,眼神質問。
如來不忍直視,道:“善哉!善哉!”
大圣叩頭,上告如來得知,那師父定是不要他,他此去,若不收留,卻不又勞一番神思!望如來方便。
如來道:“你休亂想,切莫放刁。我教觀音送你去,不怕他不收。好生保護他去,那時功成歸極樂,汝亦坐蓮臺。”
觀音合掌謝恩,領悟空駕云而去,木叉行者、白鸚哥一同趕上。
不多時,到中途草舍人家,沙和尚見,急請師父拜門迎接。
菩薩道:“唐僧,前日打你的,乃假行者六耳獼猴也,幸如來知識,已被佛祖伏誅。你今須收留悟空,一路上魔障未消,須得他保護,才到靈山,見佛取經,再休嗔怪。”
三藏叩頭道:“謹遵教旨。”
正拜謝時,狂風滾滾,八戒背著包袱駕風而至。
八戒見菩薩,倒身下拜道:“弟子前日至花果山水簾洞尋得包袱,見假唐僧假八戒,都被打死,原是兩個猴身。尋著包袱,一物不少。駕風至此,不知兩行者下落。”
菩薩把如來識怪之事說了一遍。
八戒一愣,看向師傅,后歡喜稱謝。
師徒們拜謝,菩薩回海,眾人照舊合意同心,洗冤解怒。
又謝村舍人家,整束行囊馬匹,找大路而西。